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审定(批):审核:编制: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4)三、施工计划 (5)3.1施工准备 (5)3.2施工进度计划 (7)3.3材料、机械计划 (8)3.4劳动力计划 (10)3.5土方开挖与支护配合 (11)四、施工工艺技术 (11)4.1技术参数 (11)4.2工艺流程 (12)4.3土钉墻施工方法 (12)4.4支护桩旋挖机工艺流程 (14)4.5支护桩施工方法、技术要求 (14)4.6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16)4.7冠梁施工 (19)4.8预应力锚索施工 (19)4.9预应力锚索张拉试验 (20)4.10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 (21)4.11质量保证措施 (23)4.12施工应注意事项 (26)4.13成品保护 (27)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8)5.1组织保障 (28)5.2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及制度 (29)5.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0)5.4应急预案措施 (34)5.5本工程易出现的险情及预防、应急措施 (37)5.6监测监控与动态信息化施工 (41)5.7基坑的安全防护 (43)六、安全文明施工 (44)七、施工环保措施 (45)7.1环境管理目标 (45)7.2环境保护措施 (45)八、相关图纸 (46)一、工程概况1.1基本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拟建建筑物为一栋住宅楼,住宅楼场长约30.70m,宽约21.90m,地下两层,土0.000标高为1594.80rn,现状地面标高为1593.90m.基坑底面标高为1584.60m,基玩开挖深度约9.3m。
1.2周边环境概况依据建设方提供的“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XX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工程的施工图”,该拟建场地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从地貌单元上划分,场地地貌单元属黄河北岸Ⅳ级阶地后缘。
拟建场地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1593.42m-1594.00m。
最大高差0.58m。
场地具体环境概况见下:均为土质边坡,边坡顶部为XX,边坡高度约为24.6m,边坡坡率约为1:1,5#楼南侧距山体边坡坡脚最小处约为1m,西侧边坡坡脚距离基坑上口边线距离约12m,前期规划设计中建设单位已委托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2013.12)对南侧和西侧山体边坡,进行山体边坡支护设计,未具体施工;X楼基坑北侧距深沟5m;X楼基坑东侧为地下车库建筑场地最近距离4.7m。
建设方未提供详细基坑周边管线分布图,基坑施工前甲方应先查清周边管线分布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维护,防护措施。
1.3施工要求及技术保证条件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9.300m,为了在建筑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
1.3.1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的内容规定:⑴基坑支护的设计使用期限不应小于一年。
⑵基坑支护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①保证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②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空间。
③基坑支护设计时, 应综合考虑基坑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基坑深度等因素,按表1:0.2采用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确定: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
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表11.3.2技术方案的确定: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基坑开挖,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要求、主体地下结构要求、施工季节变化及支护结构使用期等因素,技术方案确定:桩锚、土钉墙支护结构进行基坑围护方案⑴、西侧、北侧基坑边坡选用土钉墙支护结构;⑵、西南侧选用桩锚支护结构;⑶、东南侧与地下车库联接处选用土钉墙支护结构。
1.4工程地质概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内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⑴、素填土(Q4ml):厚层0.6m,以粉土及砂石为主,含有砾石及植物根部,稍密、稍湿。
⑵、粉土(Q4al+pl):该层与砂砾及粉细沙呈互层状或透镜体。
层厚14.8~35.80m,层面埋深0.00~0.6m。
黄褐色,以粉粒为主,砂粒含量较大,土质较均匀,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映迅速,随孔深粉土层含水量增大,呈可塑~软塑状。
稍密,稍湿。
⑶卵石砾:褐红色,青灰色,场地内连续分布,母岩成份主要为石英岩、砂岩,一般粒径20~80毫米,磨圆度较好,呈圆状~亚圆状,级配一般,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局部粒径较大,为卵石,中密,厚度5.00~8.2米。
层底埋深15.4~35.8米,⑷砂岩(N):由于该层埋深变化较大,最大揭露厚度8.20m(未揭穿),褐红色,泥质结构,质地坚硬。
1.5场地地下水本工程基本风荷载为0.3kn/m2;基本雪荷载为0.15kn/m2;最大冻土深度为1.03m。
场地在勘察期间,揭露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的影响。
