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羊基本知识

养羊基本知识

羊舍的建设一、羊舍建设羊舍应选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向阳的地方。

羊舍地面要高出地面20厘米以上。

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

总的要求是坚固、保暖和通风良好。

羊舍的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而定,一般每只羊要保证1.0-2.0平方米。

每间羊舍不能圈很多羊,否则很不好管理,并增加了传染疾病的机会。

羊只多时,为方便饲养管理,应设饲养员通道,通道两侧用铁筋或木杆隔开,羊吃料和饮水时,从栏杆探出头采食或饮水。

羊舍的高度视羊舍的面积而定,如果是封闭羊舍,高度要考虑阳光照射的面积。

羊舍的管理要记住“泥猪净羊”、“羊不卧湿”和“圈暖三分膘”的道理,要定期消毒。

饲养规模较大要设有保暖设备的产房,最好是暖坑。

二、运动场羊舍紧靠出入口应设有运动场,运动场也应是地势高燥,排水也要良好。

运动场的面积可视羊只的数量而定,但一定要大于羊舍,能够保证羊只的充分活动为原则。

运动场周围要用墙围起来,周围栽上树,夏季要有遮阴、避雨的地方。

三、饲槽可以用水泥砌成上宽下窄的槽,上宽约30厘米,深25厘米左右。

水泥槽便于饮水,但冬季结冰时不好,也不容易清洗和消毒。

用木板做成的饲槽可以移动,克服了水泥槽的缺点,长度可视羊只的多少而定,以搬动、清洗和消毒方便的原则。

舍内走廊宽130厘米左右运动场墙高:小尾寒羊130厘米;山羊160厘米每个羊圈面积:480×450厘米2对应每圈设一面积为80×80厘米2后窗对应每圈在脊上设一可开关风帽羊的占地面积:种公羊1.5-2.0米2/头;空怀母羊0.8-1.0米2/头;妊娠或哺乳母羊2.0-2.3米2/头;幼龄羊0.5-0.6米2/头。

羊场的样式羊舍地面是羊舍建筑中重要组成部分,对羊只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1、土质地面属于暖地(软地面)类型。

