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

视听语言: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视听语言三大构成主体:影像、声音、剪辑视听语言的特殊性电影、电视的基本语言单位:镜头;基本视觉元素:一格(帧)画面视听语言的演变(五个)1、单镜头影片(1)固定机位静态拍摄:《工厂大门》1895(卢米埃尔兄弟)(2)单镜头的纵深变化:《火车进站》1896(路易·卢米埃尔)(3)戏剧性场景的记录,创造了戏剧性的叙事:《水浇园丁》18952、单镜头组合叙事《不可能的航行》1904(乔治·梅里爱)(1)把事件分解成几个场景单元,通过场景组合,连接叙事(2)对故事空间的进行压缩,把不同的地点展示的活动并列在一起,构成独特的银幕空间3、多时空叙事《火车大劫案》1903(埃德温·鲍特)(1)打破以往用单个镜头连续拍摄某个场景或像舞台剧一样安排镜头连接的线性叙事形式(2)使用叙事结构,使画面有详有略,叙事紧凑,节奏流畅4、分镜头叙事《一个国家的诞生》片段1915(大卫·格里菲斯)(1)进一步发展梅里爱和鲍特的艺术,并使这门艺术更加完整,更加鲜明,更有效果。

(2)分解出“镜头”这单位(3)提出了“轴线原则”与“三镜头法”(4)创造了“闪回”技法5、法国新浪潮“跳切”革命(1)《筋疲力尽》1968(戈达尔):米歇尔偷车杀警察后到达巴黎的片段(2)颠覆了格里菲斯以来确立的以“流畅、无缝剪辑”等为特征的连续剪辑原则,形成了以阐述导演观念或是推进叙事、渲染情绪为主要准则(3)镜头之间的组接不再束缚于镜头之间的匹配和剪辑的不可见性,而更加重视剪辑创造出的于镜头并列的意境和潜台词A影视艺术电影技术→电影艺术技术美学→艺术美学A1前期筹备阶段1.选择剧本2.组建创作班子(导演、副导演、场记、演员、摄影、摄影助理、美工、置景、照明、录音、剪辑、服装、化妆、道具、制片、剧务)3.分镜头剧本:二度创作(脚本)4.分镜头剧本的格式一个完整的分镜头要包括7大要素,这七大要素分别是镜头编号、景别、内容、对话(解说词、旁白)、音乐、音效和镜头长度。

5.分镜头剧本的创作说明分镜头脚本不是对文学剧本的翻译,而是导演在理解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创创造。

他对作品的每个镜头的拍摄方案和镜头间组接方式都予以精心考虑,并将组成每个镜头所有元素的处理方法列成表格形式。

镜号:即镜头在分镜头稿本中所处的顺序号,用数字表示。

景别:景别是拍摄过程中,由于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或采用的焦距不同而形成的,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但采用运动镜头拍摄时,景别会产生变化。

这时景别这栏中就应注明镜头景别的初末态。

拍摄技巧:(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甩、悬、空、切、综、短长、反打、变焦拍摄、主观拍摄。

画面内容:即用文字描述的具体画面的内容。

台词: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

音效: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共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音乐:注明音乐的起止位置、内容、风格等。

时长:即镜头的长短,一般以秒标明。

(1min30s用1`30”表示)备注:此栏为导演提供了一个标注特殊事项的地方特别要求. 在前面的各项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比如拍摄的地点,时间。

6.分镜头剧本的创作特征(1)景别具体,动作具体。

例如,描述一个人搭车的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镜头:一是全景,一个男子背影,他站在一辆自行车前忙活着;二是中景,该男子鬼鬼祟祟地四处张望;三是近景,两只手在撬锁,每个分镜头都有各自的景别,由于景别的变化,画面动作也各不相同。

(2)画面主体具体。

例如画面表现A、B两人在谈话,那镜头则会具体要求到画面显示的是哪个人,是A,是B。

还是两者都有。

(3)拍摄技巧具体。

不同的拍摄技巧会拍摄处不同类型的镜头,如拍摄角度不同,可以产生仰拍、俯拍、侧拍等,分镜头的拍摄,要根据画面内容,情节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拍摄技巧。

(4)镜头之间的组接技巧具体。

镜头之间的组接包括技巧组接和非技巧组接,技巧组接是利用电子手段完成的,而非技巧组接是利用镜头之间的联系,没有利用电子手段完成的。

(这两种组接方式都有各自适用的条件,因此,分镜头要明确说明该镜头具体采用哪种剪接方法。

这样便于后期制作。

)B视觉语言构成视觉暂留原理1.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2.电影运用视觉暂留原理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使一系列静态画面因视觉暂留作用而填没画面间的空隙,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似动现象1.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2.人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物体运动,是由影片一系列略有区别的静止画面产生的,这种运动叫动景运动B1景别1.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大小不同的范围2.景别的划分主要把握以下两点:(1)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被摄主体(2)通常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标准3.五种常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1)顾名思义,远景拍摄点离被摄对象较远,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2)远景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表现自然气势,表现地形特征,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等环境氛围。

远景能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全景(1)全景是相对人来说的,全景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身或一个小场景全貌为目的。

