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英语心理德育教育案例

小学英语心理德育教育案例

因为懂你教育更加美好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不能只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而要真正的懂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可以快乐“生长”。

我自觉,一方面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深谙0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我们是因为懂得才知“为什么而教”,绝不是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指标来教书。

我们的目的应该是重新认知如何让教育更美好这个教育理念,真正懂得教育是一种相遇、一种唤醒、一种成长、一种成全,真正让这群00后学生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获得英语文化的熏陶。

还记得一节英语课上,王某某同学突然“呼”地站了起来,指着坐在身后的陈某某同学大声向我报告:“Miss Wang,陈某某把一张纸贴在我背后!”顿时,其余学生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在这两个学生身上。

这么大的干扰,绕开是不可能了,我只好暂停课堂。

“陈某某,把纸条读给大家听听。

”几乎不假思索,我下了一个貌似合理的命令,但在陈某某同学还没反应过来时,我下意识地感到有些不妥,于是,我即刻改变了要求,“不用了,你先把纸条拿过来我看看!”
“我是一头pig!”纸条上写着这样一句毫无创意的恶作剧句子,旁边画着一头憨憨的胖猪。

好险!当时我就暗暗庆幸刚才瞬间的理智。

是的,假如我武断地让陈某某同学当堂念纸条上的内容,不敢想象当下的以及将来的陈某某同学将会如何尴尬和不堪。

后来,陈某某同学递上纸条时,眼睛几乎不敢看我,全班同学也正翘首以待……在全班
学生的注视下,我轻轻地俯在陈某某同学耳边,几乎是耳语:“老师舍不得让你念出来了!收好它,但你知道怎么做吗?”陈某某同学先是狐疑地看着我,然后轻轻地点了点头,走回座位,在经过王某某同学时,轻声却诚恳地对他说了句“对不起”,王某某同学也洒脱地回了句“没关系”。

纸条的风波难以置信地就这样了无痕迹地平息了。

我不知道这件事将会给我的学生留下什么样的记忆,什么样的影响,但,我已然能感受到他们坦荡而真诚的交往、自信而灿烂的笑容……古人云,“积善小而为之,积小善而养大德”,我认为教师的德不应该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细微末节。

在那些可能在课堂上犯错的学生面前,我们不可以也决不能成为审判者,我们要做的可以敞开心怀吐露心声的良师益友,这是因为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着一定的逆反心理,强制性的审判往往会在不禁意之间点燃学生反抗的火苗。

或许课堂上“纸条的风波”这一类现象可以称为教学中的墨菲定律,即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对于我们任何人而言,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何况是自制力尚缺心智还未成熟的小学生呢。

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而是要学会读懂这群00后学生,看到他们课堂上怪诞行为背后渴望被关注的潜在性现实需求。

是啊,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课堂上的老师们并非是主宰者,而是拥有平等地位的与学生心心相印共同成长的良师益友。

这种平等教学理念不仅是心理学上人人平等理念的延伸,更
是“美好生长教育”的关键前提所在。

针对这样的观点,我的理解就是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公平的问题,更是一个为师良心的问题。

严格来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好生差生之分,有的只是在学习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

从我实际教学体会来看,平等教学要求我们这些英语老师们应该做的更多,即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来因材施教、激发潜能、发现闪光点,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

例如,为找到班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最大公约数,我在讲解“mountain”这个单词时,用到了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课堂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实际上,有活力的英语课堂应该是能让人耳目一新,令人陶醉的。

同时,它的整个不是预设生成,而是互动生成的,这是每一个一线英语老师应该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总之,我一直坚信身为小学英语老师只有真正的懂得学生,以足够的自我更新应变能力来让尽力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关爱的眼神,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时刻都被老师他人所关注。

即使出现“纸条的风波”这样的风波也要足够的智慧来应对,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们的心理需求,才能以此为前提得到学生内心的真正认可,进一步提炼出情趣英语的教学主张,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让他们在真实的、情趣盎然的课堂中培养学习品质,享受求知的快乐。

事实上,自那次“纸条的风波”以后陈某某竟然会主动找我谈心,分享自己每一段时间的快乐不快乐的事情,在他眼里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值得真诚对待的老师以及朋友。

是的,我以为,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像我这样的小学英语老师而言,就是要掌握好教学中的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缓慢积累,才能借助”树木”,更好的读懂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