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与水文化解析

水与水文化解析

水与水文化
水与生命
水与文学
文学自诞生之初起,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与水有关的诗句可谓是俯拾即是,尤其是在那些歌颂爱情的诗句中,水更是不可或缺的诗歌素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蒹葭》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
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就是很好的见证。

江河是先人们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水和文学发生关系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水之自然波动,仿佛爱情的波澜起伏;水之浩瀚深邃,有如生活的深沉广袤。

水一方面象征着母亲般爱护和哺育后代的能力,一方面却也是人短暂生命的一个隐喻。

文人墨客们或是借水抒发漂泊无依的孤寂感,或是用水歌颂真挚纯洁的爱情,或是拿水书写绵绵无尽的满腔愁怨,或是通过水生发出青春年华即将远逝的悲叹,或是把自己心中的理想人格寄托在水中,或是在风水占星中力求能够得水为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表面看起来是写景状物的诗歌,其实却内蕴着关于水的人格理想。

水在这时被赋予了道德伦理的意义指向,成为了儒家文化的人格载体。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道德经》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水都成为一种人格力量的象征,而这种人格理想无疑对文学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抒发古人人格理想的典范作品,而文中对水的描写更是令后人称道不绝的神来之笔。

对不同的气侯时令和自然状况下洞庭湖呈现的不同景象的描写,惟妙惟肖,美不胜收。

当然古代文学中蕴含的水文化特质还远远不止这些,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的水文化在数千年更迭不断的文学中的呈现,是这短短的篇幅远不能穷尽的。

这些文字只能做一个开启古代文学中水文化的窗口,从而使得读者能够从中窥见华夏民族水文化的万千气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延伸自己的视野,看到后世文学中水文化一如既往、不绝如缕的精神特质。

水文化正如水的流动性和变化性一样,它不是历史化的定格,而是不断在随着时间的推演而愈发放射出夺目的生命之光。

水与宗教
水与节日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洗头节
每年六月,南朝鲜人都要欢度传统的洗头节。

节日这天的清晨,除了患病和残废都外,男女老少都要到河边用流水冲洗头发,以图借此除去身上的灾祸邪气。

晚上,人们还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合家高高兴兴地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一些有条件的人,还专门拾酒食到乡间寻找山泉溪流,同时在野外举行洗头宴。

明尼阿波利斯水节
“明尼阿波利斯”在印第语中意为“水城”。

世界闻名的密西西比河源头之一即在该城以北的伊塔斯卡湖。

该城周围还有其他二十二个湖泊。

水同这里的人民活生生息息相关,从而产生了水节。

水节在每年七月的十四于二十二日。

活动多达二百余项,主要有水撬滑行、海龟竞走、化装游行和焰火晚会等。

“送水节”
柬埔寨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的10月至11月举行,它标志着一年中雨季的结束和捕鱼季节的到来。

在王宫广场前的湄公河上举行的龙舟大赛是送水节最热闹的庆祝活动。

图为坐在龙舟舟头的姑娘用舞蹈手势指挥同伴们齐心合力,奋勇向前。

泰国欢度宋干节
每年4月13日是泰国传统的宋干节。

这是泰历新年第一天,也是泰国最隆重的节日。

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相互泼水,表达祝福。

为了推动“假日经济”,泰国政府将今年的宋干节庆祝活动时间延长到8天。

雨节
每年七八月旬间的一天,人们都要把神抬到无顶的围栏中,以烈日曝晒。

婆罗门教徒在神像前诵经求雨。

这就是泰国一年一度的雨节。

爱泉节
西班牙不久前在南部一山谷举办“爱泉节”,无生育的男子纷纷前往参加。

主办者说,这个山谷中有一股清泉,无生育能力的人只要喝了泉水,便能治好毛病,变成有生育能力的男子汉。

据记载,早在12世纪阿拉伯人统治西班牙时,人们就把此地泉水视为“圣水”。

15世纪,基督教徒赶走了阿拉伯人,“爱泉”遂被封闭,因为基督教不鼓励性爱。

1993年年底,人类学家阿沃莱达从一本书中发现了“爱泉”的“秘密”,因而倡议举办“爱泉节”。

但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不能不怀疑“爱泉”的“疗效”。

浴佛节
这是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又称佛诞节,时间在每年的五月二十三日。

佛寺在这一天要举行斋戒、诵经法会,以各种香浸水洗浴佛像,并供奉花卉、张灯。

信佛教的家庭也都要点灯笼,有几个孩子就点几盏。

日本、朝鲜和我国汉族地区佛教徒都庆祝此节。

加拿大艺术祭雪节
加拿大首都一年一度的艺术祭雪节,吸引着国内成千上万的艺术爱好者和世界各国的旅游者。

渥太华每年差不多有一半时间银装素裹,挺拨峻峭的山峰,多姿多态的岩石
,幽静雅致的庭院......都覆盖着皑皑白雪,加拿大人对雪的美有着特殊的感受。

艺术祭雪节每年冬天在渥太华中心区的联邦广场上举行。

主要内容是展示各种各样奇异的用雪塑造的艺术珍品:有美丽的花神降雪,有滑雪者的优美姿态;有英姿勃勃的士兵,还有爱斯基摩人房屋的模型,以及轿车、奇兽、怪物等等的塑像。

泰国放灯节
泰国有个比泼水节更浪漫的节日———放灯节。

放灯节是泰国的情人节。

每年的10月至11月期间,泰国各地的人们都会在河边庆祝。

节日前的一个星期左右,泰人就开始用草叶编织莲花灯,但现在城市里一般人都用买的了。

沿着河岸,人们把点上蜡烛的莲花灯,放到河面上祈福。

成千上万的灯火在河面飘荡。

据说,每点一盏灯可许3个愿望。

年轻的情侣们双双点灯,许下对未来的憧憬。

满载美丽未来的灯花,随波漂流远去。

伊朗跳火节:水与火的舞蹈伊朗太阳历每年最后一个星期三(公历3月中旬)是伊朗的民族传统节日“红色星期三”,其中跳越燃烧着的火堆是节日喜庆活动的重头戏,因此外国人习惯称“红色星期三”为“跳火节”。

伊朗大部分地区的水火并非势不两立。

水在伊朗人看来是圣洁吉祥的象征。

企盼来年能有如意郎君登门求婚的闺中待嫁女跳完火后拿起水罐,到泉眼或河边汲水,回来登上自家房顶,把水倾至地面,相信这样明年便会如愿以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