二、编制依据2.1《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2.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2.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62/25-3001-2000)甘肃省地方标准;2.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2011;2.5《建筑桩基坑技术规范》(JGJ94-2008);2.6《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2.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0132.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20152.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12《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2.1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2.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2.17《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GJ160-2008)2.18《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2.19《兰州五一新村六区5#楼深基坑桩锚支护设计》施工图设计2.2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现场总平面图》三、施工计划3.1施工准备3.1.1技术准备⑴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及资料进行熟悉和研究,结合现场勘察情况,重点掌握设计要求,理解设计意图,对有疑问的部分及时联系建设方和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制定质量计划、关键工序重点过程编制作业指导书、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文明环保施工措施。
⑶施工前技术交底分级进行,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将设计要求、施工方法、技术要点、质量标准、进度计划、安全措施、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分工和配合、主要施工机具的安排和调配等,连同整个工程的施工计划,向所属各施工队长及全体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底。
各施工队技术负责人将本队承担的工程项目及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劳动组合、机具配备、安全措施等向本队技术人员及全体生产班组的工人交底。
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充分了解自己应尽的具体职责。
各级技术交底都必须做好记录,作为检查施工技术措施执行情况的依据。
3.1.2施工现场准备⑴现场踏勘,掌握现场供水供电、运输路线、场地及其它设施的情况,以便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对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道、地下构筑物、原有建筑物旧基础、化粪池等进行调查,对施工可能造成影响的障碍物及时进行清除和外运,并整平场地。
⑵对业主移交的控制点及水准控制点要逐一进行检查核对并进行保护,若发现标桩不足、不稳妥,被移动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量、校对,并通知建设单位。
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平面控制点及水准控制点,其数量视现场条件和施工需要而定。
⑶组织材料进场,与供应商签订材料供货合同。
⑷按机械设备进场计划组织施工机械进场。
⑸及时与施工区周边政府部门、生产单位及有关工程管理部门联系,以求得对工程建设的支持。
对在施工中可能涉及的与其他部门有关的问题,事先联系,加强协作,合理解决。
⑹按照批准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布置现场,布设水、电线路、施工道路、搭建生产、生活临建设施。
⑺电源由甲方指定地点引入,现场施工用电电压380V,照明用电电压220V,在现场设置总配电箱,悬挂警告标志牌。
3.1.3施工生产准备⑴对进入现场的设备进行组装、调试和保养,保证开工后机械的完好运行。
⑵施工设备所应配备的易损件、配件,制定详细计划,配置要充足略有富余。
⑶对于燃油、润滑油,应在现场准备储藏,并满足消防和安全的相关要求。
⑷对于工具、修理器材、准备库房,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
⑸准备好主要专用的施工记录、测量检验、交验表格等施工技术资料图表。
⑹施工现场设置的宣传标语牌、安全标识、指示警示牌及有关工程图牌提前制作。
3.2施工进度计划基坑支护施工进度横道图:表23.3材料、机械计划3.3.1材料计划材料计划表:表33.3.2设备计划设备计划表:表43.4劳动力计划劳动力部署:挖井桩配合劳动力每天不少于6人,其余4人负责井桩边土方外运。
钢筋工每天不少于10人,电焊工4人,混凝土工8人,边坡支护作业人员12人。
劳动力计划表:表53.5土方开挖与支护配合⑴遵循分层(段)开挖,分层(段)支护的原则。
土方(每层)开挖深度为(1.5)2.0m,第五层开挖深度为1.1m,第六层人工配合清底0.3m。
⑵每层开挖后应立即支护,暴露时间不得超过48h,在完成上一作业面土钉与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70%强度以上之后,再进行下一层土层的开挖,不能一次挖成再行支护的施工方式。
⑶支护排桩边坡土体开挖,应待支护排桩强度达到75%以上之后,再进行土层的开挖。
四、施工工艺技术4.1技术参数:根据地勘报告,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表62 粉土35.80 17.0 20.9 28.04.2工艺流程支护排桩→放线定位→支护排桩施工→第一层土方开挖→第一层土钉墻放线定位、施工→放线定位→土钉锚杆机就位→钉入土钉至设计深度→土钉管内压力注浆→土坡坡面安装双向单层钢筋网片→土钉端部焊接联系构件钢筋→喷射混凝土面层→面层混凝土养护。
4.3土钉墻施工方法4.3.1土钉、锚杆长度本工程土钉设计是依据现行基坑支护有关规范及《北京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7.0版计算机软件》,基坑土钉长度表:表74.3.2土钉墻施工方法⑴土方开挖:遵循分层(段)开挖,分层(段)支护的原则。
土方开挖后,应立即支护,暴露时间不得超过48h,在完成上一作业面土钉与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70%以上之后,再进行下一层土层的开挖,不能一次挖成再行支护的施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