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S16949程序文件: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正式版

TS16949程序文件: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正式版

Different position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doing things, in order to make the work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 according t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TS16949程序文件: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正式版TS16949程序文件: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正式版下载提示:此管理规范资料适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TS16949程序文件: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⒈目的:确保对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以下简称计量检测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设备的测量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⒉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计量检测设备(包括试验软件、比较标准)的控制。

⒊职责:3•1计量室人员负责计量检测设备的校准、检修、送外检等工作,并保存所有记录。

3•2计量室人员监督指导使用部门正确使用计量设备,并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送检等工作。

3•3各车间负责对在用量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⒋工作程序:4•1计量检验设备的配置4•1•1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向计量室提出申请,要求配置相应的计量检测设备。

4•1•2计量检测设备的配置参阅《计量设备的配置》。

4•2进厂验收4•2•1进厂计量检测设备由计量人员负责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①收集随机资料;②核对装箱清单;③检查说明书、合格证。

4•2•2如验收不符合规定要求,则验收责任人将情况反馈给采购人员,如验收合格则进行首次检定。

4•3首次检定4•3•1对本公司能力范围内的首次检定由计量员检定,对本公司无法检定的,则送第三方检定,并负责取回(包括相应资料)。

4•3•2检定人员必须是有资格认可证书的人员。

4•3•3计量检测设备的检查经检定确认不合格(包括送第三方检定不合格)计量室负责人将情况反馈给采购负责人,由采购责任人负责退回。

4•3•4对检定合格的计量检测设备,由计量室检定人员编号,编号方法详见《计量器具编号方法》。

4•4仓库保管员在计量检测设备入库前,应检查其"合格证"和首检记录。

4•5周期检定4•5•1计量管理员应建立检测设备台帐,对在用计量检测设备进行周期检定。

4•5•2所有的内校或外校,计量人员必须按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校对,并作好符合规范的记录4•5•3对检定、校准完毕的计量检测设备,检定人员须做好标识。

4•5•4必须强制检定的计量检测设备,计量室人员按检定周期提前10天通知使用部门,并由计量人员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受检率100%。

4•6抽检:由计量室人员执行,抽检可直接从现场抽取,抽检内容主要包括计量器具的外观、附件及灵活性,抽检每半年不少于一次,抽检数不少于10%,并记录于《巡回抽查检定记录表》上。

4•7领用与流转:计量检测设备的领用与流转按《测量设备的管理》4•2执行。

4•8调整:使用者不准任意调整计量检测设备,必须由有资格的计量员调整,调整过的设备,须进行检定确认。

4•9修理4•9•1对需修理的计量检测设备在公司能力范围内由计量室人员修理,对本公司不能修理的报生产部经理批准,聘请人员或送第三方修理,并由送修人员负责取回设备并作好记录。

4•9•2修理后不能达到原有计量性能,作报废处理,同时报主管批准。

4•10可疑送修:在合格有效期内的工作计量检测设备,发现可疑现象时,须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计量室经修理确认后才能使用。

同时将可疑情况由计量员书面报告生产部,以对可疑产品进行追溯。

4•11遗失与报废:遗失、报废的计量检测设备按《测量设备的管理》4•3执行。

4•12维护和保养4•12•1计量检测设备由使用人负责保管和使用,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12•2使用前必须对新用计量检测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

4•12•3不能用量具测量运动的工件。

4•12•4量具在使用过程中须轻拿轻放,不准乱丢、丢抛。

4•12•5量具须经常保持清洁,放在安全、清洁的地方。

4•12•6不能将量具当卡规使用。

4•13计量检测设备的环境控制:计量检测设备的环境按《测量设备的环境条件》执行。

⒌相关文件:5•1QS/TSB3110101《计量设备的配置》5•2QS/TSB3110102《测量设备的管理》5•3QS/TSB3110103《测量设备的环境条件》5•4QS/TSB3110104《计量器具编号方法》5•5QS/TSB3110105《计量器具赔偿、罚款制度》5•6QS/TSB3110106《计量器具配备、流转制度》5•7QS/TSB3110107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表》⒍相关表单:见清单。

篇2:TS16949程序文件:合同评审TS16949程序文件:合同评审⒈目的:在销售合同签订之前,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评审,使供需双方明确质量要求、职责和义务。

确保公司有能力履行合同,满足顾客要求。

⒉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的销售合同和订单。

⒊职责:3•1业务部负责组织合同的评审工作。

3•2技术部、质保部、生产部、财务部负责合同相关条款的评审。

⒋工作程序:4•1合同分类:根据产品型号、结构、特性和批量大小,分为Ⅰ类合同和Ⅱ类合同。

4•1•1Ⅰ类合同:指本公司按国家标准生产的产品的合同,此类合同除数量、金额及交货期外,其它任何条款不因地、因时变化,且批量不大。

4•1•2Ⅱ类合同:①批量特别大,一次性交货金额在50万元以上;②第一次来图来样生产的非标准产品。

4•2评审内容:合同评审的内容为:产品规格型号、技术要求、价格、付款条件、数量、包装、运输、交货期限、顾客资信等。

评审的依据为顾客的书面合同(订单)、电话通知、传真件。

4•3Ⅰ类合同的评审4•3•1Ⅰ类合同的评审,由业务员根据顾客的书面合同订单或电话口头通知,填写好合同评审意见表交业务部经理组织生产、质保部门负责人对合同内容进行评审。

