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产科知识点总结(终结版)

妇产科知识点总结(终结版)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仅供参考!!!!!)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1、女性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处女膜)2、女性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3、阴道●阴道复层扁平上皮,:没有腺体,受雌、孕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阴道后穹窿深12cm,顶端与子宫直肠陷窝相邻(腹腔最低点),可用于诊断穿刺(宫外孕)或引流。

●自洁作用:月经前半期,鳞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增生,在生理正常菌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糖原,乳酸增加, PH↓抑制致病菌. 月经后半期,孕激素↑,鳞状上皮脱落,PH↑, 自洁作用下降, 月经后易感染, 平时不要频繁清洗阴道。

4、子宫●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口相连,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孕期可长达7—lOcm。

●子宫内膜:基底层:内1/3,贴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手术过度损伤后易导致闭经;功能层:外2/3,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可剥脱、出血。

(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子宫的4对韧带:①圆韧带:保持前倾。

②宫骶韧带:拉向后方,维持前倾。

③阔韧带:保持子宫呈中间位置。

④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5、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宫外孕好发部位);壶腹部(正常受精部位);伞部(拾卵作用)6、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内分泌功能。

7、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支,后外方走向前内方,在宫颈内口处2cm,跨越输尿管(桥下有水)至子宫侧缘,手术时应靠内,避免损伤输尿管。

8、骨盆的组成:●髋骨2(髂骨、坐骨、耻骨),骶骨1、尾骨1。

●关节3个:左、右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韧带2个: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骨一坐骨结节)9、骨盆分界:以骶骨岬,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分为大骨盆(假)、小骨盆(真)10、会阴体(perineal body):肛门与阴道之间的契形软组织,厚约3-4cm, 由皮肤、皮下脂肪筋膜、会阴中心腱、提肛肌组成。

分娩时变薄易撕伤,要注意保护。

11、肛提肌组成: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12、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1、月经(menstruation):青春期后,受卵巢周期性排卵和激素内分泌影响,产生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规律的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前半期→卵泡成熟→雌激素。

月经后半期→黄体形成→孕激素●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白体●排卵时间:下次月经前14天,不管卵泡期(月经周期多长),黄体期不变。

●雌激素来源: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孕激素来源:颗粒黄体细胞●雄激素来源:卵泡外膜细胞、髓质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5-14天)→排卵后,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4、性周期调节:●月经前半期(排卵前):促FSH→FSH→卵泡→雌激素↑↑→内膜增生●月经后半期(排卵后):促LH→LH→黄体形成—孕激素↑↑,雌激素↑→内膜分泌5、雌激素、孕激素区别雌激素孕激素乳房腺管增生腺泡增生子宫收缩(敏感性↑)松驰子宫内膜增生分泌宫颈粘液变稀变稠阴道上皮增生pH↓脱落pH↑其它Ⅰ、Ⅱ性征发育,钠水储留致热作用垂体正、负反馈负反馈为主第四章妊娠生理1、精子获能(capacitation):精液射入阴道内,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进入宫腔及输卵管腔,精子顶体表面的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α、β淀粉酶降解,同时顶体膜结构中胆固醇与磷脂比率和膜电位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稳定性,此时的精子具有受精能力,称精子获能。

2、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受精发生在排卵后12小时内,整个受精过程约需24小时。

当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顶体外膜破裂释放出顶体酶,溶解卵子外周的放射冠和透明带,称顶体反应。

3、透明带反应(zona reaction):借助酶的作用,精子穿过放射冠和透明带。

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之时,开始受精过程,其他精子不再进入这一过程称为透明带反应。

4、受精卵着床(implantation):受精后第6~7日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后逐渐侵入并被子宫内膜覆盖的过程。

受精卵着床需经过定位(apposition)、黏附(adhesion)和穿透(penetration)3个过程。

5、受精卵着床的必备条件:●透明带消失;●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孕妇体内有足够数量的孕酮。

6、子宫内膜的变化: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的细胞致密层变成蜕膜细胞,此时的子宫内膜叫蜕膜(Decidua)。

将蜕膜分为三部分: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

7、胎儿附属物:胎盘、胎膜、羊水、脐带8、胎盘组成:羊膜(胎儿部分)、叶状绒毛膜(胎儿部分)、底蜕膜(母体部分)9、胎膜组成:绒毛膜和羊膜10、羊水呈中性或弱碱性,pH约为7.2011、羊膜光滑,无血管、神经及淋巴,具有一定的弹性。

12、血管合体膜(vasculo-syncytial membrane,VSM):是由合体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5层组一成的薄膜。

是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

13、胎盘的功能●代谢功能: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防御功能:滤过细菌;抗体;病毒,药物可通过。