土质地面柔软,富有弹性也不光滑,易于保温,造价低廉。

缺点是不够坚固,容易出现小坑,不便于清扫消毒,易形成潮湿的环境。

用土质地面时,可混入石灰增强黄土的粘固性,也可用三和土(石灰:碎石:粘土=1︰2︰4)地面。

2、砖砌地面属于冷地面(硬地面)类型。

因砖的空隙较多,导热性小,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

成年母羊舍粪尿相混的污水较多,容易造成不良环境。

又由于砖地易吸收大量水分,破坏其本身的导热性而变冷变硬。

砖地吸水后,经冻易破碎,加上本身磨损的特点,容易形成坑穴,不便于清扫消毒。

所以用砖砌地面时,砖易立砌,不宜平铺。

3、水泥地面属于硬地面。

其优点是结实、不透水、便于清扫消毒。

缺点是造价高,地面太硬,导热性强,保温性能差。

为防止地面湿滑,可将表面做成麻面。

4、漏缝地板集约化饲养的羊舍可建造漏缝地板,用厚3.8厘米、宽6~8厘米的水泥条筑成,间距为1.5~2.0厘米。

漏缝地板羊舍需配以污水处理设备,造价较高,国外大型羊场和我国南方一些羊场已普遍采用。

这类羊舍为了防潮,可隔日抛撒不屑,同时应及时清理粪便,以免污染舍内空气。

房屋式羊舍:房屋式羊舍是农民普遍采用的羊舍类型之一,多在北方地区的平川和土质不好的地区使用。

在建造时主要从保温的角度考虑得多,羊舍主要为砖木结构,墙壁用砖或石块垒成。

屋顶有双面起脊式、单面起脊式和平顶式3种。

羊舍多坐北朝南,呈长方形的布局,前面有运动场和饲槽,在舍内一般不设饲槽。

固定式饲槽:在羊运动场的四周或中间,用水泥或砖砌成固定式饲槽。

饲槽要上宽下窄,槽底呈圆形,在槽的边缘用钢筋做成护栏,防止羊踩进饲槽,减少饲料受到粪尿污染。

楼式羊舍:楼式羊舍主要是在南方气候炎热和多雨潮湿的地区使用。

在夏季羊在楼板上休息活动,可以达到通风、凉爽、防热、防潮的目的;在冬季羊可以在楼下活动和休息。

棚舍式羊舍:棚舍式羊舍适宜在气候温暖的地区使用。

特点是造价低、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夏季可作为凉棚,雪雨天可作为补饲的场所。

这种羊舍三面有墙,羊棚的开口在向阳面,前面为运动场。

羊群冬季夜间进入棚舍内,平时在运动场过夜。

农户养羊应注意的问题养羊户间的合作农村零星养羊户,应组织联合起来,成立养羊联合体。

联合体中抽出3~5户各养一只品性好的公羊,为其他农户成员提供有偿服务;联合体也可与附近羊场建立关系,除学习养羊技术外,联合体成员的羊发情时,可到羊场接受人工授精,这样避免每一户都养公羊而造成的损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地区的养羊经验,按时给羊注射三联四防疫苗、口蹄疫疫苗等。

联合体可统一购进质量好的疫苗、统一注射防疫,统一购买驱虫药、统一使用,这样既降低消耗,又保证羊健康成长。

更新观念与技术农户养羊最大的缺点就是饲养管理水平低,不重视羊的营养及疾病的预防,尤其是在冬春饲草缺乏季节。

正确做法:在青草茂盛季节,收割饲草并晾干,堆垛保存,注意防雨防霉,到冬春季节铡碎后进行微贮后喂羊。

秋季还可青贮玉米秸秆等。

冬春季节应适时补料,空怀母羊每天补料100~150克,孕羊每天补料200~450克。

配制饲料要充分利用麸皮、甘薯渣、豆腐渣、玉米皮、玉米面等,料中按羊每公斤体重添加含铁添加剂0.05克、亚硒酸钠维生素E0.8 克、氯化胆碱0.6克、含锌添加剂0.03克、维生素D30.8克,饲料中应含氯化钠0.5%左右、磷酸氢钙2%,并适当添加赖氨酸和含铜氨基酸。