如有库存产品并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经业务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业务员可签订合同。

4•3•2顾客需求的产品库存不足,或没有库存,业务部经理应会同生产部经理,根据公司生产安排及进度情况进行单项评审。

4•3•3业务员在接到顾客书面合同订单时,应详细审阅其内容条款,经初步认可后,报业务部经理作为评审依据。

4•3•4业务员在接到电话通知时,应在电话记录表中详细记下来电时间、顾客单位、产品型号、技术要求、价格、付款条件、数量、包装、运输及交货期等内容,并将来电内容及时反馈给对方,经确认无误返回信息后,作为评审依据。

4•4Ⅱ类合同的评审:Ⅱ类合同的评审由业务部经理组织召集生产部、财务部、技术部、质保部等部门人员参加,参加评审的各部门负责人应填写《合同评审意见表》,对每一条款作出相应的承诺。

然后报总经理批准可签订合同。

4•4•1对第一次来图生产的非标准产品,根据生产的难易程度及工装模具的复杂程度,要求顾客提供一定数额的试制费。

该条款可在合同中规定,也可另外达成协议。

4•5经评审后签订的合同,业务部应在两天内以《订购单》形式传递到生产部、质保部、技术部、采购部、装配车间。

4•6合同的修订和增订:当顾客对已经签订的合同在执行中提出增订或修订时,由业务部经办人提供顾客的书面增、修订意见,业务部经理组织合同修订、增订方案的评审。

修改条款所涉及部门人员参加,对增、修订合同的内容进行评审。

4•6•1合同的修订:①顾客要求对产品结构与产品精度项目的修订由生产部、技术部、质保部、财务部等人员参加评审,技术部提出更改方案,经技术部经理审核后实施更改。

对修改后的技术文件发放和原技术文件的处理按《技术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执行。

②如果顾客要求对产品批量和交货期提出修订,生产部对原生产计划和外购、外协件采购计划进行修订,以保证能按顾客要求如期交货。

③由于本控制程序4•7•1①项修订而造成公司的经济损失,应由顾客承担,经办人可通知顾客来公司协商解决,或传真让顾客认可。

④当公司需要修订合同时,由业务部经办人把合同修订的意见书面传递给顾客,负责与顾客联络,取得顾客认可,并把顾客认可后的书面依据返回公司,业务部将顾客书面认可修订后的合同条款通知各相关部门实施。

4•6•2合同的增订:顾客急需增订批量不大的产品时:①业务员应及时将顾客急需增订产品的意向传递给业务部经理;②业务部经理根据合同的内容向生产部经理介绍已订产品的月、季度合同数和目前增订数,并以《订购单》形式发放至相关部门;③生产部经理在查阅有关报表后,根据公司的生产能力,分析判定生产进度,作出能否如期交货的书面许诺,报总经理审批同意后再签订合同。

4•7评审后的合同由业务部人员进行存档。

4•8合同评审后的记录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保管。

⒌相关文件:5•1QS/TSB20602-20xx《采购控制程序》5•2QS/TSB20901-20xx《生产计划控制程序》5•3QS/TSB20502-20xx《技术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5•4QS/TSB21601-20xx《质量记录控制程序》⒍相关表单:见清单。

篇3:TS16949程序文件:过程检验程序TS16949程序文件:过程检验程序⒈目的:对产品零件加工和成品装配的各工序的质量进行规定的检验和试验,防止不合格产品的流失,保证产品加工过程中符合标准要求。

⒉范围:适用于指导产品零件加工,和成品装配过程中的工序检验工作。

⒊职责:3•1检验组是工序检验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工序检验的组织实施工作。

3•2技术部负责工序检验的技术标准等有关文件的编制工作。

3•3生产部及有关产品加工车间负责工序的首检、自检等检验工作的管理。

⒋工作程序:4•1•1过程检验的策划:技术部根据产品工艺流程图及产品质量特性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制定产品的工序检验流程,设立适当的工序检验点、站、网络,合理配置资源,生产部检验组按检验规程实施工序检验,以保证产品的工序加工质量。

4•1•2生产车间要按作业指导书和工序检验要求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首检、自检、完工检。

工段长应确保工序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

4•2过程检验4•2•1首检:操作人员对上班加工的首件或首次产品,以及更换型号、工装、刀具后加工的首件产品,都要进行首检。

首检按"作业指导书"的检验要求执行。

操作者首检合格后交专职检验员进行确认。

确认前,检验员首先核对仪表、标准件,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

首检一般查3——5件,有异常时加倍抽样。

首检产品质量正常可继续加工,如发现问题则立即通知操作者进行机床、工装调整。

出现异常现象时,向有关领导反馈,等候处理,首检记录由操作者负责在《工序质量检查记录表》上填写,检验员在"认可栏"签字确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