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文化载体,也是一种文化,反映汉民族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很好地保护和诠释了中华文化。

我仅从汉文字所体现的祭祀文化来品味汉字的魅力。

据文献记载,祭祀是所有礼仪中最重要的,居五礼之首。

有些已经消失,但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古代的礼仪形态。

“祭祀”都是“示”作偏旁的字。

“示”是“神”的本字。

从“示”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

《说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凡“示”字旁的汉字,往往与天地祖宗鬼神有关,如祸福神祖祭祀祥等等。

许慎著《说文解字》共有五百四十个部首,示部中有六十三个字,反映了丰富的祭祀文化与内容。

一、从汉字看祭祀对象
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

《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神,从示,申声。

本天上之电。

(因为神字本申,如天
上雷电弯曲。

)天神,引出万物者也,是世间万物生长变化的主宰。

祭天为禅。

?o,从示,氏声,地神也。

地?o,提出万物者也。

天神曰灵,地神曰?o。

“祖”的本义应该是祖先神灵所依附的神主,在仰韶文化中通常以陶罐或陶罐偶像的形式出现。

二、从汉字看祭祀用品
祭,《说文》释为“祭祀也,从示,手持肉。

”肉食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极为珍贵,肉食成为献给神灵的主要祭品。

古代用于祭祀的动物叫“牺牲”,“牺牲”从字形上看都从牛,那么可以看出牛肯定是祭祀用品之一了,再看“祥”字,《说文解字》“羊,详也。

”羊在古代象征善良正义,所以常用羊来祭祀。

后来“牺牲”也用来指祭祀常用的指马、牛、羊等牲畜。

在古代还有一种祭品就是人。

原始部落战争中战俘常被杀掉祭神。

一些汉字也反映了古代的人祭习俗,比如:“孟”,《说文》:“长也。

从子皿声。

”本义是长子,从汉字形体上看是器皿中放着孩子,体现了古代杀首子的习俗。

还有像“伐”,甲骨文字形是,从人从戈,是个会意字。

好像用戈刺入人的脖颈砍头,本义是砍杀。

《说文》:“伐,击也。

”砍掉奴隶的头进行祭祀的习俗商代便已有之。

三、从汉字看祭祀场所
祭祀场所,一般有以下几种。

平地,是最简单的祭祀场所,也是最原始的。

古人认为,祭祀场所应该最简单质朴,不封土作坛,只需把一块平地扫除干净,古人称之为“??”。

《礼记?礼器》称:“至敬不坛,扫地而祭。

”《礼记?祭法》说:“除地为??”。

坛,是常见的祭祀场所。

《礼记?祭法》注:“封土为坛”,即用土石堆砌成一个高出地面的祭坛。

因祭祀对象不同,形状不同。

祭天用圆坛,祭地用方坛,。

坛的高度和宽度因时间、地点、等级而不相同。

秦汉封禅礼,是在泰山顶封土为坛以祭天,叫“封”;又在梁父山扫地为??以祭地,叫“禅”;合称为“封禅”。

还有一种是平坑,在地上挖平坑作为祭祀场所,古人称“坎”。

《礼记?祭法》说:“掘地为坎”。

《礼记?祭义》称:“祭日于坛,祭月于坎。

”坛与坎是相对的,坛高起为阳,坎下陷为阴。

宫庙,室也。

《说文解字》“宫,从宀,?p省?。

凡?m 之?俳源?m。

”在坛或??的基础上又筑墙盖屋,即成为宫;宫中陈列上祭祀对象以后,就成为“庙”。

《说文》“庙,尊先祖也。

”“宗,尊祖庙也。

”其本义就是祖庙。

“宗”从宀从示,是一个会意字。

从字形上看,“宀”是房子的侧视简图,里面是先祖的牌位“示”。

古人经常祭拜的神主“示”最初并无固定场所,后来由于经常祭祀的需要,就把“示”搬到人工建筑中来陈列供奉,宗庙成为古人
祭祀祖先神灵的专门场所。

四、从汉字看祭祀活动
祭祀时,总有一些愿望和想法希望达成,通过什么样的动作或语言表达呢?看下面的汉字:“舞”很早进入人们的生活,从“舞”的古字形中,可以看到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动作,舞用来祭天祭地祭祖先。

“巫”也和“舞”紧密相联,古文字的“巫”是两块垂直相交的玉,表示巫师持玉事神。

又如“《说文解字》,祝,祭主??~者。

从示从人口。

”“祝”以“示”为偏旁,突出口,即为祭祀者对祖神说话。

祭祀文化起源很早,是文化的活化石,文字与文化互相验证,水乳交融,虽然所举不过是沧海一粟,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探讨。

(作者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