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的康复及其

脑卒中的康复及其


(五)影响脑卒中康复的因素
常见的促进康复的有利因素: 1周内便开始出现一些随意运动 没有持续的视觉缺损和皮肤感觉障碍 无明显言语交流障碍 无明显情绪障碍 患者有强烈康复欲望 有良好的家庭支持
(六)脑卒中的总体预后
1、绝大多数患者肌肉功能恢复发生在中风后 1-3个月,第3-6个月仍可有一定的恢复,部分 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可持续1年或1年以上,但 不超过2年。
4、瘫痪恢复的顺序:先下肢后上肢,先肩关 节功能后手功能,拇指功能恢复最慢。
(六)脑卒中的总体预后
5、中风后1周瘫肢仍不出现腱反射,瘫肢运动 功能很难达到或接近正常程度;
中风后2周出现腱反射亢进和肌张力增高时, 若不伴有随意运动出现,瘫肢很难恢复到使用 程度;
中风3-4周后,如瘫肢肌张力仍低下,为软瘫 状态,则预后不佳。
心理精神评定
2.认知功能评定:感觉、知觉、注意、记忆、 理解、智能等;
常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 失用症的评估:运动性失用、结构性失用、意
念运动性失用(模仿、执行口头指令)。 失认症的评估:一侧空间失认、触觉失认、视
觉失认;
心理精神评定
3.情绪评定: 焦虑评定:汉密顿焦虑量表(HAHA) 抑郁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一)躯体运动功能评定
肌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 关节活动度评定 以运动模式改变为标准的评定
常用量表:
MMT肌力分级标准 肌张力分级(Ashworth量表)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身体功
能40项、身体结构5项、活动与参与51项、环 境因素30项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中患者功能训练; 言语治疗:失语、构音障碍; 心理治疗:卒中后抑郁,心理疏导、药物、音乐、生
物反馈等; 中医传统治疗:中药治疗及其针灸治疗等; 社区康复:脑卒中功能恢复长期过程,患者本人及家
属参与对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意义重大。
(四)、康复医疗小组
专业人员:康复医师、心理医师、康复护士、 语言治疗师、运动治疗师、作业治疗师;
四、脑卒中的康复
(一)脑卒中的康复机制: 发芽论:死亡脑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损伤
区周围只要细胞活着,轴突、树突和突触可重 新生长起突起,成为发芽走向损伤区,以替代 退变的轴突;轴突侧枝长芽是中枢神经系统可 塑性重要的形态学基础,一般在发病后2-6月 内完成。
替代论:脑损伤部位的功能经过训练后能由周 边周边未损伤的脑细胞代替,脑有足够的可塑 性与重建功能来替代原来的信息系统。
(三)我国的残疾分类:按残疾部位分5类
视力残疾 听力语言残疾 智力残疾 肢体残疾 精神残疾
二、康复:应用医学科学及其有关技术,使有功 能障碍的患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能力得充分发挥 的方法及过程。
(一).康复的内容:医学康复、康复工程、 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
康复医学: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与 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包括: 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预防。
家属及社会工作者; 康复工程师;
三.脑卒中的康复功能评定
对患者的功能状态及潜在能力进行评测,以确 定患者目前的功能障碍程度或残存功能及潜力, 并做出合理的诊断,以指导康复医师制定有效 的治疗计划。
功能评定通常使用量表作为评测工具。
脑卒中康复评定的内容
1.躯体运动功能评定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3.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4.步态分析 5.言语功能评定 6.心理精神评定(心理、认知、情绪)
(四)步态分析
目测分析法: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剪式步 态、蹒跚步态、慌张步态、摇摆步态、跨阈步 态、癔症步态;
定量分析法:借助器械或专门设备来观察步态, 所用分析参数:时间距离参数、运动学参数、 步态周期参数、肌电活动参数和能量代谢参数。
(五)言语功能评定
通过听、说、读、写作出评价,包括表达、理 解、复述、呼名、阅读、书写等6项。
平衡: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在运动或感受外力 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平衡的维持:正常肌张力、适当感觉输入、大 脑的整合、神经支配或抑制、骨骼肌系统等;
平衡评定内容:静止、运动、动态支撑面内、 姿势反射。
平衡评定方法:
观察:静止及动态下能否保持平衡,包括睁、 闭眼坐、站,双脚并站立,走直线,倒退走;
突触调整论:发育中的脑神经原是超额产生的, 过剩的神经原与神经原的连接有选择性,正常 情况下被抑制不起作用,中风损伤后,数小时 后被抑制而连接经过突触的强度调整,在功能 恢复上将起重要作用。
功能重组论:在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基础上, 进行功能训练,即遵循感觉可以调整运动的机 制,促进脑可塑性的发展。
(二)康复评定:
1.康复评定内容: 躯体功能评定 心理功能评定 言语功能评定 社会功能评定 吞咽功能评定 膀胱功能评定
(二)康复评定:
2.康复评定分期: 初期评定:入院初期完成(7天),了解患者功能状