梅毒、结核秆菌→局部病灶→破坏血管→入血●内分泌功能:胎盘能够合成许多激素和酶类,合成的激素有蛋白激素和甾体激素两大类。

蛋白激素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乳素、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人绒毛膜促甲状腺激素等。

甾体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等。

合成的酶有催产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等。

●免疫功能:胎儿及胎盘组织免疫学特征--免疫保护作用:早期胚胎无抗原性;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表面有一层类纤维蛋白物质沉积构成免疫屏障。

妊娠期母体免疫力低下:妊娠期间胎儿细胞可以少量进入母体,刺激母体对胎儿抗原产生免疫耐受。

保持胚胎不被母体排斥,否则流产。

第五章妊娠诊断1、早孕的诊断:1)症状与体征●停经:生育期年龄,月经规则,出现停经,超过10天。

除外老年妇女、未婚、无性生活者。

●早孕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纳差,喜食酸性食物等,与HCG有关。

●尿频;乳房变化:增大,乳晕着色,蒙氏结节●妇科检查:宫颈、阴道粘膜呈紫蓝色;宫颈峡部极软(hegar sign );子宫增大2)辅助检查●妊娠试验:检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超声检查:B超见宫内妊娠囊,有胚芽及原始心血管搏动可确诊内孕活胎。

2、胎姿势(fetal attitude):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为胎姿势。

正常胎姿势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

3、胎产式(fetal lie):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的纵轴的关系。

三种:纵产式、横产式、斜产式4、胎先露(fetal presentation):最先进入母体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头先露: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及面先露。

●臀先露: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双足先露。

●肩先露5、胎方位(Fetal position):胎儿先露某一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的关系。

指示点:①枕先露→枕骨粗隆;②面先露→颏骨;③臀先露→骶骨(不是臀部和软组织);④肩先露→肩胛骨(不是肩)6、具体胎位:●枕先露→6种,枕左(右)前位,占95%,属正常胎位;其它胎位,属异常胎位。

●臀先露→6种,占2-4%,均属异常。

●面先露→占0.5%,异常胎位。

●肩先露→占0.5%,异常胎位。

第六章产前保健1、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指产前、产时、产后的一段时间。

分为4种,我国采用第一种,即妊娠满28周(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厘米)→产后1周。

最容易发生母儿并发症,涉及小儿优生。

2、产前检查的时间●从确诊早孕起行首次产前检查,首次产前检查无异常者:共9次。

①妊娠20-36周:每4周检查一次;②妊娠36周后:每周检查1次;●高危孕妇者酌情增加次数。

3、预产期计算:末次月经开始之日,月份+9或-3,天数+7(旧历+15),年份酌情+1或不变4、骨盆测量●骨盆外测量(多用)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18-20cm);出口平面横径;出口平面后矢状径;耻骨弓角度(90度)●骨盆内测量(准确,阴道检查,少用)对角径;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切迹宽度(骶棘韧带);5、胎心:胎背传导最清楚。

正常为120-160次/分6、胎动计数:大于30次/12小时→正常;小于10次/ 12 小时→异常,提示缺氧,最简单。

7、胎心率:加速(胎儿良好的表现);早期减速(宫缩影响);变异减速(脐带受压);晚期减速(宫内缺氧);8、无应激实验(NST,non stress test) :在无宫缩、无外界负荷刺激下,对胎儿进行胎心率宫缩图的观察和记录。

阳性:有胎心改变,反应好,正常。

9、缩宫素激惹试验(OCT)/宫缩应激试验(CST):诱发宫缩时进行胎心率变化监测,了解胎盘于宫缩时一过性缺氧的负荷变化,测定胎儿储备能力。

阴性:安全,一周复查;阳性,无胎心改变,反应差,提示胎盘功能减退,异常。

10、孕期合理用药原则:●避免联合用药●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避免用大剂量药物●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

第七、八章正常分娩与产褥1、分娩(delivery):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早产(premature delivery):28周≤孕期<37周;足月产(term delivery): 37周≤孕期<42周;过期产(postterm delivery):孕期>42周2、分娩四要素:●产力: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产道:骨产道、软产道●胎儿:大小、胎位、畸形●精神心理因素3、子宫收缩力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4、骨产道6、生理性缩复环(physiologic retraction ring):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

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性缩复环。

7、胎头径线:双顶径(是胎头最大横径,临床上常用B超检测此值来判断胎儿大小)、枕额径、枕下前囟径(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枕颏径8、枕先露的分娩机转:原则: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各平面的全过程。

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儿娩出。

下降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9、衔接(engagement):胎头双顶径进入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