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马海霞(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目前国内外有关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建构,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研究,文化产业的行业分析、区域分析、比较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等。

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区域研究偏重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关注较少;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以及缺少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研究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45(2008)01-0089-05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自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以来,为适应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党和政府提出一系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想。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资源的开发,于是关于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加。

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各国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研究的具体内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国内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日益显示出对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业等的积极作用。

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概念、本质特性、范围划分,结合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析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联系区别,介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我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解决方案及发展对策。

(一)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构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概念,一直成为国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依据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畴。

我国文化部将文化产业界定如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

程恩富提出,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

文化资源可分为文化自然资源和文化社会资源,还可以分成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具有以精神形态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无形性、地域差异性、更新和发展性、无限性的特点。

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并使文化生产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与活动。

开发的实质是尽可能的发现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通过劳动加工使其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产品。

开发有两种形式:单项文化资源开发和多项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

吴圣刚提出,文化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

和自然资源一样,文化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

文化资源具有无形性、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效能最大性、递增性等特征。

文化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李东红、杨利美认为,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和,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样重要。

资源有价,文化资源的“自然成本”与“使用成本”,应纳入文化资源消耗型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核算。

以文化为资源基础的产业,必须为资源的使用与消耗付费,把生产能力的增长建立在科学的资源观之上。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收稿日期:2007-09-14作者简介:马海霞(197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经济学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2008年3月第29卷第1期Mar.,2008Vol.29,No.12008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对满足后代的需要产生危害,是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必须遵循的唯一原则。

米子川提出,文化资源是指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的思维活动的物质的或精神的产品或者活动。

文化资源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建筑、工艺、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戏曲等。

把文化资源区分为可度量的文化资源和不可度量的文化资源两类,并就可度量的文化资源的时间价值评价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金冠军指出,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类。

山西省“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组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以市场化方式经营的活动总称。

其中包括文化艺术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产品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化用品制造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用品批发零售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新闻出版业、教育与培训业、设计业、文化旅游业、健身与体育业、会展业等。

朱国宏、桂勇、邹晏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以文化为内涵的各种服务活动或部门的集合。

从文化产业结构来看,主要由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产品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三大行业构成。

胡惠林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系统,是一个涵盖包括文化艺术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音像制品业、娱乐业、版权业和演出业在内的庞大体系。

莫童提出,文化产业是指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为目的,而从事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

还有的学者认为,文化产业从狭义说主要指文化艺术产业、娱乐服务业和广播影视业,而文化艺术业又包括艺术、艺术教育、出版、文物保护、图书馆、群众文化、文化艺术经纪与代理和其它文化艺术等行业;从广义说,表现为知识产业、教育产业、信息产业等一系列知识产业群。

学者们对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意义的阐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是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三是对先进文化建设的影响。

(二)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行业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在国内,关于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行业分析和案例分析,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演出业、文化娱乐、音像业、动画业、网络业、影视业、文化旅游业、图书报刊业等。

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我国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各个产业门类改革创新、项目策划、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

综观文献研究,可以发现,他们都以文化旅游的角度研究文化资源开发并以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

学者们认为,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也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厚的文化积累,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独有文化类型,这是一种难以估量的文化资源。

科学评估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构造具有中国自己特色和优势的文化产业体系,培育自己的有世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是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重大课题。

传统文化资源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开发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时,既要做到物尽其用,让有限的物质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文化经济效益,又要用发展的眼光,可持续的眼光来对待文化资源,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开发中注意保护,不能图眼前短期的经济利益,而肆掠性地对文化资源加以破坏,甚至毁灭。

(三)西部大开发中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包括西北、西南以及内蒙古、广西12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达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这里生活着50多个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少数民族。

西部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文物资源、众多的历史遗址和文物典籍、奇特的自然景观。

这些潜在的资源优势,为发展西部的文化产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黎永泰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资源开发战略》中指出,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资源开发战略,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无限开发性、积累性和再生性,多元化、低成本优势,在消费中占据突出地位,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等特点。

西部大开发中文化资源开发,应着眼于文化产业化的实施,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丰富的文化产品,供广大消费者消费。

西部文化资源开发及文化产业化,概括起来,包括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历史人物文化资源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经济文化资源开发,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开发,西部军事文化资源开发,西部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西部民间文化资源开发。

文化资源的战略开发,具有其特殊性,必须遵循特殊的规律,按特殊原则办事:坚持积极利用的观点、创新的观点、资源化的观点和产业化的观点。

西部中小企业在西部文化资源产业化战略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郑俊义在《西部地区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问题探讨》一文中提出,在西部地区,由于文化资源多集中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现状,可以给其他产业提供行业上的方向性指导,能够为西部人民提供一个发展的新思路。

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本土文化多保留完整,众多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风、民俗表现得丰富多彩,民族文90第1期化特色鲜明。

由于西部地区的这些文化资源,又多是交叉共生的,非常有利于综合开发。

目前,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途径是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大文化观念,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树立文化产业化的观念;要调整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改变传统的文化资源配置方式,推动文化资源的重组;西部地区在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同时,要着力于区域内、尤其是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和发展。

(四)加入WTO后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意味着我国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将与国际市场和国际惯例全面接轨,外国文化产品、文化资本和文化服务将不断涌入国内,这势必给我国正在兴起的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陈创生指出,文化产业的兴办与发展必须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离开了文化资源这一基础,文化产业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加入WTO后,文化资源更面临着一个如何优化配置,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的问题。

加入WTO之后,文化资源的配置出现了新的重大的特点:信息资源的共享化,资源配置的国际化,资金投入的多元化,资源利用的集团化,资源投入的无形化。

在WTO背景下,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应通过政府的推动,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文化资源的创新活力,推进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规模效益,拓展经济总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