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方案盖梁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1/1-2004)。
2、广东省连州至怀集公路八标七工区(K74+957~K80+300)管段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现场地形、地貌。
3、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公路第八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4、《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试行)》;《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广东二广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指南》。
5、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及历年来在公路工程人工挖孔桩施工中积累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广东省连州至怀集公路八标七工区盖梁施工。
三、工程概况1、项目概况二连浩特至广州高速公路是规划的国家高速公路网“7放9纵18横”中的第6纵,同时也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总体布局规划》中的第7条纵线。
二广高速公路粤境连州至怀集怀城段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山区,北端与二广高速公路湖南段相接,向南延伸经清远连州、连南、连山、肇庆怀集,南段与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的怀集南互通相接。
我工区设计起点桩号为K74+957,终点桩号K80+300,全长5.343km,主要负责中站特大桥781m、羊公其特大桥2672m、安邦东大桥25m箱梁预制及安装92片、盖板涵6处/425.23m、分离式立交桥1座/62.08m。
2、技术标准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行车速度、车道:100km/h、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整体式26m,分离式13m;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其余桥梁、涵洞及路基1/10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05g;3、主要工程数量我部起讫里程为:K74+957~K80+300,线路总长5.343km。
其中桥梁双幅总长3.453km,共计231个盖梁。
表1 盖梁参数统计表1、地形地貌概况项目区域地处南岭山脉南缘,山峦起伏,山系多近东西向展布。
地形复杂,属于长期风化溶蚀、剥蚀的丘陵、中低山地貌区。
测区地势总体由南往北大致呈低高相间的趋势,路线基本与G323、S263共用统一走廊带。
项目区地貌按成因大致可分为冲洪积地貌、剥蚀丘陵地貌、溶蚀丘陵地貌及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等四个地貌单元。
我部区域主要为冲洪积地貌和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显著。
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单元大致分布在线路鹿鸣关隧道及其以后,山脉走向总体为北东向或近南北向,局部北西向,路线沿山脉间凹部或沟谷展布。
其地貌、地形复杂,山体高大,沟谷发育,坡陡谷深,植被发育。
山体以块状硬质华岗岩和硬、软复合浅变质岩为主,多为正地形中低山脉,少部分呈底山丘陵或狭窄沟谷带状负地形伸展。
2、气象、水文拟建公路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北回归线的北侧,属于维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18.8~20.8℃,极高气温39.9℃,极低气温-6.9℃;夏长冬短,全年无霜期长达300多天,气温适宜。
山区云多、雾大、多雷暴,有霜冻、结冰与积雪。
多年平均降水量1628.5~1785.4mm,多年最大降水量1862.5~2103.8mm,多年最小降水量905.3~1013.2mm。
丰水期4~8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64.3~66.2%,是地下水的补给期;枯水季节从11月至次年的1月份,其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11%,是地下水的消耗期;丰、枯水季节期间的平水期有4个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20.9~24.6%。
降水量的分布于地形、地貌和植被有关。
沿线有三个降雨中心,多年降水量:连南1749mm、连山1705mm、上帅镇3520mm,其它低山丘陵地区多年降水量在1600~2300mm 间。
蒸发量1216.5~1590.6mm,自山区向平原增大,3~8月降雨量大于蒸发量;9~12月份蒸发量上升,枯水期长,秋旱严重。
冬、春吹北风,夏、秋吹南风。
多年平均风速1.1~2m秒,最大风速14m/秒。
根据工可及收集资料,本标段沿线不同程度地存在冰、雪、雾等影响行车安全的气候气象,主要发生在高海拔山区,对越岭路段夜间、清晨的行车有一定影响。
五、施工准备情况1、人员组织根据本标段的具体特点,组建“二广高速公路八标七工区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副经理2人。
下设“五部二室”共七个职能部门,分别为:工程部、合同部、物资部、财务部、安质部,综合办公室、试验室。
该工程配备人员:设现场施工负责人4人,技术管理人员6人,辅助工人30人,试验人员2人,测量人员3人,钢筋工25人,木工20人,砼工15人,电工1人。
2、机械设备配置抱箍安装设备:脚手架、工作平台、手拉葫芦、吊车、测力扳手等。
安全设备:活动软梯、安全帽、安全带等。
3、材料准备抱箍的制作和盖梁模板的制作均由专业的模板制作厂家完成,并购置与抱箍配套的8.8级高强度螺栓。
盖梁施工的模板采用定型钢模。
支架采用抱箍配合I56工字钢和方木(钢)进行底模支承。
