一、五个“注重”,确保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1.注重责任落实,组织领导坚毅有力。
一是精心谋划部署。
以屠甸镇为先行一步单位,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编印下发《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资料汇编》,供全市学习借鉴。
建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常委会、镇(街道)党委书记会议、全市工作会议等多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和动员部署。
制定下发了换届工作意见、部门职责分工、资格联审办法、严肃换届纪律等文件,明确了任务、程序和纪律,分层开展了换届骨干业务培训。
二是坚持领导带头。
市委书记费建文带头靠前指挥,率领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屠甸镇观摩村党组织的换届选举现场,并赴濮院镇、石门镇专题调研指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市委副书记沈海明在换届中,蹲点凤鸣街道、崇福镇等选情较为复杂的镇(街道)、村,催促镇(街道)党委抓好换届选举工作。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汤云良亲自研究部署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具体政策要求,加强具体指导,强化责任落实。
三是突出分类指导。
由市领导带队,从人大、纪检、组织、民政、农经等部门抽调 16 名业务骨干,组成 4 个指导督查组,包片联系各镇(街道),加强业务指导、协调各方关系、积极化解矛盾,力求做到选情清、兵力精、职责明、信息灵。
四是落实基层责任。
各镇(街道)都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联片领导分片抓、联村干部包村抓,确保每一个村的指导组成员至少3 名,其中 1 名为镇(街道)班子成员,形成为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注重选情分析,工作动态全面掌控。
一是深入调研,打好基础。
于2022 年 7 月,集中开展了村级组织换届专题调研,重点掌握村级班子运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财务审计、集体经济发展等情况,征求群众意见,梳理重点难点问题。
各镇(街道)党委结合村级班子回访,开展竞争性选拔村级后备干部,适时调整村级班子特殊是村党组织书记,为换届打好基础。
二是及时通报,掌握动态。
为全面及时掌握换届进程和工作动态,建立了工作情况和重大事项及时报送制度,提前掌握重要节点时段、重点任务环节及村级班子调整意向,每天联系采集选情动态,每周统计上报有关数据。
三是摸清选情,建立预案。
深入开展重点复杂村选情排摸和应对工作,共排摸出凤鸣街道、濮院镇、崇福镇、洲泉镇等 21 个选情复杂村。
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对“参选率不高,村主要负责人候选人(自荐人)落选,票箱中跳出的人员当选、人选错位,候选人(自荐人)暂时退出选举,班子选不足、职位空缺,干扰选举、冲击会场,信访举报、群体性事件”等情况,建立重点预案,力争工作主动。
四是把准问题,集中破难。
市、镇(街道)两级指导组及时解疑释惑,积极妥善处理换届中浮现的问题,对选情复杂、矛盾突出、问题较多的村,抽调骨干蹲点镇村,集中力量突破难点,确保换届工作和谐推进。
凤鸣街道针对环南、李家弄等村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实际,街道党委书记亲自统筹协调,班子成员现场接待群众,疏导群众情绪,及时出台措施,想法设法化解矛盾,防止选民因矛盾激化而集体“避会”或者冲击会场。
濮院镇针对永乐村村民与社区居民户籍交叉的现象,积极联系民政部门,妥善制定好村选举办法。
崇福镇针对个别退职村干部违反组织原则向党员打招呼、传递错误信息的现象,由镇联村领导在选举前组织召开党员大会,严肃予以纠正。
龙翔街道对撤扩并的村,合理确定人选分布,加强村与村之间的磨合沟通。
3.注重过程管理,程序环节规范有序。
一是优化政策制定,突出导向性。
针对基层普遍关注的职数结构、选举方式等问题,由市委工作意见作出明确规定。
如着眼于改善年龄结构、合理配备梯次,明确了村干部职数为 3-5 名、不得超过 7 名,男 55 岁以上原则上再也不进班子,每村至少有 1 名 35 岁以下干部和 1 名女干部, 35 岁以下村主要负责人达到 10%以上。
二是抓牢关键节点,突出规范性。
针对容易起争议、容易出问题、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提出明确具体的规范要求,确保程序环节一个不漏。
如在村党组织选举中,重点把握公推、审查、测评、考察、公示、演说、选举等 9 个环节,注重公开推荐、民主测评、集中考察的结果运用。
在村委会选举中,重点把握推选村民代表、制定选举办法、选民登记、投票选举、保证参选率等环节,注重规范投票行为,做好秘密写票、代写选票等细节工作,严格控制委托投票,取消流动票箱。
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选举中,在规范选举流程的同时,重点把握村级班子交叉任职时的候选人回避制度,规定社管会成员与社监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不得交叉任职,村委会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不得交叉任职。
三是严格资格把关,突出严肃性。
与往届相比,对候选人(自荐人)的资格把关更为谨慎严格,按照“5+X”的候选人(自荐人)资格否决条件,严把村级预审、镇级初审、市级联审三道“源头关口”,法定条件不到的坚决不放,不打“擦边球”。
针对联审中发现的极个别“五种情况人员”,及时与镇(街道)党委联系,取销其参选资格, 13 个市级联审部门共审查村级组织候选人(自荐人)52 批次、 3200 多人次,确保了“五种情况人员”零当选。
4.注重创新探索,选人用人更加民主。
一是探索扩大民主选举的有效形式。
着眼于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全面推行村党组织“公推直选”,每一个镇(街道)安排 1 个村开展了党组织书记的差额直选。
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推行“自荐直选”。
参加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推(自)荐的党员群众数大幅增加,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参选率分别达到了 91.8%和 95.9%。
二是探索规范新参选人员竞职的有效途径。
