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提高角色游戏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大家都知道“幼儿期是游戏期”。

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人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

并予以指导这是非常最重要的。

“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在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做到给幼儿自主的权利,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创设情节,自主评价游戏,这样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积极而高涨,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

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

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

我们大班组先后开出了:娃娃家、医院、点心店、理发店、宠物医院、加工厂、超市等主题游戏。

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

也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

教师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在角色游戏中从原来不能观察游戏,到发现问题适时介入;从原来成堆的投放材料,到现在按需投入。

幼儿从原来盲目地乱玩,到按游戏规则玩。

下面我想结合我们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如何开展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1、活动区的创设和调整到了大班,幼儿已能自主进行交往,且不愿待在娃娃家进行游戏,而是有了更多的交流需要,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在班里开设了大统华超市,娃娃家来客人需要去饭店请客,又开了小吃店,幼儿交往多了需要钱,在孩子的提议下又开设了农业银行。

这些角色区的建立,来源于幼儿的需要,符合幼儿意愿,他们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角色区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动态变化的,随时调整的,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时调整角色区。

2、材料的投放和调整(1)材料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回顾我们开始投放角色区游戏材料时,教师们认为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越喜欢。

如餐厅里的食品全是教师精心缝制的非常逼真的包子、饺子,又购买了逼真、形象的水果、蔬菜,医院里的听诊器、注射器等物品也都是仿真塑料制品。

如当孩子们需要时,就去那琳琅满目的材料中去找,餐厅里没有包子,从材料中找来就去装盘,厨师就没事干。

这些材料虽能吸引幼儿注意,短时间内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但时间一长,由于以物代物活动少,幼儿创造性体现不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

教师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孩子们欣赏几天就不再理它了。

我发现这一问题及时召开教研会,教研会上大家进行了研讨,发现材料太多并非是好事,劳民伤财。

于是教师尝试减少游戏材料,然而材料一下子从多到少又不能满足幼儿需求。

幼儿一会儿找老师问“没有肉怎么吃肉片”、“没有饺子客人想吃”、一会儿又问“银行里没有钱怎么办”等,几个区的孩子都找老师。

教师感到很累又不知怎么处理。

在我园的业务学习中讨论了“如何开展游戏的研讨会”后,使我们得到了启发,走出了材料投放的误区,明确了材料投放的方法。

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

半成品材料会使幼儿玩时任意组合、加工和变形,自己变出多种玩法。

这样幼儿就会在摆弄中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我班夏鑫扮演社区医院的医生,他给病人照B超,就用纸盒做电脑,用木块做鼠标。

通过以物代物,既丰富了幼儿游戏材料,又发展了幼儿想象力,同时能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2)材料的调整。

大家都知道材料太多幼儿不知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便注意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如大(2)班小吃店中设立菜单的事例:缪老师扮成顾客去小吃店用餐,服务员问:““您需要点什么?”“你们都有什么?多少钱?”孩子们都围着老师报饭菜名称,老师启发说:“大家都说我听不清,再说厨师也来招待客人,饭糊了怎么办,还是请服务员来说吧!”““我不知道怎么说呢?”曹钰小朋友说:“我去过饭店,他们那有一张纸上面写的都是饭和菜,想吃什么可以照着说”。

“我知道那叫菜单”。

“老师,也给我们写一个菜单吧。

”于是缪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菜单,孩子说老师写,做完了小朋友不认识菜名,只认识价格,菜单还是没有发挥作用。

孩子们拿着菜单说:“老师还是教我们认一认吧!”在老师的帮助下,不一会儿,服务员学会了读菜单。

但新的服务员来了还是不认识,想做服务员的小朋友找别人去问感到很麻烦,怎么办呢?曹钰小朋友想到在菜名的后面画上了实物,这样既直观又方便,便于幼儿使用。

于是,菜单就在幼儿游戏中使用起来。

但是教师有时不知道孩子在游戏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不能及时增加材料,为了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缪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协商,决定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百宝箱,让百宝箱发挥其作用。

我们发动家长为幼儿收集了大量的废旧玩具材料投入百宝箱,为幼儿游戏增加辅助材料。

二、角色游戏过程的指导教师对如何指导游戏知之甚少,教师误认为角色游戏无非是孩子玩过家家,孩子们都知道,也玩过,让他们自己去玩吧!幼儿游戏时教师不知干什么,也不知观察什么。

因此发现不了游戏中的问题,以至于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指导游戏,提高不了游戏水平。

从此“放羊式”的角色游戏在幼儿园开展起来了。

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幼儿玩了一段时间,由于内容、材料得不到更新、补充,游戏就无法深入,无法扩展,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能再现,游戏水平就无法提高,出现了高原区。

这时的孩子三三两两结伴自己玩自己的,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活动室里吵吵闹闹乱成一团。

教师说、喊根本听不进去,闹得教师很头痛。

老师们经常聚在一起说:“这样游戏不行,孩子们都玩疯了。

”另外还有一种是老师“导演”游戏的现象,即教师考虑不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只凭主观臆断指导游戏,这样就驾驭、控制了游戏。

