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球磨机安装工艺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水泥需求量越来越大,水泥生产设备向大型化发展,特别是球磨机越做越大,结构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对安装技术要求也更高。
本文以φ3.8×13m球磨机为例介绍大型球磨机安装工艺。
关键字:球磨机 滑履轴承1、 概述1.φ3.8×13m水泥磨是目前国内研发出来的比较大的球磨机,它采用双滑履轴承,与相同规格的中空轴式磨机相比,滑履轴承式磨机具有磨机筒体强度高,稳定性,产量高等优点,它是整个120万吨水泥粉磨线子项主要设备,因此,在整个安装方式过程中,一定要精心组织,认真施工,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检测手段,严格把好每道安装工序的质量关,方能确保其优质、高效的长期稳定运转。
它自重220吨,载重约180吨。
主电机用2500Kw高压电机拖动,是重量大、电压高、安装精度要求高的大型设备。
2.主要技术性能磨机型式:三仓管磨,圈流生产驱动方式:中心传动磨机转速:16.3r/min研磨体装载量:185t(最大)磨机支承方式:两滑履轴承支撑主轴承润滑方式:带高压浮升的稀油集中润滑2、 生产工艺介绍粉磨站的主要生产过程工艺为:⑴来自配料库的混合材经过皮带运输机运送至磨前提升机⑵混合材经提升机送入磨机后,经过磨机的粉磨后送入磨尾提升机⑶磨尾提升机粉磨料与来自粉煤灰库的粉煤灰材料经空气输送斜槽送入动态选粉机⑷经选粉机后未达到粒度的再次被送入磨机粉磨,达到粒度的经过收尘器收尘后被送入水泥储存库3、 设备特点φ3.8×13m球磨机主要结构是由回转筒体、滑履轴承、进料装置、卸料装置和转动装置组成。
3.1 与中小型磨机不同的是,回转筒体两端没有另行伸出支撑轴,而由两个φ3.8m的滑圈焊接在筒体的两端作为回转轴,每个滑圈由两组与竖直方向呈30°角的托瓦形式的滑履轴承支撑。
这种装置使整台设备结构紧凑,并能很好地承载设备运行时的动静负荷。
如图一。
图一1-滑履圈 2-托瓦 3-凸球体3.2 筒体两端一端作进料用,另一端作为出料用,并与拖动装置相连,电动机经减速机、摩擦离合器、出料轴带动磨机筒体旋转,出料轴为花轴,轴上有孔,料从孔中落下。
如图二。
磨筒体为钢板卷制焊接而成的圆筒,筒体内用隔仓板分成三个仓,每个仓的筒体壁装有耐磨衬板; 三个仓中按不同的比例装有不同直径的钢球,磨筒旋转时,钢球滚动,混合材在前级仓中,经大钢球粗磨后,进入后级仓由小钢球细磨成粉料出料。
图二 磨机里面示意图3.3 磨机有四块滑履轴承,其中三块为活动瓦,一块为固定瓦,固定瓦安装在磨头出料端(即磨尾端),活动瓦由轴瓦、凸球座、瓦座、托辊、底板等组成,上面是轴瓦,瓦中间有油槽和高压油孔,轴瓦与瓦座之间装有一球面座,瓦座座落在三根圆柱上,圆柱起滚柱轴承的作用,滚柱下面是底板,如图三。
固定瓦与活动瓦的区别是固定瓦的瓦座下面不是三个滚柱,而是一个固定支座。
混合材在球磨机中磨成水泥,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很高,一般情况下出料有120℃,磨筒体受温度的影响,会轴向伸缩,磨筒体在轴向伸缩时会带动轴瓦沿瓦座下的三根圆柱滑动,轴瓦和瓦座间的球面还能补偿少量的不均衡。
乌兰鑫瑞水泥厂滑履磨机设计膨胀量为13mm。
图三 滑履轴承支承磨机示意图1-磨筒体 2-滑圈 3-托瓦 4-瓦座 5-托辊 6-底板四、关键安装工序4.1 基础验收由于此磨机特别大,磨筒体长13米,加上进出料装置,拖动装置等全长约30米,设备基础不是一个整体的基础,而是由相互分开的三个独立的基础组成的—一个减速机、电机基础和两个轴承座基础组成,如基础施工不可靠,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不均匀下沉,使设备无法运行。
为预防出现上述问题,我们把住以下三关:4.1.1 土建单位在交工前应提交下列资料:①地质勘测报告;②设备基础设计图纸的计算说明;③设备基础开挖完成时的四方验槽资料;④钢筋进场检验报告,合格证明,钢筋取样送检资料;⑤混凝土浇灌前钢筋绑扎检验资料;⑥基础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报告;⑦提交自检验收纪录,基础实测图纸,注明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的偏差值;4.1.2 认真进行基础几何尺寸检验验收,要求实际尺寸与图纸尺寸的偏差在规范的范围内,且混凝土基础表面不准有蜂窝、孔洞、露筋、裂纹等影响基础强度的弊病。
混凝土养护期是否达到要求,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4.1.3 在每个基础的基础标高1m处制作沉降观测标板,正式安装前参照标准点测出每个沉降测点标板的标高值已备安装时检测。
