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诊断学体格检查概述

诊断学体格检查概述


第五节 嗅 诊(olfactory examination)
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 之间关系的方法。 异常气味来源: 皮肤、粘膜、呼吸道分泌物; 胃肠道呕吐物和排泄物; 脓液与血液。 方法:用手将患者散发的气味扇向鼻部。




汗味 酸性汗味:发热性疾病、风湿热。 狐臭味:腋臭患者。 痰液 血腥味:大咯血患者。 恶臭味: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者。 脓液 恶臭味:气性坏疽、厌氧菌感染。
一、叩诊方法
体位:胸部--坐位或卧位; 腹部--卧位。

分为:直接叩诊法 间接叩诊法

一、叩诊方法
1、直接叩诊法 右手中间三手指并拢,用掌面直接拍击 被检查的部位,借助于拍击的反响和指 下的震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的方法。 用途:胸、腹部病变面积广泛或胸壁较 厚的患者。胸膜增厚、粘连、大量胸水、 腹水及气胸。

第二节 触 诊 (palpation)
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 进行判断的方法。 目的 了解体温、湿度、震颤、波动、压 痛、摩擦感。 了解包块的位置、大小、轮廓、表 面性质、硬度、压痛及移动度。

第二节 触 诊 (palpation)

手法 手指指腹对触觉敏感 掌指关节部掌面对皮肤震动敏感 手背皮肤对温度敏感
应在适宜的室温和肃静的环境中进行。 患者应穿一件长外衣或睡衣裤,舒适地 卧于检查床上。


检查开始前,检查者应剪短指甲并洗手 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对检查者的要求
医生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 医德修养。 如患者为卧位,检查者应站于患者右侧, 以右手进行检查。 操作应轻柔细致,精确规范,系统全面, 突出重点。在一个体位做更多的检查。




某些疾病患者常表现一种特殊体位: 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常端坐呼吸并躯 干向前倾斜以图缓解心脏受压的症状; 肾或胆绞痛的患者常辗转不安或翻 滚于床上,未能找到舒适的体位; 全腹膜炎的患者屈膝卧位,尽量使 腹肌松弛以达到降低腹内压减轻腹痛的 目的。



能行走的患者,应观察其步态和姿势: 包括神经和骨骼系统是否协调,有无跛 行,步伐是否正常。 了解患者的语言形式: 发音是否含糊不清,用词是否恰当,有 无声嘶,有无异常高调或低调的语音。
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 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是诊断疾病的一项基本技能和重要手段。 广义包括听身体各部分发出的任何声音。 可听取正常与病理呼吸音、各种心音、 杂音、及心律。




要求:安静的环境; 室内温暖; 患者和检查者均处于舒适体位。 听诊器:由耳件、软管、体件组成。 体件分钟型和鼓型。 使用时检查耳件弯曲方向,管道是否通 畅或漏气;体件置于皮肤松紧适宜;不 要隔衣听诊。

对检查者的要求
检查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先观察一般 情况,然后检查头、颈、胸、腹、脊柱、 四肢、肛门、生殖器、神经系统。 检查过程中应关心、体贴病人。 对某些急、慢性传染病患者进行体格检 查时(肝炎、肺结核、AIDS),可穿隔离 衣,戴口罩和手套,并作好消毒隔离工 作。

第一节 视诊 (inspection)
对称部位比较鉴别、注意叩诊音变化及 不同病灶的震动感差异。
操作规范、用力均匀适当。

三、叩 诊 音

叩诊时被叩击的部位产生的反响为叩诊 音。取决于被叩击部位组织或器官的致 密度、弹性、含气量以及与体表距离。 叩诊音根据音响的频率、振幅及是否乐 音,在临床上分为清音、浊音、实音、 过清音 、鼓音。

双手触诊法
目的:肝、脾、肾和腹腔肿物。

手法: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 背后部,向右手方向托起,使被检查的 脏器或包块位于双手之间,更接近体表, 有利于右手的触诊。
深压触诊法

目的:了解阑尾点、胆囊点及输尿管压 痛点有无压痛及有无反跳痛。 手法:压痛--用一个或两个并拢的手指逐 渐深压腹壁被检查部位。 反跳痛--在深压的基础上迅速将手 抬起,并询问患者是否瞬时感觉 疼痛加重或查看是否有痛苦表情




评价患者营养状态:
营养不良的患者表现为眼窝下陷,颊部 消瘦,皮肤松弛。


长期罹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肿瘤、 结核病、甲亢)可表现明显消瘦的外观, 严重者称为恶病质。



体型对诊断某些疾病亦具有参考价值:

