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钣金焊接工艺技术要求

钣金焊接工艺技术要求

修改记录
版本号更改内容 发行日期 修订人审核批准
1.0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提高出图效率,规范焊接工艺。

1.2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蒂森轿厢产品。

2.0 引用标准:
GB324-88焊缝符号表示法
3.0 定义:
本文件规定了钣金件焊接工序的工艺守则;在图样和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中详细叙述必要的技术要求、焊接要求及焊接符号。

当生产图纸无说明或本文件与工艺文件、图纸冲突时,以本文件为准(特殊产品除外)。

4.0 职责:
4.1 技术部
负责生产技术出图,产品生产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4.2 生产三科
以本文件为依据焊接、打磨;
4.4 品质部
参考本文件,按图纸要求检验。

5.0 程序内容:
5.1 零部件的焊接技术要求
5.1.1 焊接前对各零部件依照图样进行认真检查,如发现材料尺寸不符合或有严重缺陷的不得
进行焊;机械加工件不得有磕碰划伤现象,影响外观质量的不得擅自使用;以上情况应
及时上报质检员,并由质检员重新确认是否可以使用。

5.1.2 零件的焊前清理:
a) 焊接前应清除锈蚀、氧化皮、油污、气割飞溅物等,焊件有明显弯曲和凹凸不平的应校直校平后再进行焊接。

b) 机械加工件焊前必须清理锈蚀和油污,清理过程中注意保护加工件的外露边或面,
尤其是焊后不加工的光面。

c) 焊接后无法进行除锈、清除氧化皮等表面处理的应进行表面处理后再进行焊接。

5.2 焊接过程的工艺要求:
5.2.1 为保证各焊接零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应首先进行定位焊接,自检焊件位置尺寸无误后再进
行连续焊接。

5.2.2 钢板、型材或者相互之间的对接,焊接接头对口的错边量不得超出表5-1的规定:
表5-1
焊缝 焊接接头对口错边量
纵缝 单层板:不大于板厚的10%;且不大于3mm 复合板:不大于板厚的10%;且不大于2mm
环缝 单层板:不大于板厚的20%;且不大于6mm 复合板:不大于板厚的10%;且不大于2mm
5.2.3 焊接较大构件时为减小焊接变形,应根据焊缝的不同部位、变形的方向采用合理的焊接
顺序和焊接方向,尽量采用对称焊接法进行焊接,对变形量较大的构件应先进行小部件
组焊,组后将各组焊件拼焊成形。

5.2.4 板材拼接时应根据板厚预留0.5mm—3mm的间隙。

5.2.5 焊接铸铁件等较重要件时应先坡口、预热后再焊接,并采取保温措施。

5.2.6 焊缝多层施焊时,应将前道焊缝的焊渣清理干净,并打磨焊瘤将不良焊缝修磨至合格。

5.2.7 焊缝的补焊应先清除油污、重新坡口、打磨后再进行焊接。

5.2.8 零件的焊后检查及返修:
5.2.9 焊缝表面及热影响区不允许有裂纹。

5.2.10 焊缝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咬边连续长度不得大于100mm,每条焊缝咬边总长度(焊
缝两侧之和)不得超过该焊缝长度的10%。

5.2.11 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如有机械损伤其深度不应超过板厚的5%,且不大于2mm,如缺陷
超出上述规定时进行修补。

5.2.12 凡需焊后热处理(退火、淬火、发蓝等)之产品的焊缝必须在热处理前返修好。

5.3 轿厢各部件的焊接要求:
5.3.1 轿底焊接技术要求(如附件1-3):
5.3.2 轿顶焊接技术要求(如附件4-6):
5.3.3 壁板焊接技术要求(如附件7-8):
5.3.4 吊顶框架焊接技术要求(如附件9-13):
5.3.5 护栏、扶手焊接技术要求(如附件14-17)
5.4 焊接件的质量要求:
5.4.1 焊接件的坡口及各构件相互位置、尺寸、焊缝尺寸及焊接强度必须符合图样及工艺的要
求。

原则上6mm以上板需要坡口,8mm以上板需要多层多道。

a) 破口面不应有重皮裂纹,应除掉油污及锈蚀物。

b) 对等离子切割的坡口表面应打磨光滑至露出金属光泽。

c) 自动焊的坡口两侧20mm范围内必须打磨光滑至露出金属光泽。

d) 手工坡口应使用角铁等简易工装作为依托,确保坡口宽度深度一致,并去除氧化皮。

5.4.2 对于焊接后进行机械加工的焊件必须依据图样规定、工艺要求及加工面的面积、变形大
小、加工精度选择合理的加工余量。

5.4.3 焊接应牢固可靠,焊缝应均匀、圆滑、美观,不得有明显的裂纹、气孔、夹渣、未焊透、
咬边、漏焊、虚焊、烧穿等缺陷,接头处和收弧处不得有凹坑。

a) 各零部件的焊接成型应符合图纸要求,不允许在受力部位或外观表面上改变焊接型
式。

b) 焊接表面不允许出现裂纹、假焊、气孔、焊渣、咬边、焊穿及明显的焊缝凹凸不平
等焊接缺陷。

c) 焊接时的焊缝严格按图纸要求,该连续焊的连续焊,该断续焊的一定要断续焊(如
图纸没有要求的断续焊,钢板厚度≤4mm,每间隔200mm焊40mm;钢板厚度>4mm,
每间隔150mm,焊40mm)。

型钢立柱类每间隔200mm焊40mm,螺旋轴两面采用断续
焊,每间隔 150mm,焊40mm。

5.4.4 焊接后应进行打磨、抛丸等清理,清除焊渣、毛刺、锈蚀、氧化皮、飞溅物等。

5.4.5 焊接后变形比较大的应进行校直校平。

5.4.6 焊接后应自检焊件尺寸、构件位置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5.4.7 焊接后的零部件在吊装和周转时,应确定合理的吊装位置和存放方法,保证焊件不得发
生永久变形。

5.4.8 图样工艺有消除应力要求的必须进行退火或振动时效处理,所有的补焊作业必须在退火
或时效前完成。

5.4.9 焊接后无法涂底漆的部位应先涂漆后焊接。

5.4.10 焊接件的清理和涂漆应符合图样的技术要求。

5.5 焊接技术图纸模板(如附件18)
6.0 相关文件:
6.1 附件1高速梯轿底焊接组件.pdf
6.2 附件2普通梯轿底焊接组件.pdf
6.3 附件3GL1梯型轿底焊接框架.pdf
6.4 附件4高速梯轿顶焊接组件.pdf
6.5 附件5普通梯轿顶焊接组件.pdf
6.6 附件6GL1梯型轿顶焊接组件.pdf
6.7 附件7普通壁板侧壁焊接组件.pdf
6.8 附件8普通壁板新结构后侧壁焊接组件.pdf
6.9 附件9银色天空吊顶焊接组件.pdf
6.10 附件10探月吊顶焊接组件.pdf
6.11 附件11风帆吊顶焊接组件.pdf
6.12 附件12雪映吊顶焊接组件.pdf
6.13 附件13朗星吊顶焊接组件.pdf
6.14 附件14护栏立柱焊接组件.pdf
6.15 附件15护栏固定直管.pdf
6.16 附件16圆扶手焊接.pdf
6.17 附件17扁平扶手焊接.pdf
6.18 附件18焊接技术图纸模板
6.19 《焊缝标注与设计(培训课件).pdf》
6.20 《 技术文件管理规定》
7.0 相关记录:
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