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小说、散文)高三2012-10-31 11:28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小说、散文)——小说类试卷一(分值30分,时间35分钟)标语佛牛快到轧钢车间门口的时候,新来的杨厂长忽然停住了脚步。
杨厂长看到了一幅标语,红底黄字的横幅显然是刚挂上去。
吸引杨厂长的并不是横幅的新旧,而是横幅上面的字句: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积累,才干在一线增长。
杨厂长看着标语有点眼熟,后来忽然一拍脑袋,想起来了,横幅上的那几句话正是自己昨天刚刚在中层干部会议上传达的。
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挂出来了。
杨厂长认真地回忆了一下昨天参加会议的人员。
他初来乍到,一些中层干部还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对坐在“轧钢车间”位置上的那个人,杨厂长还是有一点点印象:大约四十来岁,小眼,但透着一股子的干练。
杨厂长记得,自己讲话的时候,那个人一直记录,好像一刻也没有停,全神贯注的样子一度让杨厂长觉得这个濒临倒闭的轧钢厂还是有希望的。
现在杨厂长忽然涌起了想见见这个人的念头。
有了这样的想法,杨厂长的脚步不由得转向了轧钢车间的大门,本来这个夜晚,他只想随便走一走,了解一下生产线,可是现在他的兴趣忽然间就被调动了起来。
他觉得自己的这一趟夜查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也许是厂房过于陈旧了,白炽灯在偌大的厂房里显得并不明亮,反而有一种幽暗的感觉。
想象中的机器没有运转,几个没有戴安全帽的职工散落在长长的轧线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杨厂长看看他们,想说什么,忽然又止住了。
他对着一个大眼睛的小个子招招手,“怎么了?怎么不生产了?”小个子看看他,爱答不理地说:“不是出故障了嘛。
”“什么故障?”杨厂长追问了一句。
“不太清楚,你问领导去吧。
”小个子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你的领导在哪里?”“你去那边问问吧。
”顺着小个子手指的方向,杨厂长看到了一个值班室,透过窗户,他看到了影影绰绰的几个人影。
杨厂长没有敲门,径直推门走了进去,值班室里烟雾弥漫,刺得眼睛好半天才适应了里面的环境。
有四个人在打牌,对他的到来根本就没有在意。
杨厂长尴尬地站了一会儿,然后一个人很没趣地退出来,他围着长长的轧钢线走了两个来回。
映入他眼帘的是布满污垢的设备和一些随处可见的垃圾,而在一个拐角处他差一点儿和一个在那里小便的人撞个满怀。
退出轧钢车间的时候,杨厂长又看见了那幅标语: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积累,才干在一线增长。
杨厂长笑了笑,他觉得太有意思了。
杨厂长不甘心地从调度室要了轧钢车间主任的手机号码,但是手机一直关机。
几天之后,杨厂长让人摘掉了那幅标语,并要求各车间把现场所有的标语都摘下来。
大家感觉到那几天有些冷,风似乎变了方向。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7年第23期)1.轧钢厂濒临倒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的细节描写,分点概括说明(每点不超过6个字)。
(6分) 【此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对应大纲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
】2.小说对轧钢车间主任的外貌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对应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
】3.小说以“标语”为题有什么作用?“风似乎变了方向”有什么寓意? (5分) 【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对应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赏评价D。
】参考答案1.1.管理不善(领导不力);2.人浮于事(人心涣散);3.华而不实(只说不干)等等。
【只要符合题意、从不同角度概括而要点又不超过6个字的,均可。
每个要点,各2分。
】2. 采用了白描的手法。
(2分)。
这样写,一方面能够简练传神地突出人物性格,“干练”一词带有讽刺意味;另一方面能带来含蓄的效果,虽着墨不多,却能余味无穷。
(2分)3.小说以“标语”为题,有以下作用:(1)小说在开头、中间、结尾三次提到标语,在文中起到线索作用。
(2)暗含讥刺幽讽,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2分)“风似乎变了方向”的寓意是:轧钢厂会改变过去光喊口号的做法,将进行实实在在的改革。
(3分)【大意相符即可。
】千里马证书杨汉光国王的坐骑死了,就叫伯乐帮他挑一匹千里马。
伯乐说:“好,我这就去。
