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

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

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潘春旭(秘书长)一、秘书处工作总结(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赵基明)1、继续做好与中国物理学会、省科协、省民政厅、市科协、市民政局和武汉大学科协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络和配合工作;2、完成了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对学会的年检工作;3、继续做好与会员单位和会员的联络和交流工作,以及会员登记工作,到目前为止有1640余人填表登记为学会正式注册会员;与14家非理事单位建立了联络员制度;4、完成学会《成立70周年及通讯录》的编辑和出版工作。

该项工作工作量大,虽然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精力,经过几次校对,但由于没有经验,仍有一些错误的地方,请大家谅解;5、出版学会《通讯》一期,发行1000份;6、3月29日在湖北大学召开常务理事会1次,会上通过无记名投票的形式,推举石兢理事长为中国物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姚凯伦副理事长和詹明生副理事长为代表,潘春旭秘书长为中国物理学会先进工作者;7、12月27-28日在湖北省黄冈中学召开理事会,到会理事62人,黄冈市领导到会致欢迎词;常务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蔡勖教授和武汉物理与数学所所长、副理事长詹明生教授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黄冈中学汪立丰校长介绍学校发展和中学教学改革成果和经验;詹明生副理事长介绍了参加“中国物理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情况;潘春旭秘书长总结了2003年的学会工作;施磊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学会财务总监报告了学会2003年学会财务状况;确定2004年“学术年会”在江汉大学召开;讨论学会其他事项:a.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换理事;b) 中国物理学会发展会员说明;c) 实行会员多元制问题(是否实行高级会员、学生会员等问题)。

8、协助和配合学会二级机构开展活动;协助理事单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联合邀请10多名专家作学术报告10多场。

9、与湖北省科技馆合作,完成“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科普展览的文字稿件的撰写和筹备工作。

10、向省市科协推荐各类先进和优秀个人3人次。

完成中国科协学会部关于建立“全国性学会学科带头人学会科技专家库”的专家征集与上报工作,我会通过中国物理学会向中国科协上报科技专家78人,学科带头人15人。

11、潘春旭秘书长和赵基明副秘书长在暑期参加了省科协举办的“全省性学会专兼职干部理论培训班”学习。

12、本次理事会之前,已完成26个理事单位团体会费的收缴工作。

根据学会章程规定,以及“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会议”讨论通过决议:“理事单位或理事如果在一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学会组织的各类活动,将在第二年起自动取消其理事单位资格或理事资格”。

本年度取消了汉川市一中、湖北省教研室、十偃英华外语高中等三单位的理事单位资格,同时取消了该三单位王方敏、李尚仁、郭玲三人的理事资格;二、学术工作部工作总结(副秘书长唐超群)自上次理事大会至今,学术工作部主要组织了物理学会的会员参加第九届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和第十届武汉市优秀学术论文的申报、初评和推荐终评工作。

在组织第九届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申报工作时,我们经过宣传动员,初报的论文题目有70篇,获得了12篇优秀论文指标。

在省科协最后评定结果中,物理学会的12篇论文全部被评为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7篇。

这个结果说明我们组织的申报和初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功。

在组织第十届武汉市优秀学术论文申报工作时,我们也积极宣传动员,初报的论文题目有69篇,获得了24篇优秀论文指标。

但是,由于本次武汉市优秀论文评审要求所有参评的外文论文要翻译成中文,而我们物理学会申报的大部分论文是英文,很多申报者不愿意花时间去翻译,最后放弃了名额。

因此物理学会参加第十届武汉市优秀学术论文终评的论文只有7篇。

我们花很多精力争取到了指标,最后又放弃了,这对我们今后参加武汉市优秀论文评审不利。

希望会员们以后还是要积极些。

三、中等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总结(副秘书长黄致新)根据学会机构改革的要求,中等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3年3月12日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中等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的宗旨、机构的设置以及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单位)推选等问题。

与会代表都认为学会中有很大一部分会员是从事中等物理教学的同志,因此,在学会下成立一个具有一定学术权威的、高度负责任的二级机构来开展有关中等物理教学方面的研究,并对全省的中等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在会议上大家一致推选学会副理事长刘武同志为指导委员会主任、学会副秘书长黄致新同志为常务副主任。

华中师大一附中王荫堂老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阎新明老师、武汉市第一中学黄志雄校长、黄冈中学刘祥老师等9位同志被推选为副主任。