(2)展示人物和空间环境的具体关系。

中景(1)是指由拍摄主体的主要部分所构成的画面,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景别(2)主要用来表现处在特定空间环境中被拍摄主体的状态,既能看到人物的部分面部表情,又能看到部分身体动作与姿态。

近景(1)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者物体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局部的画面。

近景常被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因此,近景是将人物或被摄主体推向观众眼前的一种景别。

(2)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离观察人物的体现,也是人物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景别。

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

(3)在创造中,我们又经常把介于中景和近景之间的表现人物的画面称为“中近景”。

就是画面为表现人物大约腰部以上的部分的镜头,所以有时候又把他称为“半身镜头”。

这种景别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景和近景,在一般情况下,处理这样的景别的时候,是以中景作为依据,还要充分考虑对人物神态的表现。

正是由于它能够兼顾中景的叙事和近景的表现功能,所以在各类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这样的景别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特写(1)由被摄主体的局部所构成的画面,表现人物肩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由于人像占据了大部分画面,环境变得零碎、模糊,观众可以看清人物的面部表现,更容易介入人物的情感世界。

(2)主要用于通过面部表情刻画人物性格。

(3)特写镜头被摄对象充满画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观众。

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写镜头能细微地表现人物面部表情。

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

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

B2焦距1.不同的焦距决定了影像有不同的景深2.焦距:从镜头之镜片中间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3.焦点的变化(1)跟焦:改变焦点,使移动的人物位于焦距之间(2)拉焦:焦点由一处重点转移到另一处,速度相当突然(3)变焦:拍摄时对于焦点和焦距的相应调整(4)对焦:调整焦点,使被摄物位于焦距内,成像清晰(5)失焦:被摄物偏离出焦距以外,成像模糊(6)选焦:选择景深中的某一个层面清晰对焦,其他层面成像模糊(失焦)4.镜头的变化(1)长焦镜头:又称望远镜头,它的造型特点与广角镜头相反。

特点:视角小、景深短、透视效果差特征:俗称“望远镜头”,视野狭窄,景深较小,常用于表现较远处的物体;能够人为地压缩真实的空间,让需要被观众看清楚的人或物对焦清楚,让其他层面失焦,成像模糊;可以被应用于一些主观化、戏剧化的影像风格中;可以缩近近处和远处的距离(2)短焦(广角)镜头:指比标准镜头的焦距短的摄影镜头短焦距镜头分为普通短焦镜头和超短焦镜头(即鱼眼镜头)两类。

特点:●俗称广角镜头,视野较宽,景深较大,常用于表现较大范围的视域●短焦镜头的视角大,适于在狭小的空间里拍摄●短焦镜头会使直线条产生畸变而弯曲●除非拍摄距离极近,否则短焦镜头产生的景深总是较大(3)标准镜头: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

标准镜头所表现的视觉效果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用标准镜头拍摄时与被摄物的距离也较适中;与人眼的视觉效果相似,它不会人为压缩或拉伸景深空间,而是客观地呈现空中一切应有之物,因而也就相对更符合窗式电影美学观念。

不同焦距镜头的造型特点B3景深1.景深:距离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2.景深的大小由三个要素决定:光圈、焦距、物距3.景深空间(1)景深空间:指通过一定焦距的镜头拍摄到的、具有一定景深的画面空间。

主要分为浅景空间与深度空间。

(2)浅景空间:浅景深,焦距较长,将景物保持清晰的范围控制在有限距离内,指把被拍摄的几件物体对焦,吸引观众注意,表意单一。

(3)深度空间:景深深,焦距较短,前景与背景之间较大范围都在焦距之内,诸多物体被对焦,讯息同时包含在各层面,表意含混。

B4视场角定义:在光学仪器中,以光学仪器的镜头为顶点,以被测目标的物象可通过镜头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缘构成夹角,称为视场角。

视场角的大小决定了光学仪器的视野范围,视场角越大,视野就越大,光学倍率就越小。

通俗地说,目标物体超过这个角就不会被收到镜头里。

视场角的分类视场角分物方视角和像方视角。

一般光学设备的使用者关心的是物方视角。

对于大多数的光学仪器,视场角的度量都是以成像物的直径作为视场角计算的,如:望远镜,显微镜等,而对于照相机、摄像机类的光学设备,由于其感光面是矩形的,因此常以矩形感官面对角线的成像物直径计算视角场。

视场角与焦距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视场角越大,焦距就越短。

以下列举几个实例:长焦镜头视场角窄于40°,例如:视场角的计算针对直线投射镜头(无空间扭曲)产生的遥远物体影像,有效焦距与影像格式尺寸足以定义视角。

视角也可以用水平(从影像的左端至右端),垂直(从影像顶端至底端)或者斜角(从影像一角至对角)等方式计算出来。

对于直线投射影像,视角(α)可以由被选择的大小(d)以及有效焦段(f)计算出来如下:α=2arctan(d/2r)B5角度1.镜头的角度:是指摄影(像)机镜头与被拍摄物体水平之间形成的夹角2.镜头角度的划分: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

3.拍摄角度代表了观察的视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几何角度●心理角度4.垂直变化●平角(平视镜头)(1)电影中绝大部分镜头的角度是平角。

(2)电影中的平角是指成年人视力水平线的平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