每月用药2次预防营养不良及贫血症,每次按羊每公斤体重用B12粉、复合维生素各0.8克,每次饲喂1周。

注重饲养管理及营养保健每季度驱虫1次,用阿维菌素连续驱虫2遍为1次,中间间隔7~10天,用法、用量照使用说明。

按照季节变化适时添加健脾开胃、清热解毒和预防感冒、肺热咳嗽的中药制剂。

山羊科学繁育技术要点种羊选留从产羔多且体型大、生长较快的羊群中选留公、母种羊,公羊以体型大,母羊以产羔多、泌乳量大为选种的主要指标。

配种时间可在4月初配种,当年9月初产羔;10月初再配种,于翌年3月初产羔。

羊群最好集中在45天内配种,以便集中产羔,利于管理和生产。

临产征兆母羊临近分娩期,乳头挺起,用手可挤出黄色乳汁,阴门肿胀潮红,有黏液流出,尿频,时而回顾腹部。

临产前1~2小时,母羊不愿走动,前蹄刨地,站立不安,不断努责和鸣叫。

产前准备将产房打扫干净,墙壁和地面用5%的烧碱溶液或2%~3%的来苏儿液喷洒消毒。

要求产房向阳、避风、干燥、空气流通,温度最好保持在10℃左右。

在地上铺干草,准备好接产用的剪刀、脸盆、毛巾、擦布、碘酒和照明用具等。

剪掉母羊乳房周围和后肢内侧的羊毛,用温水洗净乳房,并挤出最初的几滴初乳,再将母羊的尾根、外阴和肛门洗净并消毒。

接产接产人员在接产前应将指甲剪短,用肥皂将手洗净,穿好工作服。

羔羊出生后,应及时将其口腔、鼻孔和耳内的黏液擦净。

羔羊身上的黏液可由母羊舔净,这有利于母羊认羔。

同时要防止羔羊感冒。

脐带的断端用5%的碘酊液消毒。

产后护理母羊分娩后1小时左右,羔羊的胎衣一般会自行排出。

胎衣排出后,要及时捡走胎衣,以免被母羊吞食。

如果产后4~5小时仍未见胎衣排出,则应做胎衣剥离手术。

产后1小时左右,给母羊饮些温水,并每天补盐15克。

羊舍设计的主要参数(1) 羊舍及运动场面积应根据养羊的品种、数量和饲养方式而定。

面积过大,浪费土地和建筑材料,单位面积养羊的成本会升高;面积过小,不利于饲养管理和羊的健康。

各类羊每只所需羊舍面积如下:成年种公羊为4.0—6.0平方米;产羔母羊为1.5—2.0平方米;断奶羔羊为0.2—0.4平方米;其他羊为0.7—1.0平方米。

产羔舍按基础母羊占地面积的20%—25%计算,运动场面积一般为羊舍面积的1.5—3倍。

(2)羊舍温度和湿度冬季产羔舍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上,一般羊舍0℃以上,夏季舍温不应超过30℃。

羊舍应保持干燥,地面不能太潮湿,空气相对湿度应低于70%。

(3)通风与换气对于封闭式羊舍,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性能,能及时排出舍内污浊空气,保持空气新鲜。

(4)采光采光面积通常是由羊舍的高度、跨度和窗户的大小决定的。

在气温较低的地区,采光面积大有利于通过吸收阳光来提高舍内温度,而在气温较高的地区,过大的采光面积又不利于避暑降温。

实际设计时,应按照既利于保温又便于通风的原则灵活掌握。

(5)长度、跨度和高度羊舍的长度、跨度和高度应根据所选择的建筑类型和面积确定。

单坡式羊舍跨度一般为5.0~6.0米,双坡单列式羊舍为6.0—8.0米,双列式为10.0—12.0米;羊舍檐口高度一般为2.4—3.0米。

养殖场消毒剂的选用及注意事项消毒是养殖场重要且必需的环节,消毒方法的正确与否是预防养殖场疫病感染和控制疫病暴发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养殖场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农村养殖场户消毒意识很强,此项工作也在天天进行。

但是,真正能够进行科学消毒的并不是很多,很大一部分养殖场户对消毒的基本常识不是很清楚,往往是跟从和模仿,消毒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为此笔者对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做一下介绍。

消毒是指清除和杀灭环境和物体中的致病微生物或使微生物灭活的过程,分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

物理消毒主要指阳光和紫外线照射等。

化学消毒指用化学药品清除、杀灭和灭活致病微生物的过程。

常用化学消毒剂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1.碱类:主要包括氢氧化钠、生石灰等,一般具有较高消毒效果,适用于潮湿和阳光照不到的环境消毒,也用于排水沟和粪尿的消毒,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蚀性,价格较低。

2.氧化剂类:主要有双氧水、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3.卤素类:氟化钠对真菌及芽孢有强大的杀菌力,1%—2%的碘酊常用作皮肤消毒,碘甘油常用于黏膜的消毒。

细菌芽孢比繁殖体对碘还要敏感2—8倍。

还有漂白粉、碘酊、氯胺等。

4.醇类:75%乙醇常用于皮肤、工具、设备、容器的消毒。

5.酚类:有苯酚、鱼石脂、甲酚等,消毒能力较高,但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污染环境,价格也较高。

6.醛: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可消毒排泄物、金属器械,也可用于栏舍的熏蒸,可杀菌并使毒素下降。

具有刺激性、毒性,长期会致癌。

7.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有新洁尔灭、消毒净、杜灭芬,一般适于皮肤、黏膜、手术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8.季铵盐:新洁尔灭、度米芬、洗必泰等,既为表面活性剂,又为卤素类消毒剂。

主要用于皮肤、黏膜、手术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根据消毒效果又可分为:1.高效消毒剂:戊二醛、甲醛、过氧乙酸。

2.中效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碘(碘伏、复合碘,(皮肤、黏膜新型消毒剂)酒精。

3.低效消毒剂:新洁尔灭、洗必泰。

在选择消毒剂时通常遵循以下原则:(1)在使用条件下高效、低毒、无腐蚀性,无特殊的嗅味和颜色,不对设备、物料、产品产生污染。

(2)在有效抗菌浓度时,易溶或混溶于水,与其他消毒剂无配伍禁忌。

(3)对大幅度温度变化显示长效稳定性,贮存过程中稳定。

(4)价格便宜。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注意:1.将需要消毒的环境或物品清理干净,去掉灰尘和覆盖物,有利于消毒剂发挥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