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解读
第三十六条【监察】对违反劳动合同法和本条例的行为的投诉、举报,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处理。
[条文注释]
本条是关于对违反劳动合同法和实施条例行为投诉和举报的处理规定。
依照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
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任何组织或个人对于用人单位下列情况均有权
进行举报或投诉:一是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包括规章制度的内容、程序等是否合法。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作了明确具
体的规定,特别是实施条例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各种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形作了归纳和
整理,使双方可以一目了然。三是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遵守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
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情况。四是用人单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关于
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规定的情况。五是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执行国家和地方最
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六是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七是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监察事项。
劳动者投诉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应当注意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对
于属于以上内容范围的违法行为,并不是都能通过劳动保障监察途径进行解决。如对应当
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事项或者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或者提
起诉讼的事项,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或诉讼程序解决。同时,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或
者规章的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举报、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
[参见]
《劳动合同法》第74、77、79条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1.基本原则
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劳动是公民的权利
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
1对公民来说意味有就业权和择业权在内的劳动权;
2有权依法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和用工单位;
3有权利用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就业保障条件,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平等地录用符合条件的职工,加强提供失业保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
等方面的职责。对国家来说,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劳动是公民的义务
这是劳动尚未普遍成为人们生活第一的现实和社会主义固有的反剥削性质所引申出的
要求。
4.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双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
于弱者的地位的劳动者,适当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劳动法优先
保护劳动者利益;
2平等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各类劳动者的平等
保护,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保护;
3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的缔结前、缔结后或是终结
后都应纳入保护范围之内;
4基本保护:对劳动者的最低限度保护,也就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
5.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1双重价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是能否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重价值取向,劳动
法的任务在于,对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进行规范;
2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即社会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各个用人单位之间的配置;
3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处理好劳动者利益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离不开
调整劳动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明确以下几点: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它是从民法中
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
《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从狭
义上讲,我国《劳动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广义上讲,《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以及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作为维护人权、体现人本关怀的一项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称为第二宪法。
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以上内容,在有些国家是以各种单行法规的形式出现的,在有些国家是以劳动法典的形式颁布的。劳动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