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述一、选择/填空1、新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四个阶段:启动阶段(1949—1965 )、空白阶段(1966-1977 ).准备阶段(1978—1986 )、初步发展阶段(1987-现在);在启动阶段主要运用快速综合治疗法,其代表人物有李心天、王景和、李崇培等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于1990年11月在北京成立。
1992年9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的全国首届森田疗法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成为第一个单独举办的有关某一种治疗的学术会议。
1991年,我国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在其临床实践中的理论取向主要有:行为疗法、折衷主义治疗、心理分析、认识行为治疗、患者中心疗法。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的职责:对来访者负责、帮助的根本目标、保密原则。
3、除了需要有助人之心、敏感性及洞察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与态度之外,作为心理治疗者或咨询者仍需要注意下列问题:提高对自己的认识、治疗者与来访者交互影响关系的认识、提高对自己专业职责及专业道德的认识。
二、名词解释1、心理咨询服务:P2-3心理咨询服务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要做到这一点,这是我们根据咨询的实质的理解作出的定义。
2、心理治疗:P4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三、问答题1、心理咨询的特征:P1-2咨询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
咨询的共同的特征之二是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
咨询的第三个共同特征是他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
咨询必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咨询是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指导下的活动;咨询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活动过程。
其根本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与区别点:P5-6相同点:(1)二者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都是相似的;(4)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救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不同点:(1)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
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等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3)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1次到几次,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由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更多,经年累月才可完成。
(4)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
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
(5)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
3、对治疗者与咨询者个人的要求:P21对治疗者与咨询者个人的要求有:(1)要有帮助别人的心;(2)要有敏锐的感觉及了解心理的能力;(3)要有精神病理的知识;(4)要有丰富的经验;(5)要保持中立无私的立场;(6)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与态度。
除此之外作为心理治疗或咨询者还应该注意(1)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一方面是提高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提高对自己作为专业人员的能力的认识。
第二方面,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界限。
;(2)提高对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交互影响关系的认识;(3)提高对自己专业职责及专业道德认识。
第二章:治疗关系的建立一、选择/填空1、治疗关系的特征:独特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专业限制。
2、治疗关系的影响因素(充分条件):共情、积极关注、尊重与温暖、真诚可信,与治疗有关的其他因素(必要条件):具体化、及时化、对峙。
3、穆哥特伊德认为对峙涉及来访者3种类型的矛盾:来访者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表现之间的差异、来访者的思维、感受与其实际行动的差异,来访者的想象的世界与治疗者所看到的真实的世界的差异。
4、贝伦森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可将对峙分为:体验式、教导式、强力式、微弱式和鼓励式。
二、名词解释1、治疗联盟:P27-28一些作者认为咨询或治疗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这种联盟是为了帮助来访者以更为合适的方式思考、行事。
通过这种联盟的内化,来访者可以尝试去改变自己。
产生这种内化在于治疗者把来访者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也在于治疗者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来访者对治疗者接受自己这一点的感受有助于他提高自尊,会激励他完善自己。
2、共情检索:P34共情是指治疗者时时刻刻都应该非常敏感的,对于前来寻求帮助的每一个特殊的个体都能保持这种敏感,变换自己的体验。
这种共情是特殊的、个别的,而不是泛泛的、一般性的,是能够理解与分担对方精神世界中的各种负荷的能力,而不是进行判断和支持对方的能力。
共情要求治疗者能够进入另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那是你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那个需要你帮助的人。
3、对峙:P50-51对峙就是要指出存在于各种态度、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对峙的意义是要向来访者直接指出其存在的混乱不清、自相矛盾、实质各异的观点、态度或言行。
