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练习题_PPT幻灯片
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练习题_PPT幻灯片
9.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 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10.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关系问题 B.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规律问题
40.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 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平时要多得多。 其哲学启示是
A.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 B.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C.意识具有能动性 D. D.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42.“因祸得福”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 是
A.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44.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揭 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5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 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 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24.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 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
物 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25.王安石集南朝人诗句:“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它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18.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 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是指
A.人类能够实在感知的自然事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 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 义
17.“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 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 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 观点
的关系更密切
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 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
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
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 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2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 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2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 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
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
A.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复杂多样的 B.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C.空间的无限性 D.时间的无限性
26.“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 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一定基础和承担者
27.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哲学上反映的是
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C.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53.唯物辩证法认为
A. 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
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
选择的 D. 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
11.哲学上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 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出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1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 客观世界,这一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A.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中国有两句形容对时间的不同感受的话来自即 “度日如年”和“光阴似箭”。这说明
A.时间的长短由人的意识决定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2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哲学 的角度看,这句话说明了
必然的
54.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二者的区别在于
A. 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55.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 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 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A.时间的客观性 B.时间的绝对性 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无限性
3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 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
现实世界
37.新旧事物的区别在于
A. 出现时间的先后 B.形式的新旧 C.力量的大小对比 D.同历史前进方向是否符合
15.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 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
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16.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 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