.2 标板预埋及基础划线4.2.1 每条主要中心线埋设2块中心标板,将中心线的定位基准点标示其上,并用红油漆标出记录。
中心标板采用100×200×10钢板制作,用M12膨胀螺栓固定。
每个基础设置一个基准高点,标高基准板如图四示。
4.2.2 基础划线符合下列要求,并以对角线复核放线精度。
图四同一中心线各中心标板的中心点,允许偏差0.5mm。
两基础上横向中心线距离偏差不得大于1mm,对角线偏差不得大于1mm,横向中心线平行度允许偏差不大于0.5/1000。
放线前,进料端滑履轴承与出料端滑履轴承中心距应与磨机组装后的实际中心线一致,如理论尺寸与实际测量尺寸有出入应以实际测量尺寸为准进行修正,然后据此进行放线。
划线后,在预埋板上打出定位样冲眼。
图四 磨机放线图.3 设备出库检查除了对设备作通常性的检验外,重点检查滑履轴承轴瓦与磨机筒体滑圈的接触情况。
滑履轴承滑瓦滑动瓦面的内径设计成比磨机筒体滑环外径大千分之一,一般不需要刮瓦。
将托瓦放在滑环顶上,并用塞尺检查滑环与托瓦之间的间隙约为0.05~0.1mm,且插入深度20mm,然后用着色法检查瓦与滑环的接触情况,要求滑环与托瓦底部沿整个宽度上有良好的接触。
超出以上范围,就要进行刮瓦,但只许在托瓦两端最外边20~50mm区域内进行刮研,不能为增加接触面积而在其余面上刮研,理论上滑环与托瓦沿托瓦底线接触。
但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制造加工精度的问题,设备生产厂家和用户都会要求对托瓦进行刮研,要求是用塞尺检查滑环与托瓦之间的间隙约为0.15~0.2mm,且插入深度约150~200mm,其余位置用着色法检查瓦与滑环的接触情况,接触情况要良好,5mm2范围内至少有一个接触点。
用着色法检查托瓦球面与球面座的配合接触情况,球面接触带的周向接触包角应不小于45°,轴向接触宽度应不大于球面座宽度的1/3,但不得小于10mm,接触斑点的分布应均匀连续,间距应不大于5mm。
.4 滑履轴承的安装由于滑履轴承需承载较大静负荷和设备运行中的动负荷,同时又是安装在V型的斜面混凝土上,安装难度较大,要求也较高。
4.4.1 滑履轴承钢底座安装:钢底座一般是一块整体铸件块,上下表面要进行精加工。
划线以四个地脚螺栓孔为基准,划出十字线,并打上样冲眼。
然后把钢底座安放在垫铁上,挂钢丝用线坠法找钢底座纵横中心线。
具体方法是:以磨机进、出料基础中心标板为基准,挂磨机纵向中心线钢丝;同时挂两根与磨机纵向中心线平行的钢丝线,其距离等于A/2;又以磨机轴承座基础横向中心标板为基准,挂横向中心线钢丝。
用线坠法使钢底座纵向中心线与磨机纵向中心线平行。
注意这时必须调整钢底座的中心点标高与磨机中心点标高差为h,即将标尺置于钢底座中心点处,用水准仪依据基础基准点标高,检查钢底座中心点标高,相对标高差不超过±0.5mm。
用线坠法找正钢底座横向中心线位置。
钢底座水平度测量用∠30°斜铁座和水平仪进行检测,水平度误差不大于0.1mm/m。
检查校正四块钢底座的纵横中心线偏差(如图五)。
钢底座允许偏差:|LA-LB|≤1mm; |LC-LD|≤1mm|la-lc|≤1mm; |lb-ld|≤1mm图五 钢底座定位检测示意图1-中心标板 2-基础 3-钢底座4.4.2 拧紧地脚螺栓精找正滑履轴承钢底座与基础的固定方式是采用对穿地脚螺栓,因此在初步找正后可不进行一次灌浆,直接拧紧地脚螺栓进行精平找正。
精找正完毕后将地脚螺栓灌浆。
用水准仪测量出料端基础上的两块钢底座中心点左右两侧标高,与基准点相对标高比较,钢底座设计标高允许偏差为±0.5mm;同时,用水平仪、钢角尺和∠30°斜铁座找两中心点水平度(如图六)。
边检查边调整,边拧紧地脚螺栓,要求两钢底座水平度不超过0.1mm/m。
图六 钢底座组水平度测量示意图①钢平尺 ②框式水平仪 ③300测量块.5 滑履轴承的安装清洗吊装固定支承座和可移动支承座(支撑板、托滚),置于钢底座上,拧紧固定支座与钢底座连接螺栓。
球体座及凹球体安装时,使用吊环起吊,吊装上述组件时,一定要按组对标记分别对号入座,然后吊装已装入凸球体的托瓦。
凸球体的球面必须坐落在凹球体内,并能自由运动,在其间加入适量二硫化钼润滑剂,润滑球面。
托瓦的安装位置及斜度必须尽可能接近最终位置,使两组托瓦端面平齐,并且横向中心线平行,瓦面朝向磨机中心点。
.6 总装与调试4.6.1 磨筒体采用千斤顶顶升至安装高度并滚动就位的方法,是磨筒体滑环准确地落入滑履轴承中。
4.6.2 用前面所示方法再次检查复合轴瓦与滑环的结合情况。
4.6.3 最后装上进出料装置、离合器、减速机、电动机等等。
4.6.4 电气部分应依据各相关规范对每一个部件及整个系统进行校验、整定及试验。
这些工作做完后,电动机可进行空运转,空运转正常后,带动减速机运转,最后带动磨机作空负荷运行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