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心理学 主要的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 主要的理论流派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转移: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 转向不相干的对象,既发泄了相应的心理能量,又不会给 自己带来威胁。
抵消:是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抵消已经发生的 不愉快事件,以此弥补其内心的愧疚,解除焦虑。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个体遭遇挫折后,为自己 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自我认可的理由以摆脱焦虑或痛苦,但 有时理由实际上站不住脚。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投射: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指以自己的想法推 想外界的事实,将自己内心不能接受的感觉、欲望、态度 、意念等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以减轻内心的焦虑 和痛苦。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是典型的投射作用。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反向:由于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将潜意识中不能直 接表达的欲望和冲动通过截然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减 轻焦虑。
精品课件
一、认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情绪的ABC理论,
精品课件
一、认知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 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其中所使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 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D),使 之转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效果(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E)。由此,埃利斯的ABC理论发 展成了治疗情绪障碍的ABCDE模型。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防御机制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发展出一套心理自我 保护的办法。
特征:在潜意识中进行;人类在正常和病态的情况下都会不自觉地 运用;运用得当,可以暂时减轻痛苦,缓解焦虑,防止精神崩溃;过 度使用则是一种病态。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主要的防御机制 压抑: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指把不能被社会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焦虑的形式 A. 现实焦虑: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威胁,个体面临着一个被感知为危险
的情境或状态。 B. 神经质焦虑:来源于本我冲动要释放的威胁,个体体验到焦虑却不知
道它的原因,是一种非现实的恐惧。 C. 道德焦虑:产生于超我的影响,是当自我受到超我惩罚威胁时产生的
恐惧。
精品课件
第二章 主要理论流派
精品课件
目录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 第四节 其他理论
精品课件
重点难点
掌握不同理论流派的基本人性观及其心理病理观。 正确理解、恰当评价不同流派的观点,并能使相关 知识运用到对人性的认识和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理 解上。
精品课件
精神分析理论 又称心理动力理论,是奥地 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 (Freud S,1856~1939) 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 派之一。
精品课件
(四)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也称示范作用,是另一种类型的行为学习 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一个具体模型行为活动 的观察和模仿,学会一种新的行为类型,而不强调刺激和 反应之间的联系。
精品课件
(四)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Bandura A)提出行为学习包括四个过程: 1.注意:学习者反复观看某一榜样,接受其中的特征性信息,成为
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
精品课件
二、心理生理理论
坎农的观点 20世纪2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坎农(Connon WB)通过 大量的动物实验发现,强烈的恐惧、愤怒等情绪变化将通 过“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 or flight),经交感-肾 上腺系统引起全身功能变化。
精品课件
二、心理生理理论
赛里的一般适应综合征 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Selye H)提出 了著名的应激适应机制学说,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各种有害 刺激进行抵御时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之为一般适 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精品课件
一、行为的概念
外显行为 行
外部活动

心理活动
内隐行为 内脏活动
精品课件
一、行为的概念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正常或病态的行为都 是学来的,学习是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重要 因素。根据学习的基本规律,可以解释、预测和控制个 体行为的获得、维持或消退。通过对学习各环节的干预 或重新学习,可以矫正不良行为。
精品课件
(二)操作条件反射
正强化:指个体的某一行为使积极的刺激增加,导致该 行为逐渐增强的过程。
负强化:指个体的某一行为使消极刺激减少,导致该行 为逐渐增强的过程。
消退:指个体的某一行为使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导致 该行为逐渐减弱的过程。
惩罚:指个体的某一行为使消极刺激增加,导致该行为 逐渐减弱的过程。
学习的依据。 2.记忆:这些特征性行为被学习者有意无意记住,成为日后自己行
为的模型。 3.行动:学习者表现出这种特征行为。 4.强化:依强化原则,增加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再发生次数。
精品课件
(四)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Bandura A)提出行为学习包括四个过程:








精品课件
一、马斯洛
心 理

识 前意识

动 潜意识
精品课件
二、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
本我
自我
超我
享乐原则 现实原则 至善原则
精品课件
三、心理发展理论
发展阶段 口欲期 肛欲期 生殖器期 潜伏期 生殖期
年龄 出生~1岁半左右 1岁半~3岁 3~5岁 5~12岁 青春期至成年阶段
特点 用嘴感受世界并获得满足 控制大小便获得满足 注意集中在性器官上 注意力从自身转向外部世界 两性吸引
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成 长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潜能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 和结果。
精品课件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精品课件
二、罗杰斯的自我形成理论
自我概念与价值条件 自我概念: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自我的概念。出生后,在与
他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开始慢慢学会了区分“我” 与“非我”。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 现趋向开始激活。
精品课件
一、认知理论
贝克的观点 :贝克认为常见的认知歪曲有以下五种形式: 1.任意的推断: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便草率地做出结论。 2.选择概括:根据个别的细节便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 3.过渡引申: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做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
普遍性结论。 4.夸大或缩小:对客观事件的意义做出歪曲的评价。 5.“全或无”思维: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
消退: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即取消强化 ,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精品课件
(二)操作条件反射
实验过程:
精品课件
(二)操作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的意义 操作条件反射重视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 身的影响。任何与个人的需要相联系的环境刺激,包括各种理化的、 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变化,只要反复出现在某一种行为之后,都 可能对这种行为产生影响;反之,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包括各 种习惯或症状,也可以因操作条件反射机制而形成或改变。
精品课件
二、行为学习的原理---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 强化:指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在
经典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反复结合的过程 就是强化。结合次数越多,则条件反射形成越巩固。
精品课件
(一)经典条件反射
泛化:由于反复强化的作用,某些与条件刺激相近的环 境刺激也可引起相同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合理化常见形式为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代偿: 也称补偿,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用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
退化:也称退行,指当个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放弃 已有的较成熟的应对方式,而是用幼稚的方式应付困难或 满足自已的欲望。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精品课件
二、行为学习的原理---经典条件反射
实验过程:
精品课件
二、行为学习的原理---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 任何环境刺激,包括理化的、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变 化,都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影响人的行为。个体的一 些正常或异常行为都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过程建立。
精品课件
二、罗杰斯的自我形成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与以人为中心疗法
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人为中心疗法,以来访者为中心, 重视来访者的人格尊严。在心理治疗中,只要给来访者提供自然的、 和谐的、自由的心理氛围,来访者就会摆脱自我概念不一致带来的困 扰,修复受损的自我实现的潜力,重新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道 路,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精品课件
思考题:
1.简述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2.解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简要回答操作条件反射的类型和意义 4.思考心理学各种理论的优缺点 5.请用行为学习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健康问题
精品课件
THANK YOU!
第二章 主要理论流派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罗杰斯的自我形成理论
自我概念与价值条件
价值条件:在自我实现这一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尝试进行各种 活动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儿童寻求积极经验的过程中,有一种是 受到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的尊重而产生的 体验,但他人的尊重和关怀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 的价值观,罗杰斯称之为“价值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