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指肠癌

十二指肠癌


病因
目前对十二指肠腺癌的病因不甚清楚。胆 汁和胰液分泌的某些物质,如石胆酸等二级 胆酸可能是致癌原,对肿瘤的形成起促进作 用。家族性息肉病、Gardner和Turcot综合 征、von Reeklinghausen综合征、Lynch综 合征、良性上皮肿瘤如绒毛状腺瘤等疾病, 可能与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有关。另有报道 十二指肠溃疡或憩室的恶变以及遗传等因素 亦与十二指肠腺癌有一定关系。
温习检查
全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MRCP :
诊断意见 1.十二指肠降部不规则增厚与胰头分界欠清,提示十二指 肠癌可能,请结合胃镜检查; 2.“胆总管癌”术后改变; 3.左肾小囊肿。
从检查并未发现明显远处转移病灶
诊断
诊断: 1、十二指肠癌(T3N0M0 IIA期) 2、胆管癌术后 决定手术治疗
辅助检查
全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MRCP
检查所见:
“胆总管癌”术后1年余复查:胆囊及胆总管缺如呈术后改 变,十二指肠降部管壁见范围长约3.6cm不规则增厚,管 腔变窄,其上段肠管扩张,病变与胰头分界欠清,增强扫 描增厚管壁不均匀强化;左肾中极见一大小约为 0.8m×1.0cm长T1、T2信号无强化结节影;肝脏、脾脏及 右肾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腹腔未 见明显积液。MRCP:胆囊及胆总管缺如呈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改变;肝 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主胰管走行自然,轻度扩张。
决定手术方式: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粘连松解术。
手术过程: 分离腹腔 粘连,暴 露出原胆 肠吻合口, 找到胆总 管开口。
肝门部胆 管
分离腹腔粘连
显露胰腺
离断胃十二指肠
沿血管上方离断胰颈
游离出十二指肠升部及水平部及部 分空肠
解剖肠系膜上动静脉并骨骼化
移除标本
空肠断端荷包包埋 放置主胰管支架
手术治疗
2013.12.15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探查:腹盆腔无积液,未及粟粒结节灶,胆囊缺如,小肠
与肝脏、胃、大网膜及腹壁弥漫性致密粘连,探查肠管,可及腹腔内呈 胆肠吻合(ROUX-EN-Y吻合)术后改变,胃、小肠、大肠未及明显肿块, 沿十二指肠外侧做Kocher切口,分离胰腺、十二指肠与下腔静脉,探查 胆总管下段、十二指肠及胰头、钩突,可触及十二指肠降部一约 4cm×3cm×3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差,侵出浆膜层,侵犯前方胆 肠吻合口下方肠管,无法分离,肝门部未及明显淋巴结肿大。
胰肠吻合并加固
胆肠吻合并加固
胃肠吻合并加固
1、蒸馏水冲洗腹腔后,检查有无出 血,于胆肠吻合口、胰肠吻合口分别 放置引流管1根,腹腔内置入防粘连 药物。
2、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200ml。
术后病理
病理号138758
肉眼所见:肠管一段,大小约24×11×4cm,切开,十二指肠见
一溃疡型肿块,大小约4.5×4.5×1cm,浆膜面见部分胰腺组织,大小 8×5×3cm
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
既往史:2012年2月7日在九江学院附属
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胆囊颈癌, 于2012年2月24日在中国人民总医院就诊,行 胆管中段癌根治术,肝门部胆管成形,胆肠 吻合术。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 殊
体格检查
视诊:营养中等,全身皮肤巩膜未见黄染, 腹平,上腹部可及长约23cm陈旧性手术疤痕, 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 触诊:腹肌软,上腹可及轻度压痛,无反跳 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胆囊未触及,Murphy 征阴性 叩诊: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 区未及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正常,未及血管杂音。
治疗方案
十二指肠腺癌原则上应行根治切除术,其术式可根据癌肿的部位和病期选用十 二指肠节段切除或胰头十二指肠切除等术式。对于不能切除的肿瘤可采用姑息性胆 肠引流或胃肠引流等术式。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是十二指肠癌常用的术式,术后5年 生存率达到25%~60%。现对几种常用术式介绍如下: 1.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十二指肠腺癌手术时,淋巴结转移率为50%~65%。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保留 幽门和不保留幽门两种基本术式,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和生长情况加以选择。 2.节段性十二指肠管切除术 本术式选择适当,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其5年生存率不低于胰头十二指肠切 除术的效果,且创面小,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此术式主要适用于水平部、升 部早期癌。 3.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 对肿瘤位于乳头部的高龄病人或全身情况欠佳、不宜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者,可 行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 4.胃大部分切除术 对十二指肠球部的早期癌,病灶靠近幽门可采用本术式。注意切缘必须距肿瘤2厘 米以上,不要误伤周围重要结构。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常见症状、体征分别如下: 1.疼痛 多类似溃疡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钝痛,进食后疼痛不缓解,有时疼痛可向背部放射。 2.厌食、恶心、呕吐 呕吐频繁,呕吐内容物多,大多是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堵塞肠腔,引起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 阻所致。呕吐内容物是否含有胆汁可判别梗阻部位。 3.贫血、出血 为最常见症状,其出血主要表现为慢性失血,如大便隐血阳性、黑便;大量出血则可呕血。 4.黄疸 系肿瘤阻塞壶腹所致,此种肿瘤引起黄疸常因肿瘤的坏死、脱落而使黄疸波动,常见于大便 隐血阳性后黄疸也随之减轻;另外黄疸常伴有腹痛。 5.体重减轻 亦较常见,进行性体重下降常预示治疗效果不佳。 6.腹部包块 肿瘤较大或侵犯周围组织时,部分病例可扪及右上腹包块。
诊断意见
• 诊断意见 • 1.十二指肠降部不规则增厚与胰头分界欠清 ,提示十二指肠癌可能,请结合胃镜检查 ; • 2.“胆总管癌”术后改变; • 3.左肾小囊肿。
十二指肠降部不规则增厚与胰头分 界欠清,十二指肠上段轻度扩张
十二指肠降部不规则增厚与胰头分 界欠清
胆总管癌术后改变(胆肠吻合)
Thank you!
