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

通信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

通信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复核:审批:2022 年 3 月 1 日发布 2022 年 3 月 2 日实施1、合用范围合用于渝利铁路第 2 标段长途通信电缆施工。

2.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织技术人员认真进行图纸审核,熟悉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 组织设计;辨识危(wei )险源及危(wei )险因素,制定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全体施工 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收调查径路上既有缆线及设施,编制防护措施;与相关单位签订安全配合协议; 采集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进行现场调查,建立暂时设施,满足施工人 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依据设计文件,综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物资申请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备料。

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 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3.技术要求3.1 电缆单盘测试及配盘技术要求1、电缆单盘测试内容根据电缆程式及使用方式确定,但所有电缆至少应进行对号、 绝缘测试。

2、对称电缆加感线对要使用电容耦合测试仪测试电容耦合 K 1 值及对地不平衡电 容 e 1、e 2 值。

3、长途对称电缆配盘技术要求如下:1) 长途对称电缆配盘应按 1.5公里或者 2 公里加感节距进行配盘,相邻节距间的配 盘偏差,应不大于 5% ;进入通信站应考虑半加感节距。

2) 车站及中间站引入电缆长度应计算在加感节距内, 环引长度全部计入节距,桥 引长度按加感节距的 1/2 计入节距。

3) 单盘电缆的电气特性指标合格及稳气的电缆才干进行配盘。

在同一个音频段 内, 宜配用同一工厂生产的同一结构电缆。

4) 其他如区间电话、传感器、地线等可按设计要求进行配盘。

5) 低频加感回线, 采用 K 1、e 1、e 2 值相互抵消的方法配盘。

当计算 k 、e 1、e 2 值 抵消时, 在每加感节距内, 不平衡的积累值 k 1 普通应小于 200 微微法,e 1、e 2 要小于 500 微微法。

3.2 直埋电缆敷设技术要求1、长途通信电缆敷设技术要求1) 电缆埋深及防护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

2) 电缆沟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敷设电缆最大电缆直径的 15 倍。

3) 电缆保护管煨弯半径不应小于外径的 6 倍。

4) 穿越铁路电缆保护管的长度,必须大于轨道两侧轨枕头以外 0.3 米;穿越公路的电缆保护管长度,应大于公路面以外 0.2米。

5) 电缆敷设的余留量:电缆接续后余留 0.8~ 1.5 米;通信站引入口处余留 3 ~ 5 米;穿越 30 米以上河流时,两岸各余留 1 ~ 5 米; 200 米及以上大桥两端和 250 ~ 500 米的隧道两端,各余留 1 ~ 3 米;带伸缩缝的钢结构桥梁敷设电缆时,每一个伸缩缝余留不应小于 0.5米,通过 500 米以上隧道时,应在一侧大避车洞内适当余留。

在有塌方、滑坡、穿越铁路及有其他规划地段,应适当余留。

6) 电缆敷设时的弯曲半径:铝护套电缆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艰难地段为10 倍;铅护套电缆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7.5倍。

7) 电缆标桩、地线等设施的埋设,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

2、地区(站场) 通信电缆敷设技术要求1) 电缆埋深及防护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

2) 用混凝土槽防护敷设电缆时,其埋设深度为:在站场股道附近或者铁路路肩上,槽盖板顶面距路基面不应小于 0.2m;在石渣和砂子填平的股道间,槽盖板面至轨枕底面不应小于 0.55m。

同时,盖板顶面在路基面下的覆盖厚度不应小于 0.2m。

3) 敷设电缆时,铅护套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 7.5倍,铝护套电缆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4) 电缆余留:接头处余留 1m ;进通信站、电话所信号楼余留 1 米;分线设备和端子盒引入处余留 1.5m。

5) 直埋电缆引上电杆或者沿墙引上的保护管应高出地面 2.5m,保护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1.5倍,引上钢管的弯曲半径宜为 0.6~ 0.8m。