况和障碍程度、致残原因、康复潜力,确定康复目标, 制定康复计划。 中期评定:康复治疗中期完成,经过前期康复治疗后, 患者功能改善情况及存在问题,修订以后康复计划。 后期评定:康复治疗结束时进行,经过康复治疗,评 定总体功能状况、效果提出返回家庭和社会或进一步 康复治疗的建议。
年病(脑卒中、类风湿性关节炎)。 营养不良 遗传因素 意外事故 物理、化学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二)国际残疾分类:
残损:结构功能缺失损(五官、肢体缺失), 为生物器官水平残疾,对策:治疗。
残疾:个体能力障碍、残弱、失能(偏瘫、耳 聋),为个体水平残疾,对策:代偿。
残障:社会能力障碍(残损、残疾限制或阻碍 个人生活、工作),为社会水平残疾,对策: 适应。
2、50%左右的中风患者可有感觉障碍,大多 数在中风后前几周可恢复,丘脑的中风感觉障 碍很难恢复且长期存在。
(六)脑卒中的总体预后
3、在中风后6个月内,约70%-90%中风患者 可以行走,30%中风患者可恢复部分工作, 24%中风患者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若中 风后4-6周手指仍不能活动,最终会丧失手功 能。
(二)脑卒中康复的原则
1.康复医疗应从急性期开始:生命体征平稳、 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开始;
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 后3个月以内,发病后6个月都是有效 期 病程1年以上,恢复的速度降低,康 复疗效差 患者肢体功能脑梗死患者病后2-3天, 脑出血1周左右
(二)脑卒中康复的原则
2、康复训练强度宜从小量开始:在不引起或 加重异常运动反应的前提下,逐渐增量,采取 少量多次,避免过度疲劳或强化异常痉挛模式。
(三)脑卒中康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禁忌症: 病情过于严重:深昏迷、颅内压过高、血压过
高、严重精神障碍。
伴有严重的合并症:严重感染、糖尿病酸பைடு நூலகம்毒、 急性心肌梗死。
(四)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
卧床期(急性期、早起):体位交换,保持良 好体位,进行被动运动,起坐训练,床上运动 训练和开始ADL训练。
(二)脑卒中康复的原则
6.康复治疗的实质:由学习和适应构成,让患 者反复练习难度分级的各种任务,以便学会 (重获)丧失的技能。
7.掌握好脑卒中康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三)脑卒中康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神志清楚,没有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 生命体征平稳,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发病3-7天内,患肢的症状不再继续发展。
(二)康复评定:
3.通过评定确定治疗目标:最基本指标:生活自理能 力恢复;其次是对家庭及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
康复治疗顺序: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最严重的、患 者感觉最痛苦和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应优先考虑。
近期目标 中期目标 出院目标 远期目标
(三)、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电疗法、运动疗法; (2)作业疗法:患者需要、有目的的作业用于脑卒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是反映脑卒中患者功能活动能力的主要指标, 完全从实用角度的评定,对病人进行综合活动 能力的测试,是康复功能评估的基本内容之。
常用量表:
改良Bartel指数量表 功能独立量表(FIM)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
(三)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检查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方 法;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查法;
失语症严重程度的评定:采用波士顿失语诊断测 验(BDAE)中评定分级进行,共分0-5级:
0级:无有意义的口语或理解能力; 1级:所有语言交流均通过片段的言语来表达,
大部分需要听者推测、询问和猜测,可交流的 信息范围有限,听者在言语交流中感到困难; 2级:在听者的帮助下,可进行熟悉话题交流, 但对陌生话题常常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使病人 与检查者感到进行交流困难;
动能力恢复差。 早期意识状态:不伴昏迷者,6个月后65%可
不同程度恢复,昏迷着则恢复慢。
(五)影响脑卒中康复的因素
年龄:年龄大的脑卒中病人,由于生理机能老 化,心肺、肌肉、骨关节等功能低下,恢复能 力较差,且常难以坚持治疗,康复效果较差。
大小便控制:有大小便失禁者,如不是由继发 膀胱功能障碍所致,则说明双侧大脑半球损害 广泛,康复也较困难。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及其功能锻炼
神经内科 张志雄
目录
一、残疾 二、康复 三、脑卒中的功能评定 四、脑卒中的康复 五、脑卒中偏瘫的康复
一、残疾:因疾病、外伤、先天发育欠缺所致的身、心 功能障碍,从而不同程度地降低或丧失正常生活、工作 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一)致残原因: 疾病:传染病(脊髓灰质炎、乙脑、脊柱结核等)、慢性病及老
坐位期、离床期:作为运动,平衡运动,起坐 训练,言语训练,认知功能训练,ADL训练, 开始作业法(OT)训练。
步行期:步行训练,上下阶梯,跨栏等,同时 行言语、认知、ADL、OT应继续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