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灰树花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况灰树花属食、药兼用蕈菌,夏秋间常野生于栗树周围,又名贝叶多孔菌、舞茸、千佛菌、栗子蘑、莲花菇等,属多孔菌科树花菌。
灰树花具有松蕈样芳香、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等特点,被我国较早权威专著《中国的真菌》所采用,灰树花便成为比较通用的汉语名称。
据农业部质量检测中心分析专家介绍,灰树花具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和口味胜过号称菇中之王的香菇,能烹调成多种美味佳肴,被誉为“食用菌王子”。
近年研究发现,灰树花具有抗癌和免疫增强作用,并具有抗高血压,降低血糖和血脂及抗各类肝炎病毒;对糖尿病、水肿、脚气病、小便不利、动脉硬化、脑血栓、肥胖、预防贫血、坏血病、白癜风等症有显著疗效。
近年日本相关文献也报导研究结果:灰树花由于富含铁、铜和维他命C,具有抑制高血压和肥胖症的功效,它能预防贫血、坏血病、白癜风,防止动脉硬化和脑血栓的发生;灰树花的硒和铬含量较高,有保护肝脏、胰脏,预防肝硬化和糖尿病的作用;高含量的维生素E 和硒配合,使之能抗衰老、增强记忆力和灵敏度。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和日本科学家都发现了灰树花作为抗癌药源的功效,较高的硒含量有抗御癌症的作用,尤其是所含灰树花多糖(Grifolan),以β-葡聚糖(glucan)为主,其中抗癌活性最强,带6条支链的β-(1,3)-葡聚糖占相当大的比重。
已经面市的香菇多糖(Lentinan,日本的PSK,)、云芝多糖 (上海的PSP)等有更强的抗癌能力。
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一方面是惧怕核污染种植和水产业,使日本灰树花生产量急剧锐减;另一方面则是需要灰树花作为保健食品和抗癌药物的原料,由此推动市场需求的增大和消费的增加。
由于野生资源的匮乏和产量的急剧减少,导致对灰树花的需求源源大于供给。
灰树花生长条件需要在海拔800米以上,日降水量在200毫升的山区或丘陵地区适宜生长,因此国内虽然在浙江、河北、山东、福建、吉林、四川等地都有商业化栽培,但因环境因素,除浙江、河北发展得好外,其余地区生长较一般。
2002-2011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年增长率达到18.97%,其中2010年实现销售1500亿元,出口23亿美圆。
随着食用菌的食品和药品两个方向需求、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发展,以灰树花为代表的珍稀食用菌需求强劲。
为满足市场需求,充分利用######适宜的气候条件,建设年产灰树花200万棒、年产灰树花菌棒500万棒的农业产业化基地。
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8600万元,年企业利润2830万元,上缴所得税700万元,企业净利润2130万元。
项目将带动500户农户进行生产,实现1500多名农民就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企业基本情况##有限公司##珍稀食用菌研发分公司是##有限公司在##设立的独立法人分支机构,专门从事“####灰树花种植基地建设”和灰树花产品的运营工作,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3日,现有35名员工,均由##有限公司委派。
三、产品需求分析和改造的必要性(一)产品需求分析1.产品国内外生产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食用菌产业主要集中在荷兰、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几乎单一的双孢蘑菇。
1974年第九届国际食用菌大会在日本召开,推出了香菇、平菇、滑菇、金针菇等多种食用栽培技术及其产品,欧美独占鳌头的产业格局开始动摇。
70年代末,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1987年我国香菇产量超过日本后,世界食用菌产业加快向我国转移。
从1990年占全球总产量的28.8%上升到当今的70%以上。
美国一直保持了产量的稳定,在38-40万吨,西欧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劳保环保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升高,导致近10年来产量逐年下降,而中欧第二世界国家的产量逐渐增加,补充了整个欧洲市场的需求,如波兰、西班牙。
食用菌的生产起源于园艺栽培,经历了标准化固定设施(菇房)栽培、工厂化栽培、机械化栽培、智能自动控制栽培、专业化栽培等几个阶段。
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实现农业普通种植向工业化农业的转型,实现了专业化分工的工厂化生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工业。
新世纪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加速发展,在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推动下,我国2008年的食用菌产量达到1800多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已成为国际食用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全国食用菌产值超千万元人民币的县达到500多个,亿元以上的达100多个,食用菌已经成为我国继粮、棉、油、菜、果之后的第六大种植产业。
2010年,我国食用菌产量为2200余万吨,实现销售1500亿元,其中,出口23亿美圆。
灰树花是一种极具开发和研究价值的食、药兼用真菌,其药用最早记载于日本的《菌谱》中“味甘、平、无毒,可治痔疮”,称之为舞蘑。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日本为主的许多国家对灰树花子实体和菌丝体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科学研究,发现灰树花含有众多的活性物质,其中亚灰树花多糖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类活性成分。
综合近年日本、加拿大、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对灰树花药理作用的研究表明:灰树花具有抗癌和免疫增强作用,并具有抗高血压,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以及抗各类肝炎病毒的作用。
灰树花的开发利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灰树花因其均衡丰富的营养价值,突出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被誉为“食用菌王子”,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现了灰树花的人工培育。