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治疗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P27-28治疗联盟的建立是为了帮助来访者以更为合适的方式思考、行事。
通过这种联盟的内化,来访者可以尝试去改变自己。
来访者之所以能有这种内化过程,就是在于治疗者把来访者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也在于治疗者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来访者对治疗者接受自己这一点的感受有助于他提高自己的自尊,会激励他完善自己,但有时也会试图取悦于治疗者。
这种联盟内化产生的过程包括(1)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能使来访者产生安全感,减少防御心理,认真地探索自己,理解和接受新的观点,学习和尝试新的行为方式。
(2)自尊心的提高,治疗者接受对方”坏”行为的能力,对来访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减轻了来访者对自己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为来访者接受治疗者的态度,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供了机会,自尊心的提高与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两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3)移情式的改进;移情这里是指来访者以积极尝试适宜行为的方式取悦于治疗者,这是良好的治疗关系内化的另一种产物。
这种改变式产生与相互信任的关系的基础上的移情式改进也可能变成持久的改进。
(4)认同作用,指来访者与治疗者态度的认同,认同式是对方产生变化的第三章: 会谈技术基本要素。
一、选择/填空1、心理治疗中的会谈按其作用划分可分为:收集资料式会谈、诊断(或评估)式会谈、心理治疗式会谈。
2、影响会谈的因素:来访者、治疗者、环境(场所)。
3、艾维等人列举了倾听基本技巧: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鼓励、说明、对来访者情感的放映和总结。
4、影响对方的技巧:解释、指导、提供信息或忠告等、自我暴露、反馈、逻辑推论、影响式总结。
5、会谈中的非言语性技巧:目光接触、身体姿势(语汇)、说话的语气、语调速度6、停顿作用:留下言语的余韵、求得同意、领会、加强听者的紧张状态。
7、伊根认为,一个有效的治疗者应学会倾听和理解下列非言语行为:躯体行为、面部表情、声音特征、自发的生理放映、个人的生理特征、个人的总体特征。
8、自我暴露式由焦若德在1958年提出来的。
9、史密斯的六种成分的声音现象:声音的强度、音调的分配、扩大或压缩音域、摩擦音或开朗的声音、慢速或快速的表达方式、语音节奏的加速或减慢。
二、名词解释1、自我暴露:P76自我暴露这个名词是由焦若德在1958年提出来的,它的意思式指把自己个人的有关系信息讲出来,使别人知道这样一个过程。
2、反馈:P78反馈是指治疗者为来访者提供自己或他人会怎样看待来访者的问题的特殊的信息。
三、简答1、会谈的目的的作用7P57-58心理治疗中的会谈按其作用划分,可以分为收集资料式会谈,诊断式会谈,心理治疗式会谈。
收集资料式会谈是会谈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前奏。
这种会谈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收集与来访者问题有关的资料、信息。
这类会谈为治疗之始,治疗者同时还需要注意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诊断式会谈的目的首先是要区分来访者是否适合进行心理治疗,其次是要分清来访者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什么是对方的主要问题。
同时治疗者还需注意继续建立和保持与来访者的人际关系。
心理治疗式会谈式要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改变。
这是心理治疗中耗时最多的一类会谈。
治疗者仍然要继续发展与来访者的关系。
2、指导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技巧,包括:指导言语的改变、特殊的建议或指示、自由联想式的指导、角色性指导、训练性指导。
P72-74指导被人们认为式最有影响力的技巧。
指导简而言之就是告诉来访者做某事。
指导最直接的形式是治疗者让来访者干某些事或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事。
治疗者还可能引导来访者进行想象(人本主义的治疗),指导来访者进行放松训练(行为治疗),教以某些特定的行为方式(决断训练)或使来访问者进行自由联想(心理分析治疗)等等。
指导技巧大致有1、指导言语的改变;,2、特殊的建议或指示;3、自由联想式的指导;4、角色性指导;5、训练性指导。
第四章:对象的区分和心理诊断一、选择/填空1、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特征:思维障碍、感知觉障碍、情感障碍。
2、常见的人格障碍的分型:反社会人格、偏执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分裂型人格、强迫型人格、表演型人格。
3、若按测验的目的来看,心理测验可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种技能测验、诊断测验。
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心理门诊运用较多的有:心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症状评定测验。
二、名词解释1、妄想:P98精神分裂症病人常常存在思维障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障碍就是妄想,妄想是指病人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
2、人格障碍:P100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在其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的障碍。
人格障碍也称为变态人格。
三、问答1、治疗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来访者的问题的确认和分析,这种确认和分析可能要经过下面的过程:P105-108这种确认和分析可能要经过下面的过程:1、问题2、问题形成的可能原因3、对问题的分析4、表面的问题与深层次的问题5、把问题具体化,综上所述,对来访者的问题的确认和分析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强调对深层次的问题的注意,是要治疗者不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强调要把问题具体化,是要治疗者注意事物的特殊性。
实际上,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然后决定治疗应采用的方法及主要的工作方面,是一个由部分到整体再到部分的工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