6) 电缆标桩、地线等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3.3 管道电缆敷设技术要求1、电缆管道和人(手)孔的管孔运用应符合设计规定。

同一电缆所占各段管道的管孔应保持一致。

电缆在人(手)孔铁架上的罗列顺序应与电缆管孔运用相适应。

在人(手)孔内,应避免电缆相互交越、交叉或者妨碍空暇管孔的孔口。

2、电缆在人(手)孔内最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钢带铠装电缆进入人(手)孔内部份应剥除铠装。

3、在每一个人(手)孔内电缆均应挂标识牌,电缆标识牌应防水,防老化。

4、在设计无具体规定时应合理选用管孔,以利于施工和维护。

选用管孔的原则是:先上后下,先侧后中。

大对数电缆、干线电缆普通应敷设在靠下排两侧的管孔。

5、管孔内不得有电缆接头,电缆接头的一端距离管道出口处的电缆长度不应小于40cm 。

接头不应放在管道进口处的上方或者下方,接头和电缆都不应阻挡管道的空暇孔。

3.4 电缆接续技术要求1、电缆接续前应确认电缆端别正确,并进行单条电缆测试,确认电缆内所有芯线无断线、混线及接地障碍,绝缘良好。

充气电缆单条电缆稳气应良好。

2、电缆的开剥尺寸按电缆程式及接续方式确定,开剥后电缆端头芯线不得散开,不得破坏芯线的扭绞。

3、电缆接续时应进行施工测试,以检查电缆接续后的路线有无混线及断线等故障,以及各接续点交叉是否正确,其绝缘电阻应符合规定。

施工测试全部合格后才干进行接头盒封装或者接续套管封焊。

4、每一个电缆接头准备电缆接头卡片一式两份,一份放入接头套管或者接头盒内,另一份存档备查。

接头卡片内容包括接续交叉型式、分歧方式、接续人和接头封装人姓名、接续日期等。

5、电缆采用接头盒形式时,应严格按接头盒说明书进行封装;采用钎封焊时,主铅套管封焊两侧焊脚应大于 20mm ,焊缝处的焊锡厚度应大于 4mm ,封焊应坚固,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6、加感接头在接续前应对加感元件进行电气测试,指标符合电缆电气指标要求后方可使用。

7、电缆芯线的接续根据电缆程式及设计要求采用扭绞加焊或者接线子、模块压接方式。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不得因芯线接续而增加额外电阻,亦不得降低芯线绝缘电阻。

8、加感接头在接续前应对加感元件进行电气测试,指标符合电缆电气指标要求后方可使用。

9、直埋电缆接续完成后,应利用接头槽对接头进行机械防护。

管道电缆人孔内电缆接头应放在电缆托架上,相邻接头放置位置应错开,罗列整齐。

架空电缆接头两端应捆扎坚固。

3.5 电缆测试技术要求1、所有电缆芯线对号正确,无断线及不良线对。

2、环阻及单线电阻值要达到下列要求:四芯组环阻( 200C ):0.9mm 线径环阻≤57Ω/km; 0.6mm 线径环阻≤132Ω/km。

信号线单线电阻( 200C ):0.7mm 线径≤48Ω/km; 0.6mm 线径≤65.8Ω/k m。

地区市话电缆单线电阻( 200C ):0.4mm 线径≤148Ω/km; 0.5mm 线径≤95Ω/km3、不平衡电阻要求:长途通信电缆芯线两线间不平衡电阻≤2Ω;地区通信电缆芯线两线间不平衡电阻≤3Ω。

4、绝缘电阻要求:对称电缆单条电缆芯线间及芯线和金属护套或者屏蔽层间的绝缘电阻, 0.9mm 线径≥ 10000M Ω km ;0.6mm 线径≥5000M Ω k m 。