我国辽宁、河北等省也有灰树花分布,但因其对生长条件的要求苛刻而显得较为珍稀。
我国中医研究认为:灰树花具有“扶正固本”之功效,特别是灰树花多糖的应用与开发,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带动了灰树花商业化发展。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商品化栽培,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1997年灰树花年产量仅为0.2万吨,而1998年达到1.03万吨,年增长率达到510%;到2009年底累计推广面积达10亿袋,菇鲜产量达13万吨,产值200多亿元,鲜菇销售及灰树花深层加工产品(如多糖提取产品)市场逐步扩大,产量逐年增长。
我国灰树花的栽培主要集中在浙江、河北、山东、福建、吉林、四川等省区,都实现了商业化栽培。
规模化栽培以浙江和河北发展最好。
但是,具有海拔、雨水、劳动力优势的##、云南等西部省,还对这一优势资源产业开发滞后。
近年来,国家实施“星火计划”、“扶贫计划”、“丰收计划”及“菜篮子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都把食用菌列为支撑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三大统一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渠道之一。
2.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均食用菌年消费量差别很大。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一般在2-5kg/年,而欠发达国家的食用菌人均消费量则在lkg/年以下,日本是全球人均食用菌消费最高的国家。
据专家统计,我国人均食用菌消费量在1-1.5kg/年。
目前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130多个,其中,欧洲、日本、东盟和美国是主要出口市场。
以2008年为例,对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金额分别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7.7%、18.0%、17.4%和9.4%,国内共有31个省(市、区)出口食用菌。
近来人们对食用菌的生产及其产品的商业兴趣猛增。
目前食用菌的市场产值达350亿-380亿美元,药用菌产值达180亿-190亿美元,野生菌产值达70亿美元。
食用菌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和市场价值,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功能食品信任度不断增强,功能型食品成为未来食品界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灰树花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一一菌物性食品。
灰树花味道鲜美,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作为一种高级保健食品,近年风行北美和日本市场,对灰树花产品以及多糖加工原料的需求拉动了我国灰树花商业化发展,需求日益强劲。
3.产品目标市场分析东亚地区是世界食、药用菌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地区,也是我国食、药用菌产品最重要的主销市场。
东亚地区,尤其是日本作为食、药用菌产品的第一主销市场,地位在短期内不会动摇。
随着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近年对进口我国的灰树花产品需求急剧增长,加强对日本出口的效果明显。
南亚地区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是传统的食、药用菌产品出口地区,由于华人数量多,饮食习惯与我国比较接近,对我国一些传统的食、药用菌产品需求量很大。
加大在南亚国家的市场开拓力度,大力推介食、药用菌新品种,尤其是当地难以生产的品种,如:“灰树花”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对上述地区的食、药用菌产品出口。
北美地区的美国和加拿大是我国食、药用菌产品出口的另一个重要市场,也是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
各类干、鲜菌类是我对北美地区的主销产品,对于中国产优质鲜菇而言,无疑具有丰厚的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该地区亚裔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对东方民族特有的食用菌产品的需求也会越发旺盛。
当务之急,是提高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尽可能降低运输成本,将我国的各类优质食用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美大陆。
据德国、荷兰等国食用菌同业组织反映,欧盟各国各类珍稀菇类产量小,虽然市场容量有限,但销售价格比美国市场还高。
此外,如果我国能与欧盟在补偿贸易谈判中就适当增加从中国进口的食用菌配额达成协议,那么,对欧盟出口将会适度增长。
除国际市场外,我国的消费市场也在急剧增长,需求必然旺盛,我们也不需要“舍近求远”。
(二)项目实施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满足市场需求增长的需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对菌类知识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保健观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新时尚,野生食用菌和大量真菌产品被看作是天然、营养、多功能、增加肌体免疫力的健康食品,特别是“非典”过后,对食用菌的需求量增加了,食用菌的美味、营养、保健及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项目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步壮大,成为我省一个具有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是现代有机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典范,正以其独特的生产优势、市场优势、生态优势,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新热点。
实践证明,食用菌种植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等都具有很显著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