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

我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


1. 引言
我国的既有建筑面积已达500亿平方米左右, 但通过改造而 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既有建筑面积仅为87.2万平方米(截止2012 年12月),而绝大部分的非绿色“存量”建筑,都存在资源消耗 水平偏高、环境负面影响偏大、工作生活环境亟需改善、使用功 能有待提升等方面的不足。庞大的体量加之诸多的缺陷——这两 个难题的叠加无疑像一座“大山”一样横在了建筑领域节能减排 工作的推进道路之上。相对于既有建筑存在的巨大症结,绿色化 改造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能源与环境问题日 益尖锐化的利器。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可以集约节约利用 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对转变城乡建设模 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 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报批 GB50702 JGJ123 JGJ116 JGJ117 GB50034 GB/T50033 GB50052 GB/T50314 GB50015 GB50336 GB50366 GB50495 GB50364 JGJ203 GB50787 JGJ103 JGJ102 GB50693 GB50763
22
研究篇
口,适时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目前我国政府要求,在旧城 区综合改造、城市市容整治、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中,有条件的地 区要同步开展节能改造[2]。以上论述实际上指出了既有建筑绿色化 改造的推进路线,即从工作的全面性和可行性两个角度出发,节 能改造的效益较为明显、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社会关注度和民众 接受程度也高,并且有完备的标准规范可循,易于作为既有建筑 绿色化改造范围界定的切入点。
4.绿色化改造相关标准规范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标准体 系,但是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等领域的标准体系正在不断加强与 完善,这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既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相关分解 技术环节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工具和参考,而且通过成熟标准规范 系列的整合及借鉴,为创立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标准体系提供了 捷径。
3.3 相关政策 多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加之近几年对绿色
建筑工作的持续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多项针对既有建筑 改造以及绿色建筑的推进政策。一方面,在这些原有政策的执行 当中,如果注意政策之间的整合以及发挥政策的引导放大效应, 应该可以在完成既定目标的情况下,将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工作 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借鉴关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及 绿色建筑相对成熟和完备的政策体系,制定适合既有建筑绿色化 改造发展的政策体系,是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工作的先决条 件。中央层面的相关政策见表3,地方层面的相关政策见表4。
表1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潜在范围测算
气候区
面积测算
北方采暖地区 居住建筑
1981~1997年的全部建筑, 1998~2005年期间建成的非节能建筑
夏热冬冷地区
建成于1981~2001年的不满足
居住建筑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建筑
夏热冬暖地区
建成于1981~2005年的不满足
居住建筑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建筑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 节能改造
“十二五”期间完成总面积 5000万平方米以上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 “十二五”期间完成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
公共建筑
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

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
“十二五”期间完成40万套

是否有关 有无 既有改造 激励
激励标准


严寒地区每平米为55元,寒冷地区每 平米为45元
涉及既有建筑改造的相关内容,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各层面 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 法》,其中的第22条、第34条、第38条、第40条、第48条、第 61条、第65条等多条内容直接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相关。
3.2 相关规章 相关政府条例大都属于针对上位法的具体落实办法。有关
2.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定义及范围
2.1 对定义的认识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 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 筑。“既有建筑”是相对新建建筑而言的,是指已建成使用的建 筑。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将已建成使用 的“不绿色”的建筑通过改造达到“绿色”的要求。但是事实 上,现在业界并未对其有明确的定义及统一的认识,障碍主要有 两点:一是“改造的基础”,即什么样的既有建筑具备绿色改造 的潜质,是不是所有的既有建筑都有必要改;二是“改造的效 果”,即达到怎样的标准和程度,既有建筑就可以成为绿色建 筑,是不是要与新建建筑执行同样的标准。
建筑加固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建筑加固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建筑修缮 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规程
建筑照明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建筑采光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建筑配电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建筑给排水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给排水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可再生能源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可再生能源
4.2 设计标准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整体方案一方面可以参照新建建筑的标
准,另一方面各环节的改造方案也应依照相应领域的标准。相关 主要设计标准见表6。
24
表6 主要设计标准
领域
标准名称
绿色建筑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加固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标准
表2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直接范围测算 气候区
北方采暖地区居住建筑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面积测算 4亿平方米 5000万平方米 6000万平方米
3.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相关法律政策
3.1 相关法律 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当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 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 生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现行法律中均有
公共建筑
1981~2005年期间建成的不满足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建筑
其次是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直接范围,这与我国 “十二五”节能减排政府工作的重点是相呼应的。上述所说的既 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潜在范围量大面广,建筑能耗较高,绿色改 造潜力较大,将作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绿色化改造的持续性考 虑的对象,而作为改造的直接范围,与《“十二五”节能减排综 合性工作方案》的目标范围直接对接,工作基础较好,实施可行 性较高,易于在节能改造当中通盘考虑绿色化改造,是未来几年 推广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实施主体。经过测算,进入这一范围 的既有建筑大概有5.1亿m2,测算依据见表2。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
可再生能源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可再生能源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可再生能源 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门窗
塑料门窗安装及设计规范
建筑门窗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屋面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计规范
标准号 JGJ/T229 JGJ176
地区补助基准按东部、中部、西部地


区划分:东部地区15元每平米, 中部地区20元每平米,西部地区25元
每平米


对建立能耗监测平台给予一次性定额 补助


暂无
表4 地方层面的相关政策
省市
目标
是否涉及绿色建筑
是否涉及既 有无 有改造 激励
激励标准
上海市


2012年年底前,
长沙市
完成可再生能源 建筑应用面积476
4.1 评价标准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方面,目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50378正在修订当中,整个标准体系也正在向建筑功能区别化方 向发展,同时各地方也相应发布了或正在制定适合本地的地方评 价标准。在这些标准当中大多含有针对改造建筑的评价条款,而 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在基本规定当中明确指出是 可以适用于扩建与改建的建筑。
首先是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潜在范围,这与我国建筑节能 设计规范的执行情况是一脉相承的。经过测算,大概有351.5亿 m2的既有建筑进入到节能改造的大范围内,以节能改造为基础有 针对性的增加改造内容而成为绿色建筑,测算依据见表1。当然对 于严格满足节能设计规范的建筑因为追求更高性能目标而改造成 绿色建筑,应当是要大力鼓励的,但是在此暂时不将其列入。
2.2 对范围的界定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范围的界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
仅涉及到与新建建筑相似的“四节一环保”与运营管理等方面, 而且还牵扯到既有建筑所特有的抗震加固、功能提升以及改造的 费效比等问题,所以要圈定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范围就需要从 我国既有建筑改造的现状出发,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找准突破
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节能建筑 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
综合性能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
标准号 国标,GB/T50378
国标,报批 国标,报批 国标,在编 国标,在编 国标,在编 国标,在编 国标,在编 学会标准,审查会 学会标准,在编 国标,GB/T50668 行标,JGJ/T288 国标,GB/T50362
DOI:10.16116/ki.jskj.2013.13.014
特 别 关 注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The Special Focus
我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王俊
课题支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综合检测评定技术与推广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2012BAJ06B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