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牙周病学概论及病因.ppt
1,牙周病学概论及病因.ppt
factor)
4、代谢产物
有机酸、硫化氢、吲哚、氨等
八、主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
1、概念: 2、研究的难度和标准 3、几种重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
第三节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 (Local contributing factors)
一、牙石(Dental calculus) 1 、概念:
龈上牙石 (supragingival calculus) 龈下牙石 (subgingival calculus)
三、牙槽骨的吸收
一)牙槽骨吸收的机制: 牙槽骨是人体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
最活跃的部分。 与骨吸收有关的细胞由一组局部因素
二、牙周病的发病因子
始动因子(initial factor):菌斑细菌是牙周病 的始动因子
促进因素(contributing factors): 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促进因素和全身促进因素
Page and Kornman (1997)提出的牙周 炎的致病机制
(P30 图)
三、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 (自学)
3、病理改变 1) 损伤期 2) 修复期 3) 改形重建期 4) 创伤与牙周炎的关系
五 、 解剖因素
二)冠根比例失调 三)骨开裂 or 骨开窗
六、不良习惯
一)磨牙症 二)咬粗硬物品 三)单侧咀嚼习惯 四)不良刷牙习惯 五)口呼吸
七、医源性因素
一)、不良修复体 二)、设计不良的局部义齿 三)、正畸治疗 四)、橡皮圈
(un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 定义: 特点:是牙周炎的前沿地带
三、牙菌斑的生态学
(口腔微生物课讲)
四、其他牙面软沉积物
1、白垢(软垢)(materia alba) 2、食物碎屑(food debris)
五、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
1.实验性龈炎的研究 1965年Lö e等的研究:
2)、牙周微生物的种类多:细菌(需 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真 菌、支原体、原虫、病毒等
3)、细菌寄生期长
3、口腔微生物之间主要的三种关系
1)、共生关系(Symbiosis) 2)、竞争关系(Competition) 3)、拮抗关系(Antagonism)
4.口腔正常菌群 Oral normal flora
12名牙周健康的volunteers ----停止一 切口腔卫生措施----10~21天后均发生了龈 炎----恢复口腔卫生措施----1~8天后牙龈 均恢复了正常。
五、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
2.流行病学调查 3.机械清除菌斑 or 抗菌治疗效果 4.动物实验研究 5.宿主免疫反应
三、食物嵌塞 (food impaction)
1、概念: 2、分类: 1)、垂直型食物嵌塞:原因: A、咬合面磨损 B、接触点异常 2)、水平型食物嵌塞:原因:龈乳突退缩 3)、混合型食物嵌塞
1、概念: trauma from occlusion,
occlusal traumatism) 2 1) 咬合力异常 2) 牙周支持力不足
牙周病学 Periodontology
吴亚菲
牙周病学的概念 Definition of periodontology
Periodontology:
指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学 科
Periodontics:
指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的临 床学科
第一章 概述
牙周病( Periodontal diseases )是 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 的疾病。
釉牙骨质界的根方。牙槽骨一般呈水平 吸收。
2)、骨下袋: 指牙周袋的袋底位于牙槽骨嵴顶的根方。
牙槽骨一般呈垂直吸收or角型吸收。
2、依累及的牙面数分:
2、依累及的牙面数分: 1)、单面袋(简单袋):只累及一个牙面 2)、复合袋:累及两个以上的牙面 3)、复杂袋:累及两个以上的牙面且袋
口和袋底不在同一牙面。
一般情况下,口腔菌群之间、菌群与宿 主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对 保持口腔健康十分重要:
1)作为生物屏障 2)维持口腔 or 全身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3)刺激宿主免疫系统 4)营养功能
牙周生态系失衡的危害
1)导致内源性的感染 2)为外源性的感染提供条件 3)致敏宿主等,造成牙周组织破坏
Treatment Needs (CPITN) Ainamo(1982) Probing Depth (PD) 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
第二节 牙周病的流行病学
三、牙周病的流行情况
1 牙龈炎的流行情况
牙龈炎的患病率约60-90%
2 牙周炎的流行情况
牙周炎的患病率约40%
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的临床特点: 部位、色泽、大小、质地、数量、观察 等
