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波博物馆心得体会

宁波博物馆心得体会

宁波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一: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旭日的阳光映射大地,参与党校学习的同学将一同前往温州市博物馆参观。

非常开心能和大家一起去见证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作品。

就这样,我们坐上了前往惠民路的38路公交车。

窗户打开迎着一抹和暖日光,吞下一口清新空气。

一切都这么适合出去。

热热闹闹的到点赶到,大家都基本到齐了。

博物馆一进门,一副裁剪艺术的大海报吸引着我,历史的魅影旋涡把我们一下拉进了展厅。

在仔细熟悉了一下博物馆的平面图之后,了解到博物馆共有6个大馆再加上一个临时展览馆。

历史馆里弥漫着一种古香,展品的静止无声带来了心的沉凝。

古代的酒楼,旗袍,火炮,它们仿佛演着当时的场景,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时空的沧桑巨变,留下的最闪光的,是钻石般的精髓。

能感受到古老温州,江南渔乡特有的风土情调,诗意又温柔如水。

其中当然也不乏如火的活力吧。

温州的经济发展见证了温州人的汗水和智慧,一连串的数字更是最能体现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海之大,能大到哪?到处已是温州人的足迹。

出口那双巨大奥康皮鞋,太象征了。

温州人在历史的重压下一步步踩出了美好的生活。

脚印上,立起了高楼栉比,立起了商街繁华,立起了全民族全世界的尊敬。

以后建设新温州的任务,无疑落在我们的肩上了。

工艺馆,陶瓷管,书画馆(虽然没看到,但是据打听)。

温州的明间,工艺和文化纷纭呈现。

能人的手,艺人的口,看不厌的瓯绣墨宝,听不倦的越剧南戏。

不值得我们骄傲吗?而现在世人对文化的轻蔑态度,是不应该的。

自然馆给我印象很深。

和自然的小约会,最怡情。

霸王龙,梁龙和翼龙模型,侏罗纪的血性呈现尽致。

大白鲨,双头鲨,大海龟,辐喷,深蓝的另一世界。

险些迷茫在丛林中,忘却时间。

时间转瞬,游览结束。

温州,我们的故地,有很多怀念和情愫,在心中又化为了永久。

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温州人,那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

篇二: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XX年学习党课期间通过党课班委的组织我们有幸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

目之所及尽是文物古迹,让我大饱眼福。

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

馆舍位于东湖之畔,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

湖北省博物馆现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

该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标本1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

在14万余件藏品中,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

湖北省博物馆中一级文物主要有: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1965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共65件,总重2500多公斤。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

战国的青铜尊盘,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盘口沿的镂空附饰采用熔模铸造工艺制成。

鹿角立鹤,战国时期青铜器,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吉祥物。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

铜鼓,商代打击乐器,1977年崇阳白霓出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皮鼓形铜鼓。

还有商朝的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十六节龙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金凤冠等。

梅瓶。

越王勾践剑:时期为春秋晚期,千年不锈,由许多小暗格组成。

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长厘米。

曾侯乙编钟:时期为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重吨左右。

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

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奏,可以旋宫转调。

音阶为现今通用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I号头198926厘米,颅宽19厘米,颅高12厘米,是湖北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XX郢靖王墓出土,高厘米,口径厘米,底径13厘米。

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纹。

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

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在依依不舍中,我们最终离开了海南省博物馆。

这次博物馆之行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种历史学习与参观的党建活动,使各位同学得到了人文与历史、艺术与美学的熏陶,对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丰富了大家的视野,增强了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怀。

此次参观目的是对于广大大学生树立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永葆先进性都具有指导意义。

活动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强对自身的要求,以促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实把“感知历史,认识现在”转化为自觉行动,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

这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需要培养的素质,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建设者,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高尚的道德与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长达两个来小时的参观令我激情澎湃,参观尤如时光穿梭机把我带到了过去,感受了历史的呼吸声,看见了我们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个个深刻的印迹。

在参观的过程中,对各种精美的工艺文物心中赞不绝口,不仅是因为其外形美观,工艺细致,而且是一种劳动人民智慧的透射。

观看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我在想,这些文物代表什么呢?它们又能证明什么?在我想来,文物是一种见证,是我们祖国发展的见证,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见证,也是我们国家将来发展更为强大的深厚根基的见证。

