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音乐之都维也纳——姜昕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语: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 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 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
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 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 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 奏鸣曲 等等。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 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 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 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 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 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家。该国还产生过许多世 利 国 徽
维也纳中的音乐家
❖贝多芬 莫扎克 舒伯特 海顿 施特劳斯
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rr (1770.12.16-1827.3.26). 德国作曲家.父亲从小就逼迫他学琴.他13岁任宫廷乐队大 键琴手,14岁任宫廷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 手.1792年,海顿见到他,获准成为起学生.1795年首次在维 也纳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1798-1800年除教授钢 琴外.埋头作曲.1800年4月举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音乐会, 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此时,听力逐渐衰退.因耳聋的恐惧和 失恋,1802年欲自杀.后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继续作曲。
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
奥地利位于欧洲的中部,北靠德国、捷克,东与 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相邻,南部与斯洛文尼亚、意 大利接壤,西部是瑞士和列支敦士登,是中欧大 陆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交通枢纽。首都兼最大 城市是维也纳。奥地利的市场经济发达,人民生 活水平较高。同时奥地利的工农业都比较发达。 工业主要有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器、水 力发电等;畜牧业以养牛、猪为主。农作物有马 铃薯、甜菜、小麦、玉米等。加入欧盟使奥地利 直接进入统一的欧盟市场,由此带来了更多的外 资,而德国是与奥国在此组织中关系最亲密的国
此后10余年经历了思想和生活的激烈动荡(拿破伦称 帝.数次失恋等).至1819年完全失聪,任以顽强的毅力写下 了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等小说诗歌文 学作品,反映出动荡不安和矛盾冲突. 晚年生活仍多不幸,疾病缠身,经济困难,但仍写出《庄严弥 撒曲》、第九交响曲等杰作。
莫扎特有很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1791年12月5 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其中最出名的歌剧是《费加罗的婚礼》 和《唐璜》和《魔笛》。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 (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 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另外, 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 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 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 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 中又深含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姜昕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同时也 是奥地利的9个联邦州之一,是奥 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 于多瑙河畔。维也纳约有165万人 口,在欧盟城市中居于第10位。 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 之一2,除此之外维也纳也是石油 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 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
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 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 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
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 曲。
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 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罗米修 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丽卿》、 《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 士之歌》等 , 连篇歌曲集3部 :《美丽的磨坊少女》、 《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 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 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称为《未完成交响 曲》,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称为 《伟大交响曲》。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 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 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 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舒伯特以抒情 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