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形网片钢筋计算技巧

圆形网片钢筋计算技巧

圆形网片钢筋计算技巧
圆形网片钢筋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勾股定理,分别计算出每根钢筋长度后,减去保护层,再加上弯钩长度。

网片筋的长度与其排列方法有关。

在同一直径、同一分布间距的圆形构件中,排列方法不同,网片筋的总长度也不相同。

为了确保排列方法达到最优,必须要满足以下先决条件:
在排列时要保证最边缘的钢筋离圆切点的边距a ′必须大于零,同时还要小于钢筋间距a ;在间距不变的条件下,要保证排列的根数为最多。

(一)排列方法的确定
排列方法分对称排列与非对称排列。

对称排列:就是以圆心为中心点,两边第一根钢筋在距圆心二分之一 间距处排列,其他钢筋均按等间距排列;见图3-50(a )。

非对称排列:就是第一根钢筋排列在圆心处,其他钢筋排列时依次在圆心两边按等间距排列,见图 3-50(b )。

对称排列与非对称排列的确定:用圆直径 D 除以网片间距a ,如有小数应
四舍五入。

除得的商是偶数时为对称排列,是奇数时则为非对称排列。

(二)网片钢筋长度计算
1、对称排列计算
设:圆直径为D ,单向排列根数为n ,网片间距为a ,钢筋直径为d ,所需要解三角形方程的总项数为k ,而且 k = ≥1,则:
双向网片筋总长度:
Σ l = 4a · [ n 2-12 +……+ n 2 -(2k -1)2 ]+ l m (3-78)
a 对称排列
b 非称排列
图3-50
l m=2n(12.5d-0.05)
当钢筋直径为时, l m=15 nd
【例3-17】有一圆形井桩承台,直径D为 1.2m,网片筋设计间距为Φ10@200,求该网片筋总长度。

【解】n==6根为对称排列
k==3 解3项方程
Φ10网片筋总长度:
Σ l=4×0.2(62-12 + 62-32+ 62-52)+15×6×0.01=12.44m
钢筋边距a′验证:a′=-2.5a=-2.5×0.2=0.1m
因此,(0<a′<a)满足先决条件。

2、非对称排列计算
设:圆直径为D,单向排列根数为n,网片间距为a,钢筋直径为d,所需解三角形方程的总项数为k,而且k=≥1
双向网片筋总长度:
Σ l=4a(n 2-2 2 +…… +n2-4k 2 )+ 2D+l m (3-79)
【例3-18】另有一圆形井桩承台,直径D为1.3m,网片筋设计间距为Φ8@150,求该网片筋总长度。

【解】n==8.67≈9根为非对称排列
k==4 解4项方程
Φ10网片筋总长度:
Σ l=4×0.15(8.672-22 + 8.672-42 + 8.672-62 + 8.672-82 )
+2×1.3+15×8.67×0.008 =19.08m
钢筋边距a′验证:a′=-4 a=0.05m
因此,(0<a′<a)满足先决条件。

(三)注意事项
1、钢筋排列根数n=,若圆直径D不能被钢筋间距a整除,商有小数时,在式中应保留两位小数计算。

但在判别钢筋排列方式时,要将小数部分四舍五入成整数,当为偶数时为对称排列,当为奇数时为非对称排列。

式中的n虽然有小数,但钢筋实际排列根数应为整
数。

如前面举例中,n==8.67,在判别排列方式时将8.67进为整数9,因此,可判别它是非对称排列,但在式中计算时,n应取“8.67”而不是“9”。

2、在计算钢筋排列根数时,n=,既不能加“1”,也不能减“1”,如果加“1”,则圆形构件最外边的两根钢筋必然在圆的切点上,长度为零,没有意义;如果减去“1”,则圆形构件不但少两根钢筋,而且排列在最外边的两根钢筋距圆切点的距离,肯定与钢筋间距相等,这不是最优的排列方法。

最优的排列方法是圆形构件排列在最边的两根钢筋距圆切点的距离,必须大于零,同时还要小于钢筋间距,该论点在前面举例中已经得到验证。

为了方便计算,现将不同井桩直径,及常用网片筋的规格型号与间距,用公式计算后,将每块网片筋长度用量,用表格形式列出(见手册,表A5),以便随时查用。

只要知道井桩直径,及网片筋的规格与间距,就可以直接利用表中数值进行计算。

井桩承台网片钢筋每块量表表A5
申明:此内容摘录于《房屋建筑工程量速算方法实例详解》一书。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
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