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概论钻井与完井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概论钻井与完井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钻盐井时偶得石油,是为我国第一口油井;
1840年,在四川钻成世界上最深的井(1200m),火井;
清初,四川有盐井5637口,清末有8456口,分布于40个洲县。
48
2
欧洲是在19世纪初开始用顿钻打井 美国第一口油井(机械顿钻)完成于1859年,井深21.7m。
➢ 1901~1920年,萌牙时期;发展了旋转转井方法,循环钻井液清洗井底;
48
14
二、钻进工具……基本构成之二
钻进工具(又称钻柱)主要包括钻头、方钻杆、钻杆、钻铤、井下动力钻具等。 一般情况下方钻杆在最上面,方钻杆下接钻杆,钻杆下接钻铤或井下动力工具,最下端接钻头。 以下对主要的井下钻井工具及作用进行了介绍。
48
6
(1) 转盘旋转钻井
又称为转盘钻井,其是从顿钻钻井演变而来的。 地面钻具转动带动井下钻头转动,钻头转动时就可破 碎岩石,破碎了的岩屑被泥浆泵泵入井内的泥浆循环带 到地面。 连续钻进,速度快,冲击+切削; 地面驱动地下钻头转动,浪费功率。
48
7
(2)井下动力钻具钻井
这是旋转钻井的又一种方法,这种方 法钻井就是在钻柱下边接上井下动力钻 具,其他的和转盘钻井一样。
钻头转动不是靠转盘而是靠井下动力 钻具带动。因此大部分钻具不转动,节 省了大量功率,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井下动力钻具包括涡轮钻具和螺杆钻 具
该方法主要用于钻定向井、丛式井和 水平井。
48
8
钻井方法总结
井口是敞开的,无控制装置;
常 顿钻钻井(冲击钻井) 用
钻井是间断的,进展慢; 适用于浅层低压油气井。
48
13
旋转 钻机
六个组成系统 动力系统 提升系统 旋转系统
循环系统 井控系统
监测系统
由发动机和一套动力传动装置来驱动钻井设备。目前柴油发动机 (1490~4470千瓦)是国内主要的动力来源。
用来起下井内钻具和下套管的设备。包括井架、天车、游车、大 钩、吊环等组成
用来旋转钻柱、向井底传递动力、破碎岩石的一套设备。包括转 盘、转盘变速箱、水龙头、方钻杆及其传动装置。旋转系统还有 接、卸钻柱和钻具的功能。
系统基本构成(4类) 一、钻机 二、钻进工具 三、钻井液 四、钻井作业人员
48
12
旋转钻井系统的基本构成
一、钻机
钻机是全套钻井设备的总称。 目前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转盘旋转钻机。 钻机由柴油机、传动轴、泥浆泵、绞车、井架、 天车、游动滑车、大钩、水龙头和转盘等组成。 整个转盘旋转钻机成套钻井设备通常由六个系统 组成。


方 法
转盘旋转钻井
井口是封闭的,有控制系统;
连续性,进展快;
旋转钻井
用于硬软地层和各种压力系统;
井下动力钻具旋转钻

用于定向井、水平井的钻井;
48
9
三、石油井的分类(2种)
按用途一般分为两种:探井和生产井
探井:探明储油构造,取得地质资料,认识和评价含油气情况,落实油层位置和油气田 面积、储量等等; 生产井:按照油气田开发方案有效地开采地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 按井筒在地下的形状(即井眼的轨迹)又可分为二种:直井、定向井。其中定向井又可再分为 斜井和水平井。
➢ 1920~1948年,发展时期;牙轮钻头、固井工艺、钻井液应用
近 代
➢ 1948~1968年,科学化钻井时期;研究钻井中的内在规律;

➢ 1968~至今,自动化钻井时期。

➢ 1907年,在陕西省延长油矿利用金属制钻机钻成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延一井);
井深81米;日产油400~500斤。
➢ 1939年,在甘肃玉门用德国造钻机钻成一口井;
它不适应快速钻井的要求,特别钻深井或超深井它更不 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代替它的是旋转钻井。
48
5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转钻井
旋转钻井是利用钻头旋转时产生的切削或研磨作用破碎岩石,是当前最通用的钻井方法。 1901年美国首先使用,中国于3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它比顿钻钻速快,并能处理井塌、井喷等 复杂情况。 按动力传递方式不同,分为转盘旋转钻井和井下动力钻井两种。
➢ 1907年~1948年,共利用新方法钻井169口,总进尺67020米,井深都小于1500 米。
48
3
二、钻井方法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创造和发明了多种钻井方法,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钻井设备也在进 步和完善。
常用钻井方法
顿钻钻井(冲击钻井) 旋转钻井
48
4
1.顿钻钻井
顿钻钻井也叫冲击钻井。 通过地面将钢丝绳拉起,将钻头提离井底,再向 下冲击,岩石随之破碎,再不时向井内注水,将岩 屑和泥土混成泥浆,再下入捞砂筒捞出岩屑。 钻进不连续,速度慢;冲击方式,费时费事费力
钻进时能循环泥浆,冲刷井底,将破碎的岩石带到地面上的 一套设备。包括泥浆池、泥浆槽等。
对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进行控制和处理,以恢复正常钻井。有防 喷器组、储能器机组和防喷器组遥控面板、测试管汇、压井管汇 4部分。
a.由综合录井对井下情况进行监测;b.由各种仪表对钻进参数进 行记录和测量;c..对钻井液中的天然气和硫化氢进行监测。
古代 钻井
大井眼阶段
约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1世纪,井眼由人下入井内挖掘而成。
公元前3~1世纪(战国时期),李冰在四川钻凿盐井; 公元147~189年,在邛崃(qiónglái)钻出一口天然气井,称为火井
小井眼阶段
始于公元1041年~1053年前后,井眼以顿钻方式由人力向下 钻凿成井。井口直径如碗口大小(约3~5寸),即“卓筒井”, 井深达千余尺,公元1253年用牛做动力代替人力。
Chapter 4 钻井与完井 (3课时)
第一节 钻井方法 第二节 旋转钻井系统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 旋转钻井工艺过程
第四节 完井 第五节 特殊钻井技术 第六节 海洋石油钻井
本章就钻井和完井工程中的主要概念、设备、方法及过程进行介绍。
48
1
§4.1 钻井方法
一、我国钻井技术发展简况 中国最早利用钻井技术进行油气及资源勘探与开发。
48
10
四、钻井世界纪录
最大井深:12226m(俄罗斯) 最大单只钻头进尺:2134m(PDC钻头8 ½英寸/ 21.59cm) 最高温度、压力:温度200℃,压力110MPa 最长的连续取心:128m 最大水平位移:11278m(垂深1637m)
48
11
§4.2 旋转钻井系统的基本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