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预学单的设计

小学语文预学单的设计

小学语文预学单的设计
边海燕
小学语文中的预学单,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所设计的一个预先学习导引单。

恰当地使用预学单,可以较好地培养小学生独立分析语文课程中词、句、段、篇的能力,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障碍点,为学生学习新内容提供支架。

可是,目前小学语文中不少预学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帮到学生,但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从效果来看,对两端的学生促进不大。

为使预学单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教师有必要在预学单的设计上下一番功夫。

一、小学语文预学单设计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下,为凸显课堂活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很多教师都会选择精心设计一份预学单为抓手,对学生的预学程度进行监控。

但预学单的设计上存在着这样三个问题。

1.预学单内容单一
预学单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有了预学单的明确之音,能因为事先有目的的学习而有准备地投入到课堂中,但有不少预学单的内容仅限于日常布置的读课文、记生字、划句子,只限于对文本的停留。

例如,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的预学单的。

第一部分:走进琅琅书屋
读了()次课文,我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了。

第二部分:走进词句天地
凌晨蔷薇绽开花圃暮色昙花干燥淡雅
灼伤含笑一现欣然怒放
1.会读的词语上打钩;
2.你认为哪些比较难写,在字下划横线。

第三部分:走进课文世界
1.《花钟》介绍了哪几种花的开放?分别在什么时候?请在书中
画出相关的词句;
2.这篇课文的哪部分最能打动你,请在书上做好批注。

这样的一份预学单,虽然涉及面有字、词、句、篇,但它只是师生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交流。

教师还是不清楚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哪些是学生最疑惑最想解决和突破的问题;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考。

2.预学单设计面面俱到
为了了解学情,把握学生的起点,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新课学习中,我们的教师可谓用心良苦,课前呕心沥血地设计预学单。

预学单的内容、形式力求丰富、全面,但我们的学生领情了吗?让我们开看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预学单。

一、基础知识
1.辨字组词
尝()茅()榨()
常()矛()炸()
2.“亩”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 );用部首
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3.在生字表中,找出你认为本课容易出错的生字。

4.找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二、阅读思考
1.这篇文章分部分来写的,先写,
再写。

2.我认为文章部分是重点,因为。

在这部分中,哪些词句值得品味?举一两个例子说一说,并试着理解它
的含义。

三、拓展阅读
1.许地山简介(略)
2.落花生的生长过程(略)
洋洋洒洒的两大页,既有对基础知识的重点把握,又有对课文理解上的提问,还有相关背景资料作为学生的补充阅读。

在敬佩教师的敬业精神之余,不禁为学生捏了一把冷汗——这么多的内容,学生该花多少时间去完成啊。

原本的课堂学习时间被部分地转移到课前,时间的延伸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3.预学单的设计一视同仁
学生不同于产品,每个模子里出来的都是一模一样的。

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性,他们的学习发展能力也是不相同的。

但是,在对待不同学习能力发展的学生,很多教师却依然布置相同的要求,这就给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从而丧失了对学习的热忱。

二、改变小学语文预学单设计问题的策略
预学单反映了教师对教与学的一种重新审视,要改变目前小学语文预学单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预学单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在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丰富预学单的内容
预学单,“它将学习的任务具体化、视觉化,让学习者明确要做什么;在所设计的问题或任务中,为学习者提供思考的方向和轨迹;同时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等。

”预学单要明确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有充分的感知、理解、
思考、质疑、探究的时间。

所以,预学单的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上,仅限于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还应当扩展到对只是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网络。

一般来说,预学单的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可以参照三维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习重难点:每篇课文有其不同的侧重点,预学单亦如此,可以从分析学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也可以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3)预学指导:拓展相关的课外阅读,如作者简介、文学知识、写作背景材料等。

(4)预学检测:看看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内容,包括独立分析词、句、段、篇的能力。

(5)学生质疑:了解学生的障碍点在哪里,由此让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6)拓展练习:可以涉及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2. 掌控预学单的量
预学单要充分地运用学生的多感官、多视角去感知和认识事物,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体现个性的思考和理解,但并是不预学单内容的“量”越多越好。

它不是作业单,应有量的限制。

因此,预学单的设计要按教学要素体现出主要方面,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权衡各项任务所化的时间,不能因此加重学生负担,让学生处于被动。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教师引领了一堂六年级的语文课《和田的维吾尔》。

一开课,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了课前下发的预学单。

【预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2.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

【预学内容】
1.今天我预习了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和田的维吾尔》,课文生
字新词中,我自己会读、会写、能理解的字词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吗?读给他人听听,让他给你打分。

A. 正确
B.比较流利
C.非常流利
D.流利有感情
3.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围绕课文搜集了一些资料(如: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及和田的位
置,搜集到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等。


5.读了这篇课文,我心中还有疑惑,弄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下面。

(提示:可从课题、难懂的词句、课文的内容、课文的写法等方面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阅读、联系、质疑,完成这样一份预学单,学生既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达到了预学的效果。

这样,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学会了自己能学的内容,有准备地走进了课堂。

因此,预学作为作业的一部分,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完成预学单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突出课文的学习重点,在有效时间内达到预学目标,提高教学时效性。

3.体现预学单的梯度性
五个手指都有长短,更何况学生呢?每个班的学生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参差不齐。

成绩优秀的学生本身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在学习习惯和基础方面都较弱。

面对同样一份预学单,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倾向于认真做好预习,而学困生可能因为能力、态度等原因在预习环节上“脱节”,从而导致更大的差异进入课堂。

所以,预学单的设计,还要从全局考虑,不能一
刀切地要求所有学生掌握,这不现实,也会让后进生望而生畏,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难度大一些的题目就打上星号。

如某位老师针对人教版六年级《跨越百年的美丽》设计了这样一份预学单。

预学单中打星号的题目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做,这样既照顾到后进生,又能让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有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预学单的设计应是在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地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预习过程的学习单。


预学单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设计预学单的过程,也是理清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的过程。

预学单的设计灵活多样,但切不可落入一种模式。

总之,一句话,能实现“少教多学”的预学单就是成功的预学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