无力型者常见于结核病,胃或十二指肠 溃疡的患者;
超力型患者有罹患高血压、冠心病的趋 向。



一、直接听诊法 医生将耳直接贴附于被检查者体壁 上进行听诊。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听诊法 应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检查方法。 听取心、肺、腹、血管音、皮下气 肿、肌束颤动音、关节活动音、骨折断 面摩擦音。
听诊注意事项
环境安静、温暖; 听诊器体件直接接触皮肤; 瞩病人采取适当体位; 正确使用听诊器—钟型体件听取低调声 音;膜型体件听取高调声音;注意力集中, 必要时嘱病人控制呼吸配合听诊; 要勤学苦练,反复实践,熟练掌握运用。

一 、 叩诊方法
2、间接叩诊法 方法 检查者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 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 触,右手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 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指骨的远端, 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一、叩诊方法
2、间接叩诊法 叩诊时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 避免肘关节和肩关节参与运动。
医师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 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 包括 全身视诊 局部视诊 特殊视诊



一般外观包括意识状态和个人整洁状况。 一般情况良好或呈病态状; 表情安详或呈痛苦状,机警、迟钝、神志 模糊; 急性或慢性病容; 外表是否清洁干净,头发是否梳理,指甲 是否修剪等判断患者自尊和精神状态。

目的: 了解腹内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 包块。 体位 : 患者平卧,屈膝,张口平静呼 吸。 手法 : 以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 逐渐加压达深部。 注意: 检查脾脏时嘱患者右侧卧位; 检查下腹部时嘱患者排尿。

深部滑行触诊法

目的:腹部深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手法:右手二、三、四指平放腹壁上, 以手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 在被触及的包块上做上下左右滑动触摸。 如为肠管或条索状包块,应与包块长轴 相垂直方向进行滑动触诊。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或 简便的检查工具,来客观了解和评估病 人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检查方法。 体检后提出的临床判断为检体诊断。 分为:视诊、 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体格检查于采集病史完毕后进行。


体格检查最好以自然光线为照明。
冲击触诊法
手法:以示、中、环三个手指取70。-90。 角,置于腹壁拟检查的相应部位 作数次急速而有力的冲击动作, 指端会有腹腔脏器或包块浮沉的 感觉。 用途:大量腹水患者肝脾的触诊和腹腔 包块。

触诊注意事项
解释检查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医师手应温暖,手法轻柔 病人采取适当体位 触诊下腹部时,应嘱病人排尿 医师检查中应不断思考,注意病变的部 位、特点、比邻关系,以明确病变的性 质和来源。




发现某些疾病的重要征象:
重症哮喘的喘息状态;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劳力性呼吸困难; 严重感染的急性热病容; 严重循环衰竭的肢端发绀、发凉、出汗; 甲亢的特征性面容; 恶性贫血等。



适用范围广泛,可提供重要诊断资料。

以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作为基础
疾病临床征象繁多,应深入细致,敏锐 观察,发现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的 临床征象。

第三节 叩 诊(percussion)
用手指叩击或手掌拍击身体表面某一部 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 声响的特点 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 的一种方法。 要求:充分暴露被检查的部位; 肌肉尽量放松; 比较两侧对称部位。









用途:胸腹部检查; 肺尖宽度和肺下缘定位; 胸腔积液或积气含量; 肺部病变大小与性质; 纵隔宽度; 心界大小与形状; 肝脾边界; 腹水有无与多少; 子宫、卵巢、膀胱有无胀大; 肝区、脾区、肾区有无叩击痛。

三、叩诊音
5、过清音(hyperresonance) 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是属于鼓 音范畴的一种变音。正常成人是不会 出现的一种病态叩击音。 临床上常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 多、弹性减弱时,如肺气肿。 正常儿童可叩出相对过清音。

鼓音
过清音
实音
清音
浊音
第四节 听 诊(ausculation)





呕吐物 酸臭味:幽门梗阻患者。 粪臭味:剧烈呕吐或肠梗阻患者。 烂苹果味:胃坏疽。 大便 腐败性臭味:消化、胰腺功能不良。 腥臭味:细菌性痢疾。 肝腥味:阿米巴性痢疾。
嗅 诊
尿液 氨味:膀胱炎 呼出气体 酒味:大量饮酒后、醉酒者。 刺激性蒜味:有机磷中毒者。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氨味:尿毒症患者。 腥臭味:肝性脑病者。
三、叩 诊 音
1、清音(resonance) 为频率约100-128次/秒,振幅持续时 间较长,音响不甚一致的非乐性音。 音调低,音响强,振动时间较长. 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三、叩 诊 音
2、浊音 音调较高、音响较弱、振动持续时间 较短的非乐性叩诊音。除音响外,扳 指所感觉到的震动亦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