完善新参选人员“十步四化”竞职程序,即:明确新参选竞职人员必须经过资格审查等10 个步骤,重点进行个性化演说、互动化答辩、廉洁化教育、实事化承诺。
凤鸣街道新参选的大学生村官通过书面承诺、激情演说、真诚答辩的方式,主动展示自身才华,使党员群众对其能力水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参选村“两委”班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探索拓宽推优推新的有效渠道。
各镇(街道)通过机关下派、跨村选任、公开招考、专职礼聘、村企兼任等多种渠道,充实后备人材队伍,提升候选人(自荐人)素质,新当选村党组织书记 30 人、委员 124 人(包括村书记),镇党委下派村党组织书记 9 人、跨村任职 4 人;新当选村委会主任 50 人、委员 175 人(包括村主任)。
鼓励优秀大学生村官积极参选,明确大学生村官进班子后不占职数,并继续享受财政补贴的基本报酬,大学生村官当选正式村干部 91 人。
5.注重正面引导,换届环境风清气正。
一是宣传引导造氛围。
通过“两台一报”及时宣传报导村级组织换届的政策法规和经验做法,浙江日报、组织人事报、省村级换届简报、嘉兴日报等多次刊发我市换届信息和报导。
各镇(街道)党委充分利用广播、网络、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政策宣传,让群众知道“该选什么人,不该选什么人”。
二是民情联络树新风。
组织了 5200 多名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强的“三小组长”、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等基层骨干,担任民情联络员,负责联系 4000 多个村民小组,使“十大禁令”深入人心、村情选情及时上传、清风正气得到宏扬。
三是退职关爱促和谐。
通过落实退职保障、及时谈心谈话、解决实际艰难,引导退职村干部积极支持换届选举和新老交替,做到退职不退志、退职仍有为、退职有保障。
二、基层组织建设取得多方面成效1.全市村级组织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 1010 名村干部中, 35岁以下 409 人,占 40.5%,比上届提高 9.8 个百分点;高中(中专)以上学历 879 人,占 87.0%,比上届提高 9.1 个百分点,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76 人,占 47.1%;女干部 268 名,占 26.5%,比上届提高 2.1 个百分点。
除不占职数的大学生村官外,共有村干部 919 人,平均每一个村 5.2 人(上届每一个村 5.3 人)。
普遍实行交叉任职,村党组织、村委会、合作社管委会交叉任职 805 人次;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 173 人;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 96 个,比上届增加 1 个。
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村党组织成员兼任的 160 人,占 90.9%;党员村委会主任 175 人,占99.4%;党员村委会成员 577 人,占 88.9%。
村干部中,共有私营企业主51 人,比上届增加 11 人;种养大户 14 人,比上届减少 2 人;大学生“村官”91 人,比上届增加 73 人。
通过村级组织换届,不仅实现了省委和嘉兴市委“七升一降”的任务要求,还使一批“双带”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农村优秀人材被选入村级班子,有的当选为主要负责人,提升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了村级班子的整体结构。
2.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理清了工作思路。
在换届选举前,各村全面落实“先定事,后选人”的要求,认真总结回顾过去三年的工作,在广开言路、汇集民意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新一届村级组织的三年奋斗目标和具体工作任务,并环绕目标任务开展竞职选举,为新农村建设定好事、起好步。
二是激发了争创动力。
在换届选举中,各村班子结合“菊乡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向党员、群众公开作出了竞职承诺、创业承诺、辞职承诺,形成为了“比学赶超”、“双强争先”的浓厚氛围。
三是健全了工作机制。
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及时做好组织设置调整,换届后,全市行政村建立二级党委的 7 个,建立总支部的 126 个,建立支部的 43 个。
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规及相关文件,及时修订村规民约,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了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3.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深化。
一是选举方式更加民主。
这次村级组织换届,我市在屠甸镇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村党组织“公推直选”和村委会“自荐直选”,由党员、群众直接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使党员群众充分享受了选举权利,改变了“从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同时,由于实行了直接选举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特殊是试行书记“差额直选”和村委会主任自荐人差额竞选,充分体现了党员、群众对村级班子带头人的选择权。
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全面采用有候选人等额直选的方式进行,选举方式也更加成熟和完善。
二是选举操作更趋规范。
按照法定程序的要求,各村在市、镇(街道)两级指导组的指导下,认真制定选举办法,经各类会议通过后严格执行,体现了“于法周严”的原则,使村级换届选举的操作更加规范、程序更加严格、纪律更加严明,全市没有浮现 1 例因换届选举程序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三是组织引导与群众满意实现了有机结合。
选举前,镇(街道)就班子结构、候选人条件等组织党员群众深入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并充分参考村级班子回访考察和民主测评结果,确保了党组织意图和党员群众意愿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