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永恒的主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使传统的教学方法焕发新的活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

我们要从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出发,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施展的时间和空间,全面依靠学生,为学生而设计教学。

本文就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初中课堂有效性实践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Effectiveness"of Junior School Science Class Teaching//Zhu XuexianAbstract Class teaching reform is a permanent topic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mak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vivid,to improve class teaching effect and make students the real master of the class.Teachers should fully give students time and space based on science course standard,rely on students and design the c ourse for students.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based on class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class;effectiveness;practice Author's address Beiyuan School of Yiwu City,322000,Yiwu, Zhejiang,China据相关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中学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无效的劳动居然占到了全部劳动的一半左右,虽然很多人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持有怀疑的态度,但是此数据还是能从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中学课堂的效率低下,必然加重学生负担。

针对这个现象,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践行高效课堂,以打造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

本文就将从前置性作业、课堂实验、思维能力、自主创新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1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和实践的必要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让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获得发展,而这里面的发展,主要就是指学生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价值观等,从通俗的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学生们能够通过课堂教学这种活动,可以在提高学业,从原来的不懂到懂,从知识的少到多的一个过程。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现还有很多,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在主动学习后是否会学,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过程。

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可知,如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实行,那么对于改善目前我国初中课堂教学低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学会了学习,那么对学生未来的高中学习和大学学习都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2.1布置有效的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通过前置作业的布置,鼓励学生先学,上课小组交流。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要立足于“低入、多做、深思、高出”。

所谓“低入”是指“根本、简单、开放”,抓住“根本、简单”形式开放空间,容纳学生的最广大的活动,是前置性作业的根本所在。

它不同于简单的练习和学案,不是重复的练习。

教师布置学生具有指向性、驱动性、启发性。

例如在参照物一节时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1)乘坐公交车比较树木、房子、车、乘客、山(学生补充)等你看到的运动情况并比较它们的相对位置。

(记载)(2)找一位同学或家长(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上题中的各种状况。

(3)研究物体的运动说说你的体会。

通过作业学生亲身体会在课堂上再进行小组交流,比教师在讲台比划、画图、播放视频、练习的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

2.2开展有效的课堂实验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地了解,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启迪学生们的思维,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开展有效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不仅能明确实验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如滑动摩擦力的相关因素实验中,分小组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例子讨论决定摩擦力大小的相关因素,各小组汇报教师总结。

再分小组讨论方案,进行实验。

整个过程在花费时间上较长,但是通过整个过程参与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动性,极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实验能力。

开展有效实验教学尽量改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效果比教师一人演示讲解实验的效果要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实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去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们的思维进行一定的引导,使学生们可以积极地自己动手实验,在教师教授完课本上要求的知识后还可以进行对教授知识的拓宽,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3进行有效的思维锻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而思维的发展要通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

通过设计有趣实验、生活实例、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产生思维的原动力。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把形象的事物、科学现象转化为抽象的概念、规律,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来制定教学方案。

在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渔”,更多的是方法,注重学生的感与悟。

2.4进行有效的自主创新创新教育就是依据创造学的理论、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义乌市北苑学校浙江·义乌322000)中图分类号:G62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09-0083-0283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从而形成对问题追根溯源的心理。

例如:“水循环”的教学过程中的设问,针对第三层次的学生,设置问题为:珠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能否将其循环过程各环节用示意图正确表达?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设置如下两个问题:①水为什么要循环?水为什么会循环?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②请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环节及环境有哪些影响?而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则设置问题为:水循环不断,因而珠江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谈谈你的看法?上述四个设问都是围绕教学主题“水循环”展开的,将“水循环的概念与示意图”、“水循环的原理与意义”、“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理念”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重点、难点隐藏在设问及问题解决之中。

在课堂上,“提问”是最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的提问有明显的教学价值,能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

因而运用分层教学,把握课堂提问策略,提出的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尤为重要,这样学生才能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例如,讲授“洋流分布规律”时,提问第三层次学生就让他们直接在书上找出洋流的流动方向,说出洋流的名称并判断洋流的类型(寒流还是暖流),目的是让他们识记洋流名称,并学会判断寒暖流;提问第二层次的学生:“洋流分布规律是什么?它是怎样影响地理环境的?并画出某一海域洋流模式图进行说明。

”目的是利用他们认识上的不足,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时或概括总结知识时,充分发挥第一层次学生的优势,提问启发学生深刻理解。

如讲完中低纬洋流分布规律时,提问启发第一层次的学生进行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他们可以发现规律,并总结概括为:“南北半球,各有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还有的第一层次学生把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形象地概括为一个没有意义的数学分子式,可谓形象生动,开发智能,令人回味无穷。

3分层教学在地理课堂提问中的效果课堂上的“问和答”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将分层教学运用到课堂提问中,教师分层次提出问题,面对全体学生,可以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加之教师在评价时对答错者多鼓励、对有创见者多赞扬,使不同层次学生个体在一节课中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得老师的评价。

建立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在无形中得到优化,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从而真正实现地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刘海静.谈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2005卷.[3]郭万里.地理课堂设问的目的与技巧———以“水循环”一课为例[J].地理教学,2011(12).[4]朱其山.“问题链”的类型及其教学功能———以“大气的运动”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9).[5]戴资星,夏建龙.从“有效性”视觉审视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8).编辑叶浩展现,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

3让学生们进行再创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国家和人们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模仿和记忆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们对知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一个过程,通过学生们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是一个创造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枯燥地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再发现和再创造,教师和学校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器材,这样可以很好地把书本中静态的知识转化为面前真实的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们的接受,也容易引起学生们的思考,而且课堂教学的紧张气氛也可以得到活跃,无论是发展还是创造,都需要知识作为基础,如果知识加上合适的方法就可以进行创造。

因此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方法的传授很重要,尤其实验的失败和成功后的总结等方法,并且有效地引导学生们在实际的生活和实验中使用这些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再创造。

目前我国课堂教学都是采取了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对知识的再发现,如果把现行的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尝试先学,这样的模式并不4结语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提高我们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初中的一线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更严格的要求,需要这些一线的教师了解科学教学的内容,探讨科学教育的方式,对国外的一些初中课堂教学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当前的环境因素,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争取探索出一条最佳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的初中科学课堂教育“有效性”的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