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基础类型与埋深

浅基础类型与埋深


基本形式
联合基础——相邻柱基相连; 条形基础——同一排柱基相连; 交叉条形基础——条形基础纵横两方向交叉连接。 联梁基础——一方向为条形基础,另一方向为联梁。
特点
结构特征优良、承载能力大。 十字交叉梁具有良好的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7.2.4 筏形基础
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特点:整体性好,减少相对沉降。但若地基软弱太显著时,可能造成挠 曲或倾斜。
条形基础
d a 3.5b tg
矩形基础
d a 2.5b tg
不需进行稳定性验算。 L>(1~2) H
a
b
d
(a)方案:浅基础 (b)方案:沉井 (c)方案:桩基础
(6)水文地质条件
原则:遇水时,基底应尽量放在地下水位以上;
若遇承压水时,应验算基坑的稳定性; 含承压水时,基槽槽底的安全厚度h0:
展基础,以使荷载扩散分布于扩
大后的基础底面,使之满足地基 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7.2.1 无筋扩展基础
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 组成的基础。有墙下条形基础与柱下独立基础两类。
特点
抗压性能好,但抗弯抗拉性能差。稳定性好,施工简单。设 计主要由刚性角来控制。 需要较大的埋置深度。
①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②填方区可自填土面标高算起,但若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 自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③对于有地下室情况,若采用筏基或箱基,应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若 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基,则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④对于桥梁基础,受水流冲刷的基础,由一般冲刷线算起,不受水流冲 刷的基础,由挖方后的地面算起。
7.2.5 箱形基础
当筏板基础太厚时,采用空心的空间受力体系。
结构组成:由顶板、底板与内、外墙等组成、并由
钢筋砼整浇而成空间整体结构。
特点:具有很大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能有效地调
整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防止建筑物开裂,且埋深大,具 有补偿性和抗震性,空间部分还可设计成地下室、地下 车库或地下设备层等。
7.2
浅基类型
可按多方面分类 按材料、构造、基础刚度
扩展基础
刚性基础
柔性基础 条形基础
十字交叉梁基 础
岩石锚杆基础
按构造类型
筏板基础壳体基础Leabharlann 箱形基础扩展的含义

上部结构通过墙、柱等承重构件 传递的荷载,在其底部横截面上
造成的压强通常远远大于地基的
承载能力。因此在墙、柱之下设 置水平截面向下扩大的基础-扩
(2)抗剪承载力
Vs 0.366 ft A
VS ——基本荷载组合下沿墙(柱)边缘或变阶处单位长度 的剪力设计值; A——沿墙(柱)边缘或变阶面处混凝土单位长度的面积; Ft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主要类型
(1)砖 基 础

优点: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施工简单。 砌筑方式:台阶式, 俗称“大放脚”。为满足高宽比的要
《路桥基规》按融沉特性划分为5类。
标准冻深的计算:——对于季节性冻土
zd z0 zs zw ze
zd ——设计冻深;
z0 ——标准冻深,查规范图;
zs ——土类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zw ——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ze——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城市中温度高,故城市
7.3.3基础埋深应考虑的因素
建与 筑场 结地 构环 条境 件条 件
建筑物的用途 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为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置深度
相邻建筑的基础埋深 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河流冲刷速度
(1)建筑物的用途
如有无电梯、地下室、设备基础、地下设施等,其决定基础的形式与构 造,也直接影响基础埋深d。如设置电梯处,需有至少1.4m的缓冲坑。
h0
w h 0 k
(7)地基冻融条件

原理:冻结时,土中孔隙水开 始冻结,体积增大,产生上抬 力;融化时,则情况相反。 基本原则:将基底置于当地标 准冻深线以下。 具体:先按规范进行冻土的分 类(五类),然后再进行最小 埋深dmin的计算。


冻土分类:《建筑地基规范》按冻胀性划分为5类;
T合
锚杆在高塔中的应用
7.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本原则:尽量浅埋
7.3.1 持力层与下卧层

