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课件
• 画面标志:画面边框 的客观位置不变
功能与常见问题
• 语义特点:客观、平 实,忽略画框的主观 存在。
• 常见问题:忌呆、忌 虚、忌晃、忌越轴忌 跳(后面讲)
呆板
推
• 形式:从大景别到小景别 • 方式:A利用机位推、 • B利用变焦镜头推 • 语义:看个究竟 • 注意:A重点在落幅 • B主体保持在中心位置
以上 • 二.选取具有表现力
的部分 • 三.注意构图与线条
近景
近景语义:具有代表性的局部
• 注意事项: • 一.寻找主体最具有
表现力的部分.人物 看眼睛.在一般电视 拍摄中较为常用.领 导人都须有近景镜头 • 二.力求背景的简洁, 多用长焦拍摄
特写
特写语义:这里出事儿了,请注意
• 注意 一.注意语义
• 二.避免呆板
• 三.新闻中常用
侧面拍摄
• 注意事项: • 一.一般不要太侧,否
则看不清
• 二.注意不要逆光
背面拍摄
主观视角与客观视角
• 客观性视角:旁观者的角度,最为常用,尤其在新闻拍摄 中绝大多数镜头都是客观性视角的镜头,但同学拍得最 差.其特点是固定镜头多,运动镜头少,大景别镜头多, 小景别镜头少.它的标准是稳和准.秘决是你有千军万 马,我有一定之规;任凭风动、树动而我自岿然不动。
运动:你在动
运动:我们都在动
构图:画面的形式
• 构图:拍摄中把被拍 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 素加以有机组织\选 择\安排的一种创作 活动.
• 形式元素:光线.色 彩.影调.线条
• 结构成分:主体.陪 体.前景.后景.环 境
直线构图与曲线构图
前景
静态构图
动态构图
单构图
多构图
重心与均衡
• 在平衡感的构图中, 有两个重要因素:重 量和体积.
眼 • 二.信息量最高的局
部 • 三.忌晃\忌摇\忌乱抓
一气
拍摄角度
• 拍摄高度 • 拍摄方向 • 主观视角与客观视角
拍摄高度
平角
• 语义含义:平等、客 观、公正
仰角
• 语义含义:崇高、庄 严、伟大。突出气势
俯拍
• 语义含义:对大场面 • 来说可以表现宏大与 • 气势,但对于小景别 • 来说,则容易表现出 • 个体的渺小与卑微。
俯拍:可以拍出可爱,也可以拍出可恨 所以轻易不用
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注意要点
• A.正面方向会将最真实的一面暴露出来,但容易呆板 (通缉犯一般都用这样的角度),有可能的话最好稍微侧 过来一下.
• B.正侧方向也有同样的问题.象剪影一样.主要问题是 看不清眼睛
• C.除了为表现悬念以外,背面方向尽量少用,(但这是最 容易拍到的角度,因此偷懒者常用)
• 主观性视角:同学最为擅长的一种拍摄角度。其特点是 晃晃悠悠,让人迷糊和发晕。几乎全由运动镜头组成, 且运动得极不规则。其秘决是找和拖。总在找着自己 也弄不清楚的拍摄对象。同时,不拍到筋疲力尽,绝 不停机。当然,这种镜头在纪实作品中和文艺拍摄中 很有应用价值。
客观性视角
主观性视角
运动:我在动
电视画面和电视摄像的造型元 素
第一节:电视画面与电视画面的特 性 第二节: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第三节:电视画面的信息属性与审 美属性
电视画面
• 成像原理
• 电子调整色温
• 宽容度
电视画面的特性
• 空间性: • 一. 屏幕显示 • 二.平面造型 • 三.框架结构
• 时间性 • 一.单向性 • 二.连续性 • 三.同时性
不如电影(你可以想 一下把千军万马压进 一个小盒子里的感觉) • 三.多以逆光拍摄
全景
全景语义:全面客观
• 注意事项: • 一.完整性.不要顾头
不顾脚. • 二.处理好主体与环
境的关系.不要拍出 一锅粥,不知所云. • 三.作为其它小景别 画面的基准.
中景
中景语义:重要的组成部分
• 注意事项: • 一.底线:胸以下,膝盖
第三章:固定摄影与运动摄影
• 第一节: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 第二节: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及常见问题 • 第三节:推 • 第四节:拉 • 第五节:摇 • 第六节:移 • 第七节:跟 • 第八节:升降 • 第九节:综合运动
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 固定画面:三不变的 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 面.
• 三不变:机位不变,镜 头光轴不变,镜头集 距不变.
电视摄像
主讲教师:鞠飞
第一章:电视摄像概论
• 第一节:电视摄像在电视台内的地位和作用 • 第二节:电视摄像机的发展历程和电影电视
摄像的功能演变 • 第三节:电视摄像的原理和知识构成
第一节:电视摄像在电视台内的 地位和作用
台长
节目生产部门 主管副台长
节目技术部门 节目销售部门 主管副台长 主管副台长
第二章: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第一节:电视画面景别 第二节:拍摄角度 第三节:运动 第四节:构图
第一节:电视画面景别
• 景别:被拍摄主体一 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 框架结构中呈现出的 大小和范围
• 分类:远景、全景、 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
远景语义:远取其势
• 注意事项: • 一.分为大远景和远
景 • 二.电视的表现力远
新闻部
专题部
文艺部 制作部 播出部 广告部
文字记者 摄像记者 新闻编辑 播音员 编辑 摄像 主持人 编辑\导演 摄像 制片部门
第二节:电视摄像机的发展历程和电影电 视摄像的功能演变
照相机
磁带录音 机
摄影机
电子摄像 机 录像机
彩色摄影 机
便携式分 体
变焦摄影 机
家用一体 式摄像机
专业一体 机
数字摄像 机(专业机\ 家用机)
屏幕显示带来的特点
• 色彩夸张 • 电视无纯黑 • 强光漫射 • 残像现象
框架结构
• 一.使景别成为可能 • 二.位置从绝对转化为相对 • 三.平衡的参照
电视画面的信息属性与审美属 性
• 信息属性
• 审美属性
• 画面与信息量
• 形式的美与内容的美
• 画面与格式塔
• 主观的美与客观的美
• 意义如何通过图画产 • 整体的美与个体的美 生的
• 实际上这些因素都是 人感觉和知觉过程中 将客观对象根据信息 量的大小进行加工的 一种“模式”.
• 重量在同类物中的分 别在于体积大小,体 积大的比体积小的为 重;但在不同类物中, 体积并不能决定重量.
• 总体而言.重量取决 于事物的组织性,即 负熵.
水平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
黄金分割式构图
九宫格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