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陆游最著名诗二十首

陆游最著名诗二十首

1.《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全诗紧扣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全首浑成,风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无愧色。

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全诗每四句分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语言极为简练概括而内涵却又十分丰富深广。

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耻,泪眼模糊,盼望统一。

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渴盼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仅用十二句诗,高度概括地描绘出“隆兴议和”以来十多年间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和不同人物的处境、心态,而作者忧国忧民,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肺腑。

3.《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全诗咏物言志,借赞美金错刀寓抗金报国之志。

诗在用韵上是四句一转,与诗人情感表达的流泻起伏变化相适应,读起来抑扬顿挫。

全诗共十二句,前面十句皆为七言,最后两句却变化了句式,先用叹词“呜呼”提唱,末句则发出“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时代最强音,读起来显得铿锵有力,仿佛掷地有金石之声。

4.《黄州》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此诗是诗人西行入蜀,见赤鼻矶旧迹触景即兴而作,以抒发他的政治抱负和渴望祖国统一的激情,表达他对于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愤慨情怀。

首联诗人悲叹自己的难堪;颔联诗人借景鸣心中的不平;颈联续上联,借眼前之景,反复致意“英雄”之恨;尾联诗人借景感事言志。

这首词词意凄怆,感情真切深沉,悲痛低沉,哀惋悱恻。

5.《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7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此诗抒写了作者平生的理想和抱负,以及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还对驱逐金人,恢复失地的令人神往的情景作了热切的憧憬。

全诗感情热烈充沛,气势豪迈奔放,一如长江出峡、骏马奔驰,是陆诗中独具风格的抒情佳作。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称之为陆游诗的“压卷”之作。

6.《观大散关图有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大散陈仓间,山川郁5盘纡。

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

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

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

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

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

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

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诗人借观看大散关作战地图,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中既有战乱的破败景象,又有抗敌胜利、国土恢复的繁荣景象,前者是现实,后者是想象,在现实和想象之间,是诗人的爱国热忱。

陆坚《陆游诗词赏析集》:《观大散关图有感》就是一首充满着爱国豪情的壮丽诗篇。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是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于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作者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

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

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陆游此诗则是表现为国抗战雪耻的志向,所谓‘想’,即‘尚思为国成轮台’的‘思’;所谓‘因’,即是‘卧听风吹雨’的风雨之声。

‘想’和‘因’共同作用,便化作了‘铁马冰河’行军征战之梦。

这就从潜意识的层面,表现了作者抗战报国的志向理想之坚定执著。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陆游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黄河和华山当时都在敌人控制之下,诗人极力歌颂河山之雄伟,以引入后两句,尤能起到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

山河如此,民心如此,我们堂堂中国为何总不能振作起来而有所作为呢?“王师”北伐就那么困难吗?朝廷里享受着厚禄的当权者难道就忍心让千百万“遗民”年复一年地受金人的欺压蹂墉而永远失望吗?如此等等,都是这首诗中所包含的潜台词。

9.《夜泊水村》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此诗首联写壮志未酬之意,“羽箭凋零”、“燕然勒铭”形成对照;颔联自抒豪情,一句“犹堪”、一句“何至”构成流水对;颈联写以身许国,而时不我待的矛盾心情;尾联回应首联“太息”,落到眼前,谓此夜泊船锦水,卧闻新雁,报国之情,难以抒怀。

表达了诗人至老不衰的雄心壮志,谴责了那些空谈报国而无所作为的达官贵人。

此诗沉郁顿挫。

清人简朝亮《读书草堂明诗》:“陆务观《夜泊水村》,随地亦老思报国也。

”10.《枕上作》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此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不寐之夜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诗的后四句,由回首往事生发开去,以豪放洒脱之词,抒发深沉激烈之情,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哀。

全诗脉络分明,针线细密,无懈可击。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荐郁之气,溢于纸上。

”11.《梅花绝句二首》其一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其二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二首》是陆游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写梅花在黑暗艰苦寒冷的环境生长却异常娇艳。

后两句借梅花的品质写自己身处乱世顽强不屈的爱国高尚情操。

第二首写梅花绽放的情景,语言鲜明,景象开阔。

清·陈衍《宋诗精华录》:“柳州之化身何其苦?此老之化身何其乐?”12.《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此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首联写诗人出游到农家,颔联写村外之景物,颈联写村中之情事,尾联写频来夜游。

各联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全诗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方东树《昭昧詹言》:“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

”13.《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此诗前六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

景是幽景,情是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这首诗是诗人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表达。

14.《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此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

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

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此句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

15.《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是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作于作者由陕西南郑前线被贬四川成都途径剑门关时。

此诗首句刻画了人物形象,第二句概括自己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自问,最后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全诗别出心裁,构思新颖,含蓄地表达作者报国无门、衷情难诉的情怀。

16.《读书》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诗人宣称自己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平民百姓。

全诗反映了作者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作者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

全诗语言不加雕饰,娓娓道来。

《读书》虽以读书为题材,但诗人的眼光早已离开书斋这个狭小的空间,他将目光投向于整个人民,所以他所有的读书诗包括《读书》,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仍然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慨,仍然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是文学意味十分浓厚的好诗。

17.《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是诗人的绝笔。

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