教师打扰幼儿游戏或替代幼儿分配角色游戏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们讨论后的做法是: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支持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越广泛、情节越深入。

因此,我们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支持他们的角色游戏的开展。

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如:大班孩子特别喜欢玩“医院”游戏,为了丰富幼儿扮演医生这一角色的经验,我们经常利用谈话启发幼儿的原有经验:当你去医院看病时,你看见医生是怎么做的?护士在做什么?幼儿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纷纷说出自己的经验。

最后师生总结出:医生为病人看病要先询问病情,然后检查,最后再治病。

而当护士则负责打针、取药,护理病人。

责任分开,各施其职。

孩子们都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了。

又如,娃娃家的幼儿要扮演爸爸妈妈,教师就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想想你的父母他们在家是怎么做的?爸爸干什么?妈妈干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小朋友自己说:妈妈要看孩子、做饭、买菜、收拾房间、招待客人、带孩子去串门或买东西、洗衣服等,妈妈有干不完的活。

爸爸打工回来也帮妈妈干家务,烧水、拖地、去银行存钱、带全家人去小吃店吃饭等,在娃娃家中,孩子也学习招待客人、倒水、洗水果、帮妈妈买东西等。

通过启发引导,使娃娃家的游戏情节更加深入,孩子们又能主动和别的区的小朋友交往。

2.加强对游戏过程的指导游戏中,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或是因为幼儿无所事是,或是争抢角色,或是游戏进行不下去,或是游戏需要丰富经验,而教师适时介入与指导,既可为游戏活动增添兴趣,又增进师生感情,便于游戏情节深入与发展。

(1)引导幼儿共同协商,自主分配和扮演角色。

刚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由于缺乏对游戏本质的认识,总担心孩子玩不好,会出现问题,游戏开始时,教师往往先给孩子们分配角色:你去商店当经理,他当推销员等。

虽然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我们却觉得很累,孩子们玩得很拘谨,他们没有一点兴趣,没有主动性。

为此,我们讨论后把“导演式”游戏转变为幼儿自主的游戏,每天早晨孩子入园后引导他们自己选区、自愿结伴、自己分配角色,我们知道,幼儿学习分配和选择角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开始时,教师观察幼儿选择游戏的情况,引导孩子学习分配角色。

如小医院只有2名大夫,却有许多小朋友都想当,怎么办呢?教师引导幼儿: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幼儿有的说猜拳,有的说轮流担任。

结果他们决定先猜拳定出两名大夫,其他幼儿再轮流担任,很快大家就愉快地开始了游戏。

(2)细心观察,适宜指导,引导游戏主题不断深化。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游戏的观察者、指导者,还是游戏的参与者和游戏材料的投放者。

我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角色游戏情节的深入和发展。

Α、参与幼儿游戏例如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大(1)班医院药房的大夫无所事事,对教师投放在旁边的图书也毫无兴趣,戚老师观察到这一情况,就参与到游戏中来,以病人的身份到药房拿药,并故意提出要买一些感冒胶襄,而在药房里并没有胶襄,怎么办?这时小大夫马上说:“我把笔芯剪短当作胶囊吧!”“那好吧,过一会儿我再取药。

”说完就巧妙地离开了。

而当病人了了无几、医院门前冷冷清清时,戚老师又以院长身份及时介入“今天病人好像不太多,要不我们给小区里的人打预防针去怎么样?”“好啊。

”“那我们要带什么东西去呢?”“注射器、药水、棉球和体温表、小药片”……在准备完毕之后,小医院的医生、护士们纷纷来到娃娃家、小商店等地送医上门,既解决了幼儿等待的问题,又发展了游戏情节,支持幼儿的游戏向纵深方向发展。

B、提出问题、建议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争端、困难时,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或以建议的方式进行指导,使幼儿游戏不断发展。

例如,当教师发现小餐厅的饭菜花样太少,就以顾客的身份来到餐厅,提出要吃青菜炒肉,可餐厅服务员很为难,因为平时她们只提供素炒菜,从未尝试用肉炒,这时教师提出建议,“要不你和厨师商量一下怎么办。

”于是服务员和厨师商量了半天也未出结果,教师又说:“你们可不可以去买点肉呢?”服务员马上说:“那请您稍等一会儿,我们到菜场去买点肉。

”一会儿,他们到百宝箱找来了米菠萝,涂上红颜色,又用手掰成小块,和其它青菜一起放进盘中,送到了顾客面前。

由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和建议,不断引导,使游戏情节得到了拓展。

(3)引导幼儿共同评价,引发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①评价什么首先,我们应明确:评价必须以观察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

评价幼儿的明显进步。

包括在运用材料、扮演角色、与同伴交往等方面的进步。

如XX小朋友平时很好动,今天坚持在娃娃家扮演爸爸这一角色,一直很投入,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

评价幼儿创造性表现。

如XX幼儿在美发厅设计了新发型也值得肯定。

当然,评价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游戏的情况和内容灵活调整,且评价的形式和时机也应是灵活多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