在会上大家还讨论了该机构的常务委员以及委员的资格认可的问题,并推选了部分常务委员。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学会是一个民间组织,各项活动都需要大家的热心参与。

对于那些连续三次不参加学会组织的有关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学会有权取消副主任或副主任单位以及常务委员的资格。

由于闹SARS的原因,原准备于在2003年5月16日召开的“湖北省物理学会中等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议”被推迟到了2003年8月24日才在在武汉市第一中学召开。

这次会议讨论了指导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名单,以及组织机构。

大家认为可以让一个副主任或副主任单位承担某一方面的工作。

因此,建议设置以下9个机构:(1)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工作委员会(2)中学物理教材研究工作委员会(3)中学物理竞赛指导工作委员会(4)中学物理论文评审工作委员会(5)中学物理教学比赛工作委员会(6)《中学物理报》复刊筹备工作委员会(7)物理教育与信息化研究工作委员会(8)中学物理考试质量分析研究工作委员会(9)中学物理实验研究工作委员会在这次会议上,武汉市第一中学黄志雄校长还介绍了他们学校在物理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

2003年9月26日中等物理教学指导委员在武汉市第六中学大礼堂又召开了“2003年物理课程高考质量分析及《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报告会。

来自全省各中学的将近375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阎新明老师作了“2003年物理课程高考质量分析”的报告,华中师范大学侯丽梅老师作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的报告。

四、高等物理教学工作部工作总结(副秘书长曹万强)在2003年10月7-10日期间,配合湖北省师资培训中心举办了《物理类专业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整体结构优化》高级研讨班。

该研讨班聘请了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原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的高崇寿教授、教育部高校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大学陈贻汉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刘武教授、武汉大学物理系实验中心主任周殿清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高校教学名师武汉化工学院吴锋教授、武汉大学熊贵光教授教育部高校教学名师华中科技大学李元杰教授,围绕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课程体系和结构、主干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物理科学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物理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等方面展开了讲座和讨论。

对推动湖北省的高等物理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湖北省2003年中学生物理竞赛工作总结(省中学生物理竞赛办公室主任周国全)在省物理学会及省中学生物理竞委会领导下,在各地区竞委及中学指导老师密切配合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湖北赛区的预赛已于2003年9月7日顺利举行,按章程遴选出480名优秀同学为省一等奖获得者,参加湖北赛区复赛,并在复赛基础上按成绩排序取前60名参加在华师举行的物理实验比赛,按理论(满分140分)+实验(满分60分)总成绩排序,并按国家教委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委分配我省的名额,取尹含韬等前39名优胜者为湖北赛区一等奖获得者。

按国家教委规定,湖北赛区一等奖获得者中高三获奖者将获得2004年大学保送资格,高二获奖者将获得2005年大学保送资格。

依据湖北赛区竞赛委员会2003年第一、二次委员会的有关决定,在39名赛区一等奖获得者中,取前15名参加2003年湖北赛区集训队,由华中师大组织,省中学生物理竞委副主任黄致新同志主持培训工作。

培训中组织了理论与实验加试,并在省中学生物理竞委主任刘觉平同志主持下,于2003年10月14日在华中师大理科大楼举行了面试。

其中理论、实验加试及面试成绩均按章程以一定比例加入总分排序,取前6名组成湖北省代表队,参加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2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

代表队组成:竞赛委员:刘觉平领队:周国全队员:尹含韬(华师一)、冯朗(华师一)、吴迓璧(华师一)、曾鹏(黄冈中学)、李晗晗(华师一)、余江雷(华师一)全国决赛产生的29名一等奖获得者中,我省夺得三名,他们是:华师一高三同学冯朗(第三名)、尹含韬(第五名)、高二同学李晗晗(第十一名),其余参赛代表均获二等奖。

至此,我省中学生物理决赛代表队不负众望,于10月23日载誉归来。

特别值得表扬的是,不到14岁的华师一高二选手余江雷同学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第1名(离一等奖分数线仅差一分);此外,武汉二中的王泉同学以赛区一等奖第11名的优秀成绩位列我省全体参赛女生之首。

至此,我省2003年中学生物理竞赛组织工作圆满结束。

根据省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领导小组协商的意见,初步打算明年的省集训队将在赛区一等奖所有女生获奖者中取前三位女生参加省集训队,并在机动指标中对女生给以一定倾斜,以争取夺得全国决赛的女生第一的专项奖。

该建议将于2004年3月省竞委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后,行文执行。

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年1月2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