六、盖梁(抱箍法)施工方案1、施工工艺墩柱上测量放线→安装钢抱箍→采用预压进行抱箍承载力试验→安装托梁、铺设定型钢底模→复核底模→测定轴线→绑扎钢筋→预埋垫石、挡块钢筋→ 安装侧模→浇筑混凝土、养护至拆模强度→拆除抱箍与托梁。
2、盖梁施工技术与工序1) 墩柱已通过检测与验收。
2) 测量队在柱顶放出柱心坐标。
3) 本工程所用的抱箍及高强螺栓的材质、截面系数等各项指标均应在使用前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抱箍制作允许偏差4)抱箍支撑系统根据施工支撑体系(其中支撑体系的总高度为:工字钢高度、支撑槽钢(15*15cm方木)高度、模板底模高度),抱箍顶面的施工高度,在墩柱上定位抱箍时,先根据盖梁底的设计标高减去支撑体系到抱箍顶面的施工高度,即为抱箍的顶面标高,采用挂尺的方法把地面标高引到墩柱上,并在墩柱上标示出抱箍的顶面高程线。
在抱箍上墩柱前,在内侧垫设白帆布,增加墩柱与模板的摩擦系数,同时防止模板对墩柱砼刮伤;同步对抱箍进行除锈,除去抱箍内侧的铁锈,防止铁锈减弱抱箍与墩柱的摩擦系数,并躲免在拆除抱箍后,铁锈影响墩柱的外观,增加不必要的除锈工作。
抱箍上墩柱时,先把墩柱施工时搭设的施工脚手架拆除到架设抱箍的标高位置,这样可以提前为架设工字钢施工腾出空间,同时为吊装工作提供方便。
抱箍吊装时先在施工脚手架上搭设脚手板,为紧固抱箍螺栓提供操作平台。
并在地面上先把两片抱箍用高强度螺栓进行初步连接,在用螺栓把抱箍的孔位逐一连接好以后带上螺帽,螺帽的拧紧程度只是把螺帽拧到能看到外帽沿与螺杆相平即可,然后用木楔子卡入抱箍之间的缝隙临时楔紧,并在吊装过程中派专人扶持抱箍,防止吊装时抱箍由于晃动刮伤墩柱。
然后用钢丝绳穿入抱箍的牛腿顶部用于固定工字钢的螺栓孔内,对称穿入后进行抱箍吊装,吊装方式从墩柱上方把抱箍套在墩柱外侧,并且用人工在墩顶进行辅助定位,加快施工进度。
在进行抱箍紧固时,对每个高强螺栓都平行施加预拉力,即把每侧的八个螺栓都均匀拧到相似的坚固程度,观察抱箍与墩柱的结合面,防止由于不均匀拧紧高强度螺栓引起墩柱受到偏压,造成施工隐患。
同时也注意抱箍的各个板面及焊缝的情况,观察有无变形或开裂等情况。
检查好抱箍后,用吊车在抱箍上架工字钢,并在两根工字钢之间装上横向拉结杆件,防止吊装及定位过程中发生横向失稳引发意外。
共设四根拉杆,每根柱子前后侧各设一根,拉杆采用φ28钢筋。
在底模支撑体系都完成,第一次施工盖梁时,先对抱箍支撑体系进行预压,预压采用砂袋,重量为盖梁重量的1.2倍,预压前在墩柱上标出一个参考标高点,并用挂尺测出盖梁模板预压前与墩柱的相对标高,在预压后也测出盖梁与墩柱的相对标高,测点选择盖梁模板的中部,以便于正常施工时根据盖梁模板的挠度,调整支架的预拱度。
5)盖梁底模安装铺设组合钢模板,底模的跨中应按计算挠度预留反拱,模板应圆顺,相邻两板高差不大于2mm,模板的表面平整度不大于5mm。
两端处倒角模板用定做的楔形钢筋骨架作为支撑,楔形的角度应与盖梁的端部倒角相同。
当盖梁模板支撑体系预压完成以后,进行测量放样,放样出盖梁横桥向和顺桥向的中线,并在底模上作出标示,根据放样出的中线定出盖梁的边线,并对底模进行标高调整,使底模的坡度与盖梁设计坡度相符,然后在底模上进行盖梁钢筋的绑扎,主筋绑扎时,在底模上垫上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垫块沿底模板呈梅花形布置,间距为50cm,绑扎主筋与箍筋的时候,时时检查钢筋与侧模边线的距离,防止钢筋保护层受到影响。
6)盖梁的钢筋片骨架应在钢筋场地提前制作。
盖梁钢筋在制作安装前,必须进行原材检测,认定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钢筋和弯曲钢筋均应调直。
二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一般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的上岗证。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
采用搭接电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接头双面焊的焊缝长度不不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10d。
凡施焊的各种钢筋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
电弧焊接与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距离不应小于10d,也不宜位于构建最大弯矩处。
焊接时,对施焊场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防雨、防寒措施。
对于制作的钢筋网片或骨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度。
拼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样,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进行接头检查。
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为此,较小直径的钢筋焊接时,下面宜垫厚度适当的钢板。
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再焊骨架上部。
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盖梁钢筋制作安装完成后,应整体检查骨架尺寸,钢筋的直径、根数、间距、位置和预埋钢筋、预埋件保护层垫块的留设情况等。
各项指标达到规范、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可以进入下道工序。
7)盖梁侧模安装盖梁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侧模拼装和吊装,在进行侧模安装前,先在盖梁的钢筋笼两侧绑上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绑扎方式与底模垫块的方式相同。
侧模采用地面拼装完成,再吊装上梁的施工方法。
在地面拼装好盖梁的侧模以后,用吊车采用两点吊装的方式吊上盖梁底模上。
在进行两侧模的拼装和吊装的过程中,采用临时支撑的方法,用钢丝绳配合手拉葫芦把侧模与墩柱伸出筋临时拉在一起,当两片侧模都吊装完成后用拉杆进行固定。
8)钢筋施工钢筋在加工厂集中加工,按设计图将钢筋加工成半成品,用汽车运到现场进行绑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