本病临床可分为:第Ⅰ期,肿瘤局限于十二指肠壁;第Ⅱ期,肿瘤已穿透十二指肠壁;第Ⅲ 期,肿瘤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第Ⅳ期,肿瘤有远处转移
胰十二指肠解剖概要
肠系膜上动脉 十二指肠水平部
鉴别诊断
需与十二指肠腺癌相鉴别的疾病繁多,但根据主要临床征象不 同,考虑不同疾病的鉴别: 1.梗阻性黄疸者 需与胰头癌、胆管癌、胆管结石、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等疾病其 鉴别。 2.呕吐或梗阻者 则应与十二指肠结核、溃疡病幽门梗阻、环状胰腺、肠系膜上 动脉综合征相鉴别。 3.消化道出血者 需与胃、肝胆系、结肠、胰腺等肿瘤相鉴别。 4.上腹隐痛者 需与溃疡病、胆石症等相鉴别。
胰管轻度扩张
MRCP
胆囊及胆总管缺如呈术后改变;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主胰管走行自然, 轻度扩张。
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1、十二指肠癌 2、胆管癌术后
思考
结合患者的病史、胃镜及病理、全 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MRCP等检查可 得出以上诊断。 但考虑患者1年前行胆管中段癌根治
术,肝门部胆管成形,胆肠吻合术。手术难 度大,病情复杂 ,十二指肠与胰头分界不清, 不排除病情较晚无法手术可能。
十二指肠癌 胆管癌术后 1年
江西省肿瘤医院腹外一科 吴昆 2014-05-06
病例信息及主诉
患者,男性,58岁,江西九江市九 江县人,农民,因“胆管癌术后1 年余,腹胀、腹痛15天”于2013 年12月04日入我院腹外一科。
现病史
患者自述于2012年2月7日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行胆囊 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胆囊颈癌,于2012年2月24日在中国 人民总医院就诊,行胆管中段癌根治术,肝门部胆管成形, 胆肠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15天前无诱因出现腹胀,局 限于上腹部,伴腹部隐痛不适,休息后无缓解,无恶心、 呕吐、便秘、嗳气及返酸等,15天来反复发作无好转,于 2013年11月30日在解放军171医院就诊,行胃镜及病理 (132881)示:十二指肠降部癌。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前 来我院,患者自起病来,精神尚可、睡眠、饮食可,体重 减轻约1公斤。
追问病史
属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胆囊颈癌,于2012年2 月24日在中国人民总医院行胆管中段癌根治术,肝门部胆管 成形,胆肠吻合术。2013年11月30日在解放军171医院就诊, 行胃镜及病理(132881)示:十二指肠降部癌。 综上所述,患者考虑十二指肠癌原发肿瘤可能性大。
病史回顾:患者于2012年2月7日在九江学院附
病例讨论
概念
十二指肠腺癌:指起源于十二指肠黏膜上皮
的癌。多为单发,可由腺瘤恶变而来。组织学 上可见腺瘤-腺癌转化及腺癌中的残存腺瘤组 织。十二指肠腺癌多发生于降部乳头周围,约 占60%,其次为壶腹下段,球部最少见。本病 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可有上腹部疼痛、厌食、 恶心、呕吐、贫血及黄疸等临床表现。
光镜所见:肿瘤组织呈腺管状排列,细胞异性明显,浸润性生长。
病理诊断:
1、十二指肠:低-中分化腺癌,侵出浆膜层,侵及腺包膜;
2、肠管切缘及系膜均阴性; 3、送检淋巴结阳性1/5
病理诊断:十二指肠低-中分化腺癌(T4bN1M0)IIIB期
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第一天: 一般情况可,给予抗炎、卡文三升袋营养支持,醋酸奥曲 肽抑制胰液分泌等对症处理。 术后第7天: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胆汁样液体。考虑术后胃肠动力差胃 瘫可能,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卡文三升袋肠外营养支持,4天后症状缓 解。 患者恢复顺利,患者定期返院复查、化疗。未见明显复发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