全塑电缆无论长短,绝缘电阻≥ 30M Ω。

配线电缆绝缘电阻≥50 MΩ;同轴配线电缆绝缘电阻≥1000 M Ω。

5、低频对称电缆加感线对应测试 A 、B 两端的近端串音衰减和交流对地不平衡衰减、B 端的远端串音防卫度。

交流对地不平衡衰减≥65dB近端串音衰减≥74dB远端串音防卫度≥ 61dB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径路复测—挖沟、杆路施工、管道施工—电缆单盘检验、配盘—电缆敷设—电缆接续—电缆测试—竣工.4.2工艺流程图5.施工要求5.1 径路复测1、径路复测过程中将径路长度, 土质情况, 电缆的防护方式、 数量, 障碍点情况、 接头位置、人孔位置等调查测量清晰,为下一步施工打好基础。

2、对于径路上的各种既有缆线、设施等要了解和探测清晰,防止施工过程中对既 有缆线和设施造成损坏。

5.2 电缆单盘检验1、检查电缆盘外观良好, 包装完整, 没有严重的扭曲变形。

电缆内外端头无伤痕、 扭断现象。

盘上电缆无损伤。

充气电缆气门杆、防护帽齐全,油麻电缆钢带及外护层, 应无霉烂、脱落等不良缺陷;全塑电缆的护套应完整无破损开裂、老化变质现象。

2、对于充气电缆检查并正确测量记录单盘电缆在开头前有无气压温和压数值。

打施工准备径路复测修筑管道、敷设子管 直埋电缆沟开挖 架空杆路和吊线施工电缆单盘检验、 配盘及运输电缆敷设电缆余留整理、防护处理直埋电缆沟回填电缆测试电缆径路标石、警示牌埋设竣工电缆接续开电缆内外端头检查有无进潮和发霉、锈蚀现象并记录。

3、对单盘电缆进行编号并记录,对称电缆确认 A 、B 端并记录,用红漆在电缆盘 上标明电缆编号和电缆内外端别。

4、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其指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单盘电缆要求 100% 进行测试,测试时做好测试记录。

单盘电缆测试结束后及时对电缆端头进行封闭处理。

5、对于充气电缆派专人进行日常气压维护并作好记录。

单盘金属护套电缆的气闭 性能应良好,充入 100 ~ 150Kpa 的干燥空气,经过 24h 后应无漏气现象。

日常保持气 压在 70 ~ 100Kpa 之间不漏气。

5.3 电缆配盘1、配盘时应合理安排,尽量减少截断电缆,减少电缆接头,其接头地点应安全和 便于施工、维护。

2、长途对称电缆应按节距内电容耦合 K 1 和对地不平衡电容 e 1、e 2 值相互抵消的 方法配盘,并确定各个接续位置的芯线交叉方式。

3、应考虑气门、气压传感器、屏蔽地线、车站、分歧点、 加感点以及区间用户的 位置,还应考虑电缆的余留位置。

4、电缆接头不宜配在河流、公路、铁路、桥梁等位置上。

5.4 直埋电缆敷设1、开挖电缆沟按电缆径路测量标桩和标记地点划线,普通用石灰作划线开挖标记, 使电缆沟除障碍物外应尽量走成直线;弯曲地段电缆沟的弯曲内侧半径,不得小于所 敷设电缆中最大电缆外径的 15 倍,在坡度大于 30° 、坡长大于 30m 的陡坡地段,应 按 S 形开挖电缆沟; 电缆沟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沟深较埋深应增加 0.1m ,电缆沟底宽度根据同沟敷设电缆数量以不使电缆相互叠压为准。

电缆沟底应平 缓,不得有陡上陡下现象,不得有石块或者坚硬大土块。

在铁路路肩上或者股道间及穿越 铁路开挖施工时, 采取避免污染道床石碴的措施。

电缆接头坑的开挖深度应以电缆沟 深为准,接头坑宜安排在靠道路或者铁路外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