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11.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12.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13.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14.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15.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结对象的选项是()①政府②功能③组织④权力16.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①正式评估②内部评估③政策监控④非正式评估17.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①政策均衡②政策终结③政策持续④政策18.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①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②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③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④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19.下面哪一种不是政策终结的方式()①废止②合并③替代④拆分20.由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的形成而具有的作用是以下哪种效应()①晕轮效应②首因效应③近因效应④新闻效应21.偏好次序表法又称为()①孔多塞标准②博尔达计数③成对表决法④两两对比法22.政策规划的基本要求是()①系统原则②客观原则③效益原则④时效原则23.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24.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25.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26.以下组织属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27.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①正式评估②内部评估③政策监控④非正式评估28.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①政策均衡②政策终结③政策持续④政策调整三、判断题1.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和界定的过程。

2.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

3.社会变迁指的是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

4.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就是要讲经济效益。

5.孔多塞标准又称正负表决法。

6.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

7.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

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计划与准备、组织与实施、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8.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1)强制性(2)更替性(3)随意性。

9.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

10.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范围、强度这两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1.科学预测是保证政策规划成功的必要前提。

12.系统原则是政策规划最基本的要求。

13.拉雷.N.格斯顿以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类型: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内在创始型14.政策终结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

15.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更替性和随意性。

16.政策决定和制约环境,起主导作用;环境反过来改善和塑造政策,具有反作用。

17.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

18.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简单的工作。

19.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的过程。

20.政策学家科林德里奇在1982年提出并解释了批判性理论的思维框架。

21.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

22.政策监督主要指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和对政策评估活动的监督。

23.叶海卡.德罗尔认为,行政部门对政策的影响在发达国家要比在发展中国家大的多。

24.罗杰-科布以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类型: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内在创始型。

四、问答题1.解释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及其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与联系?3.请简要回答政策执行的特征。

4.为什么说在中国公共政策的多种表现形式中,并不存在司法决策这一形式?5.什么是叫做社会问题,如何理解。

6.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最优选择应具备的条件。

7.简述事实因素与价值因素及其区别8.请简要说明传统理性模型之所以不能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9.请简述海德的认知均衡理论。

10.简要说明政策执行的功能11.试说明帕金森定律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2.政策终结的含义及其特征。

五、论述题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政策执行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地方分权的发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不但未能克服,反而有加剧之势,成为影响有效政策执行的一种障碍性因素。

试通过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剖析,分析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2.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3.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试论述政策评估面临哪些困难以及如何推进我国的政策评估事业。

六、案例题7月1日是重庆市邢路桥收费年票制的第一天。

凌晨零时,重庆主城区7座跨江大桥的收费站同时停止了收费。

而与交管部门的估计相反,重庆市内一天比一天堵。

原来因回避过高的过桥费而蜗居的车都开出来了,原来不愿打的过桥的因为不再为出租车交 5元的过桥费而纷纷打的过桥。

但这并没有掩盖大多数车主的不满和即将购车者的失望,因为主城八区路桥年票过高----以轿车为例,一年2000元,不买不能年审。

而这一价格是由7天前的价格听证会拍了板的。

今年6月中旬,重庆媒体刊发了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提交给重庆市物价局关于机动车路桥年票制的两套方案。

随即遭到了市民的“轰炸”,认为不合理。

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的说法是,以轿车为例,2200元或2000元的价格与在重庆一座桥买一年月票的总价格2160元相当。

车票管主城区7桥1 隧道和13条收费公路(实际上都比较偏远),买年票很合算。

市民不理解:如此合算的事,为何要用“不买年票不予年审”来“邀请”?他们寄希望于6月24 日的年票价格听证会。

重庆市物价局称,本次价格听证会的代表共有39名,他们是从主城八区社会各界中选出来的,有广泛的代表性。

6月24日,年票价格听证会如期在重庆市物价局举行。

代表发言时,焦点集中在年票价格高低和是否“一刀切”,即主城八区车辆必须全都买年票这两个问题上。

重庆市消费者委员会副秘书长罗霞拿出了市消委会对路桥车票制的吊车结果:70%以上的人认为方案中年票价格过高,市民认可的年票价格以轿车为例应该在1000元-1300元。

在4个小时的听证会上,共有21位代表发言,仅有路桥公司在内的3位代表赞成年票制的两套方案;其余的代表在表达了支持后均提出了各种反对意见。

听证会后次日即6月25日晚8时,一份重要的官方文稿传到各新闻单位:重庆市路桥收费标准已获准通过。

文稿后附有年票具体标准和征收管理办法,其中的年票价格,正是此前提交听证的一号方案中的“建议价格”。

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一征收标准和管理办法,早在6月17日就已获审议通过。

这意味着,该办法早于听证会前7天就已敲定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1、政策的制定主体主要有哪些?他们在政策制定中所起得的作用怎样?2、上述案例中路桥收费年票制听证会的主要缺陷是什么?3、此案例说明了目前中国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方面的什么问题?《公共政策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协调冲突性要求,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2.法律解释3.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4.决策追求最优解5.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6.察觉、界定和描述7.客观性、可检验性、变动性8.公众议程、政府议程9.范围、强度、时间10.趋避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11.法律解释12.政策执行者;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13.认知不协调14.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政策内容、政策的法律化。

15.计划与准备、组织与实施、二、单项选择题1.② 2 .① 3.④ 4 .③ 5.③ 6.③ 7.④ 8.④ 9.②10.②11.④12.①13.②14.④15.①16.③17.③18.③19.④20.③21.②22.②23.④24.①25.②26.③27.③28.④三、判断题1.错。

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2.对。

3.错。

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可以叫作社会变迁。

4.错。

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既要讲经济效益,但更要考虑社会效益。

既要讲直接效益,又要讲综合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