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理解“生涯、装饰、金碧辉煌”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简洁、明快、优美,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3、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音乐《蓝色的多瑙河》,展示维也纳风光图片。
导入:同学们,春天到了,又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
沐浴着美好的春光,欣赏着优美的乐曲,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多瑙河畔。
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流经一座美丽的城市,她就是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
有人说,音乐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这座城市。
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2、揭示课文题目: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出示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想一想:“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2、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字词,再和同桌讨论交流。
(1)读准字音:坪、巷、馆、饰。
(2)指导识字:注意区分“坪”与“评”,“巷”与“港”,“馆”与“绾”。
(3)指导写字:强调“巷、卑、雅”的结构和笔画。
3、检查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1)出示词语,指导读正确。
摇篮阿尔卑斯山欧洲生涯博物馆装饰草坪优雅街头巷尾金碧辉煌(2)理解词语:摇篮飘逸星罗棋布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小组合作探究:(出示)(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2)维也纳为什么能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3)分段,简练概括段意。
3、汇报交流。
教师指导分段:(出示)第一部分(1段):交待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位置。
第二部分(2~4段):从三个方面说明维也纳的确是一座音乐之都。
第三部分(5~7段):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的宏伟壮观以及它们在世界上的影响。
四、初识维也纳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你了解了什么?2、同桌探究、汇报,教师归纳总结:(1)维也纳在哪个国家:奥地利的首都。
(2)维也纳的地理位置: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小盆地里。
(3)维也纳的环境: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依山傍水,人杰地灵)3、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或图片,试用上“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种类型的词语来介绍维也纳。
4、指导朗读。
(师配乐《蓝色的多瑙河》范读,生闭眼边听边想象画面。
)5、学生朗读,读出维也纳的美。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请你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金色大厅装饰精美,金碧辉煌。
二、细读研讨,感受维也纳(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汇报交流:围绕“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句话来写的。
3、理解“摇篮”一词。
(本意指供婴儿睡觉的家具。
)4、探究: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因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在维也纳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在这里他们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古典音乐”,由此可知,“欧洲古典音乐”最早“发源于”维也纳,或者说是“诞生在”维也纳。
所以,把维也纳比作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5、教师简介维也纳培育出的音乐家及其谱写的乐章。
6、深入解读“摇篮”。
300多年前,这些乐坛大师们在维也纳用他们的智慧和劳动,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一直以来,这些乐章滋养着生活在维也纳的人们,也推动了世界音乐的发展。
“摇篮”,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词语,却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维也纳音乐历史的厚重积淀。
7、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你的感受。
小结:是啊,一座城市,有这么悠久辉煌的音乐史,有这么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有这么多举世闻名的优美乐章,当然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2、小组交流。
重点品读两个“装饰”。
(第一个“装饰”是“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的意思,第二个“装饰”是“装饰品”的意思。
)3、深入思考:音乐是无形的,怎么又会装扮呢?引导学生关注“到处”“许多”“多”“就连”“也”等字眼,借此感受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4、欣赏文中提及的相关图片。
(教师、学生分别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图片。
)5、指导朗读。
“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
”能通过你的朗读,来给大家介绍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吗?6、配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朗读这一自然段。
学生充分感受维也纳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浓浓的音乐气息,不愧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7、小结:是啊,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中,到处充满着音乐的气息。
难怪作曲家勃拉姆斯曾感慨地说:“到维也纳一定要小心,不然会踩着地上的音符的。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2、从哪里可以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3、小组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抓住“随时”“还”“许多”“尤其”“总要”“惯例”等词语,感受维也纳的人民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重点品读:“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掺和”本是“掺杂混合在一起”的意思,联系这一句你觉得“掺和”的含义是什么?(课文中指乐声与花香混合在一起,融入夏夜的风中,使音乐声更令人心动神迷。
)指导学生联系文中的“夏天的夜晚”——花草茂盛,芬芳四溢;“露天音乐晚会”——无遮无挡,乐声飞扬;而且还是在“夜晚”,人们可以撇开视觉的干扰,用“心”去感受这“声”与“味”的“掺和”。
5、在维也纳,这些热爱音乐的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音乐的热爱。
孩子们,走过这些地方,你被感染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浓浓的音乐气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6、指导朗读。
音乐更离不开维也纳,它回荡在维也纳的每一个角落,也回荡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头,哪位同学想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回味此时飘荡在我们心头的音乐?7、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展开合理想象,想象公园里露天晚会的盛况、家庭演奏的欢乐场面和各种集会上人们欣赏音乐的情形,加深对“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理解。
(四)走进维也纳“世界歌剧中心”和“金色大厅”。
1、“星罗棋布”你是怎么理解的?(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像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棋子一样多。
)2、为什么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通过图片欣赏这座著名的歌剧院。
(出示图片)4、你觉得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怎么样?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历史悠久,造型美观:创建于1869年,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宏伟壮观,设计独特:移动舞台,纵深46米;观众席共6层,可容纳2200人;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
舞台总面积1500平方米,配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
5、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6、师小结:国家歌剧院历史悠久、宏伟壮观,给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它无愧为“世界歌剧中心”。
7、过渡:在维也纳,和“世界歌剧中心”同样著名的还有“金色大厅”。
8、默读第六自然段,思考:(1)“金色大厅”的特点是什么?(装饰精美,金碧辉煌)(2)你能找出体现“金色大厅”金碧辉煌的语句吗?(指名答)(3)引说:正厅两边——金色墙壁;楼上两翼包厢后侧——金色大门、金色胸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
(4)指导朗读:这样豪华的“金色大厅”,让我们大饱眼福,把这满目的闪闪金光深深印在你的脑海里,谁来读出它的金碧辉煌、非凡气派?(指名读)9、过渡:每到新年,在“金色大厅”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新年音乐会。
请看课文插图,这就是新年音乐会的情景。
(1)默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你们觉得新年音乐会怎样?是不是谁都能去看演出、表演节目?引导学生从“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都要出席”和“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理解。
(2)指导朗读:观众们深深地陶醉在音乐会的优美旋律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快乐吧。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小组合作探究:课文是怎样介绍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的?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11、汇报交流:课文是按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来介绍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的。
全文是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每一个分层又是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把音乐之都维也纳展示在我们面前。
12、完成“学生活动卡”。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详细了解了维也纳被称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的原因,知道它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维也纳的“世界歌剧中心”和“金色大厅”具有非凡的国际影响。
维也纳不愧是音乐之都。
2、其实,世界上还有不少城市像维也纳一样,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也有自己独特的名称。
你能把你课前搜集到的世界著名城市的别称和大家交流一下吗?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对称的古都——北京;雾都——伦敦;狮城——新加坡;花都——巴黎;立体都市——东京;绿色首都——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