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我们看海去
[常识·速览]
[识作者]
校园诗人——潘洗尘
潘洗尘,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兴安乡东风村。
1982~1986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20世纪80年代
开始诗歌创作,2000年开始陆续有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六月,我们看海去》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
创办《诗歌EMS》周刊、《读诗》季刊等刊物。
现
为天问文化传播机构(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董事长,并担任国内多家诗歌刊物的主编。
[探背景]
《六月,我们看海去》首发于1983年的《中国青年报》,在此后的20年中,先后被《读者文摘》(现为《读者》)、《中学生早读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等各种版本转载达百余次之多,该诗被理论界称为20世纪80年代校园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开一代诗风之作。
[整体·感知]
《六月,我们看海去》以“看海”为线索,反映了青年学生多姿多彩、紧张快乐的生活。
诗歌展示了青春生命力的旺盛、年轻人强烈的自信,还向我们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要去接受惊涛骇浪洗礼,让情感在海水中净化,让思想在风浪中成熟的对青春和生命的渴望。
[文脉·梳理]
①对理想、未来的不倦追求②青春活力、自信、富有探索精神
[文本·层析]
四、阅读《六月,我们看海去》,回答下面的问题。
6.如何理解这首诗的题目的深刻含义?
【答案】(1)是诗的线索和灵魂;(2)“六月”在这里已不再单纯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象征着火热的青春和充满激情的生命。
(3)“看海去”则象征着青年人对理想的渴望,对未来的探索和对充满挑战的生活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