2 、形成过程
1)、牙石形成的三个基本步骤: 2)、牙石附着于牙面的方式:
1).通过获得性膜附着 2).嵌入牙骨质牙本质表层 3).牙石无机盐结晶与牙结构结合
3)、牙石形成的速度:
3、成分: 75%--85%为无机物,以磷酸钙为主
二、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2、龈下菌斑 (subgingival plaque)
1)龈下菌斑的定义 2)龈下环境的特殊性:
龈下滞留 区 龈下环境的理化特点:蛋白质丰富、 氧化还原电位低
3)附着性龈下菌斑
(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 定义: 特点:是龈上菌斑的延续
4)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第四章 牙周病的病因学
Etiology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第一节、概述
一、牙周生态系(periodontal ecosystem)
1、概念: 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牙周正常菌群与
宿主牙周组织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 系。
2、牙周生态系的复杂性:
1)、牙周组织结构、解剖关系的复杂 性 软硬组织共存、内外环境的交通
牙槽嵴纤维(alveolar crest fibers) 横纤维(horizontal fibers) 斜纤维(oblique fibers) 根尖纤维(apical fibers) 根间纤维(inter-radicular fibers)
三、牙骨质 cementum
釉牙骨质界 (cemento-enamel junction,
牙周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很高 的口腔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牙周病
广义的牙周病:泛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 各种病理情况。主要包括
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s) 牙周炎(periodontitis)
狭义的牙周病:破怀性牙周病 (destructive periodontal diseases) 指造成牙齿支持组织破坏的牙周炎。
第四节、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吞噬细胞数目减少or功能缺陷 三、性激素 四、吸烟(smoking) 五、有关的系统性疾病
1、糖尿病 2、艾滋病 3、骨质疏松症 六、精神压力(stress)
第五章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一、牙龈出血和炎症 一)、临床病理: 1、初期牙龈炎病损(initial lesion) 2、早期牙龈炎病损(early lesion) 3、确立期牙龈炎病损(established lesion) 4、晚期牙龈炎病损(advanced lesion)
2、与致病有关的酶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链激酶(streptokinase) 胶原酶(collagenase) 硫酸软骨素酶(chondrosulfatase) 神经氨酸苷酶(neuraminidase)
3、毒素
白细胞毒素(leukotoxin,LT) 抗中性粒细胞因子(anti-neutrophil
牙龈上皮
口腔龈上皮(oral epithelium) 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 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 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
二、牙周膜又称牙周韧带 Periodontal ligament or Periodontium
4、矿化机制: 1)矿化核心:细菌、上皮细胞、细胞间质 2)矿物质沉积:
A、环境碱化 B、磷酸脂酶升高 C、胶样蛋白质逸出
5、牙石与菌斑的关系:
牙石是钙化的菌斑、牙石的表面有菌斑 的沉积
6、致病作用:
1)牙石中未矿化的菌斑刺激牙龈 2)牙石本身坚硬粗糙刺激牙龈 3)牙石的存在妨碍了口腔卫生措施
二、牙面着色 1、来源 1)、化学物质和食物 2)、烟草 3)、色源细菌 2、临床意义
二)、临床表现
1、牙龈出血 2、牙龈色泽的改变 3、牙龈外形的改变 4、牙龈质地的改变 5、龈沟深度及附着水平 6、龈沟液
牙龈色、形、质的改变
二、牙周袋的形成
一)牙周袋形成的机制 二)牙周袋的病理 1、软组织壁 2、根面壁 3、袋内容物
三)牙周袋的类型
1、依袋底与牙槽骨嵴顶的关系分: 1)、骨上袋: 指牙周袋的袋底位于牙槽骨嵴顶的冠方、
七、牙周细菌的致病机制
四、损害宿主的牙周组织
1. 细菌的抗原成分、各种酶、毒素 及代谢产物,可直接刺激和破坏牙周 组织。
2. 细菌的抗原成分、各种酶、毒素 及代谢产物,可引起牙周组织局部的 免疫反应,造成组织损伤。
1、菌体表面物质
内毒素(LPS)G 脂磷壁酸(LTA)G+ 外膜蛋白 纤毛蛋白 膜泡
and Newman等 3、折衷的观点 20世纪80年代:Genco,Theilade等
七、牙周细菌的致病机制
一、 细菌侵袭 早期对体表的三种攻击作用: 1、细菌首先必须附着于组织 2、附着细菌的抗原成分and/or毒性产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