有着几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又如何不令人自豪,如何不令人感叹!古老文明是智慧的象征,而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有高深智慧的民族。

在历史的年轮中,中华民族的举动令世人瞩目,如万里长城,仅此就足以证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活力。

在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外来民族的侵略和蹂躏,中华民族面临屈辱不是求全退缩,而是不卑不亢,发奋自强,最终赶跑了入侵敌人.在历史的叉路口,中华民族屹然选择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继而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获得了伟大决策的改革开放的成功,试想这些,如果没有民族的文化底蕴作根基,没有人民的智慧作后循,国家如何能发展强大,又怎么能有如今的面貌!至此,我想到了我们国家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我国发展的现实的客观要求.当然,科学发展观也是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想到个人本身,一个人要想有更好的发展,有更好的成就,那么他必定要在各方面有一定或者说是很好的基础.一个有伟大成就的人生决不会青睐眼高手低,空有抱负的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无论事情是多少细小,都要把它做好,踏踏实实,稳打稳扎,把任何一件小事都要认真的完成.国家繁荣昌盛要有基底,民族强大要有底蕴,一个科学理论的呈现也是智慧的继承,而人的成长和发展也要有良好的基础,比如说身体\信念等等.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各方面良好的修为他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篇三: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一:参观博物馆感想对于博物馆的印象,最初是从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的那巨大的恐龙骨骼开始。

那时,应该是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利用某个周末带我去的。

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恐龙,被这庞然大物震撼了,惊讶于她的巨大、不可思议,也有点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吓住了。

于是对于那时自然博物馆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这恐龙上了,其他的就什么不记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馆每年都有新的出炉,造型各异,主题不同,种类越来越细化,总之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

从外型上来说,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

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青铜器、天圆地方的造型不仅成为都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与博物馆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显示了设计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内部设施上,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快速发展,展馆的已愈发先进和人性化。

宽阔明亮的展厅,玻璃的展品放置处,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灯光,感应灯,室内良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展品,同时也给我们参观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这些硬件,博物馆里的软件也日益提高着。

如今,很多博物馆都有电脑查询系统和介绍,你可以通过小小的显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了解整个博物馆的情况。

当然,也可以通过登陆各博物馆的网站来了解。

另外,每个博物馆都配有专业的导游,能较详尽地为游客作介绍,力求让人们看懂、理解些什么,才能物有所值。

如果你不想请导游的话,也可以租借讲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个人喜好随时放讲解录音,同样能很快地了解、获得知识。

博物馆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反映着上海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

可喜可贺。

人们都说,上海的明天会更美好。

而我坚信,上海那么多的博物馆的明天一样会更好。

篇二:参观博物馆感想海南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84年开始筹建的海南博物馆,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馆”,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挂牌成立,两者合署办公。

因为当时海南刚建省,百废待兴,政府资金不足,筹建中的博物馆迟迟没有开工。

XX年11月15日开馆的海南省博物馆是海南省唯一的综合类现代化博物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68号,省文化公园东部,是我省重点文化基础设施。

省博物馆工程占地面积60余亩,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陈列展厅、文物库房、技术用房、服务设施、办公用房。

正在规划设计的二期工程建设面积约7000平方米,将依托“华光礁i号”沉船的保护修复及沉船中出水的近万件瓷器,重点展示与南海历史、海上丝路、地缘政治和海洋生物矿产资源等方面有关的文物和标本。

馆内设有基本陈列4个,《海南馆藏文物陈列》、《海南历史陈列》、《海南少数民族陈列》及《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对海南的历史、少数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遗存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目前已有馆藏文物2万多件。

通过琳琅满目的文物、形象逼真的布景及多媒体手段的展示,观众可以全方位、多层次、身临其境地了解和感受海南独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氛围。

馆内还先后举办了《开拓二十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成就展)》、《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风采》、《亚洲艺术水彩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国家宝藏展》、《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高新科技成果展》等近20场专题展览,共接待观众80余万人次,特别是先后成功接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以及来自12个国家地区的重要外宾共计130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使海南省博物馆成为省会海口、乃至全省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众多省内外旅游者、包括外宾纷至沓来,为海南省旅游岛的建设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