持力层——直接支撑基 础的土层; 下卧层——持力层以下 的各土层。
持力层 下卧层

选择基础埋置深度,实质上也就是选择合适的地 基持力层。
7.3.2 基础埋深的定义与计算

定义 计算方法
基础底面至地面的距离,用符号d表示。

一般地表土层不作为持力层,为保证持力层稳定,基础埋深宜大于 1m。
(4)相邻建筑的基础埋深
新建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基础埋深; 若必须大于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的 净距。
(5)工程地质条件
▲地基上好下软,基础应尽量浅埋; ▲地基上软下好,应具体分析。 ▲对于修建于边坡顶上的基础,若坡高大于8米和坡角大于45°,必须 验算稳定性。否则,若满足:
浅基础型式总结
柱下单独基础 联合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
墙下单独基础
箱形基础
梁板式筏形基础
十字交叉梁
7.2.6 壳体基础

由正圆锥形及其组合形式构成的基础形式。 特点:使径向内力转变为压应力。节省材料 缺点:施工技术难度大,新规范已去掉。
7.2.7 岩层锚杆基础
将钢筋锚杆等材料插入基岩,并采 用灌浆处理,与岩石连成整体的基 础形式。 适用情况 承受受拉或受水平力较大的建筑、 构筑物基础。 技术要求 岩石锚杆基础对锚杆材料、锚杆插 入岩石及上部结构的长度、灌浆等 都有明确的要求,以确保锚杆基础 与岩石有效地连成整体。
7.2.2 扩 展 基 础
钢筋混凝土材料筑造的基础。 与刚性基础相比较,也称为 “柔性基础”。
特点 基本形式
抗弯和抗剪性能良好。 不受基础台阶宽高比的限制,适宜“宽基浅埋”。
柱下钢筋砼独立基础、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7.2.3 柱下条形基础
若地基软弱而荷载较大,仅采用扩展基础,有可能造成基础边缘互 相接近甚至重叠。可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
设计要求
(1)宽高比(或称刚性角)要求
bi t an Hi
式中 bi——无筋扩展基础任一台阶的宽度(mm); Hi——相应的台阶高度(mm); tan一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可按表 7.3选用。
受拉破坏点
刚性角:砼一般为45度,砖大约33.7度。
防冻措施
①地下水位以上,可于基础侧面回填中砂或粗砂; 地下水位以下可采用桩基; ②防止雨水等浸入地基内,积极防排水; ③采取构造措施,如加设钢筋砼圈梁与基础梁、控
制上部结构的长高比以加强其整体刚度;
④基底预留冻胀所需的空隙(独立基础联系梁下或 桩基承台下)。
(8)河流冲刷深度
原理:若基础太浅,而冲刷速度过大,极有可能使基础暴 露在地表。 原则:基础底面埋深必须在最大冲刷线以下。 具体确定埋深:河床抗冲刷能力、桥梁重要性和修复难易程度等
求,常采用两皮一收和二一间隔收。

垫层设置:常做100mm厚垫层,超出基底宽约50100mm,
但不计入基宽与埋深。
(2)其他材料扩展无筋基础
三合土基础:石灰:砂:碎砖(或碎石)按1:2:4~1:3:6 灰土基础:石灰和土(粘性土)按其体积比3:7或2:8
毛石基础:采用未风化的毛石作材料。
混凝土及毛石混凝土基础
(2)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受水平荷载(风荷载),或受拉、拔为主较大的基础; 考虑抗震要求:筏基与箱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桩箱与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1/20。 对于承受动力荷载的机械设备基础: 则不宜选用易振动液化的土层作为基底持力层,如饱和粉细砂。
(3)为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置深度
中系数小。
▲当建筑基础底面以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 用下式计算基础的最小埋深:
dmax zd hmax
《路桥基规》规定
基础底面应埋置在最大冻结线以下一定深度。 上部桥梁结构为超静定结构时,基底应埋置于最深冻 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静定结构也按此要求,但若冻 深过大,为减小基础埋深,可计算后将基底至于最大 冻结线以上。
最小埋深 桥梁类型
冲刷总深度 0 <3 1.5 2.0 ≥3 2.0 2.5 ≥8 2.5 3.0 ≥15 3.0 3.5 ≥20 3.5 4.0
一般桥梁 特大桥及重要大桥
1.0 1.5
柱下条形基础
联合基础
十字交叉条形基础(交梁基础)
交叉基础间加设联梁组成的交梁基础
箱基础的结构组成
§1-4 基础类型
柱下单独基础
墙 下 单 独 基 础
墙下扩展条形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