”伯乐来到千里马交流中心,租了一个摊位,挂起一条横幅,横幅上红底白字大书:“国王招聘千里马,待遇优厚。
”应聘者立刻蜂拥而来,纷纷递上证书。
伯乐接过证书,戴上老花眼镜仔细端详,每一本证书上都写着“千里马”三个字,还盖有又红又圆的公章。
伯乐说:“我要验验你们的证书是真还是假。
”他用手指蘸了一点口水,正要往一本证书上抹去,有一匹马就喊:“干什么?”伯乐说:“有些假证书上的公章是用电脑打的,虽然做得漂亮,可用的是墨水而不是印油,蘸水一抹就脱。
”那匹马骂一声:“老东西。
”一把夺过证书,掉头就走。
众马骚动起来,有的昂起头:“哞——哞——”直叫。
伯乐说:“我听这叫声就知道是牛。
还有谁是冒牌货?赶快走吧,别让我逮住送给国王治罪。
”应聘者吓得四腿打颤,纷纷抢回证书,争先恐后地逃跑。
几头冒充千里马的肥猪跑得慢,在后面连滚带爬。
冒牌的千里马刚走,就有一个背如罗锅的活物过来,自称是千里马。
伯乐说:“我看你怎么像乌龟?”罗锅背说:“请看证书。
”边说边递上一个红本。
伯乐翻开红本一看,果然写着“千里马”三个字,还有红公章。
罗锅背问:“怎么样?”伯乐说:“我要检验。
”依旧用手指蘸了口水,按在公章上使劲一抹,那圆圆的红印丝毫不损。
红公章旁边还有一个钢印,这还会有假吗?伯乐说:“想不到,你还真是千里马?”罗锅背说:“岂止是千里马,伯老师,你看我的特长。
”伯乐问:“你怎么知道我姓伯?”罗锅背说:“伯乐相马,天下闻名,我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记住你的大名了。
”伯乐高兴起来,就再次拿起小红本,翻到“特长”那一栏,高声念道:“登山渡水,如履平川。
”罗锅背及时说:“稳比快更重要。
”伯乐说:“不错不错,就要你了。
”伯乐把罗锅背带进王官,交给国王,国王吃惊地问:“这不是乌龟吗?”伯乐说:“是千里马,我反复验过它的证书了,一点不假。
”(选自《文化博览》2006年第1期)4.作品写伯乐一开始识穿众多冒牌“千里马”的作用是什么?(4分)【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对应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
】5.一个艺术形象,如果能对生活现象作出概括,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或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就说这形象具有艺术价值。
请简要谈谈作品中“罗锅背”或“伯乐”这两个形象所具有艺术价值。
(5分)【此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 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作出评价”,对应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赏评价D。
】6.有人建议将结尾改为国王最终识别出罗锅背就是乌龟,于是放逐伯乐并将乌龟处死。
你赞成这种改法吗?为什么?(6分)【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应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的第三点探究F。
】参考答案:4.反衬(2分)“罗锅背”造假有方,骗术高明,能够博得用人单位或领导的信任(2分)。
5.(1分)“罗锅背”这一形象有这样的艺术价值。
(1分)首先,“罗锅背”和众应聘者的手段和心态折射出的这样社会现实:某些人不学无术,企图通过造假手段达到目的;而有证书不代表就有真领。
(1分)伯乐相马则折射出一个社会问题:选聘人才只看文凭,不重真才实学,往往给造假者可乘之机。
这两个形象给我们启示:(1分)作为求职者,应注重自身素质提高,用自己的实际能力在社会上谋取一席之地,而不应在制假造假上心存侥幸。
(1分)作为选人用人单位,应更新观念,变注重学历为注重能力,让人才能脱颖而出。
6.我不赞成这种改法。
(1分)小说这样结尾戛然而止,能启发读者联想和思考(2分):相马不相“马”本身,而相“证书”,证书做得真,乌龟都成了千里马,伯乐居然还对它深信不疑(2分)。
国王和伯乐的对话虽然简短,却令人深思。
(1分)我赞成这种改法。
(1分)小说的结构显得完整(1分),且这样的结局更符合人们惩恶治奸的愿望(2分),造假技术再高明,只要领导者有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判断,终能识别真伪善恶(1分)。
同时给社会上一些存有投机或侥幸心理的人以警示。
(1分)试卷二(分值30分,时间35分钟)远来的和尚……冰心我叫钱清,他叫钱宓,我们是三十多年前在美国认识的。
如今他就坐在我的对面,一身笔挺的藏青色西装,皮鞋擦得锃亮,却戴着一条黄色绣着金龙的缎子领带,似乎显得俗气,这就是钱宓。
他也许看着我这一身褪了色的蓝布中山装觉得寒伧呢。
我是四十年代末期在国内一所名牌大学得了生物学的学士学位,又得了美国东部一所名牌大学的奖学金去进修的。
因为成绩还不错,得到了系主任威尔逊博士的欣赏,我跟他写了硕士和博士论文。
得到博士学位后,他又留我在系里当了他的助手。
也就在这时,我认识了我的妻子艾帼。
她是台湾人,可是对于大陆祖国的一切,十分向往。
她学的也是生物,和我接触很多,又知道我是从北京来的,总是追着我问关于北京的名胜古迹,说是“要能回去看一看多好!”她还说:她的名字本来叫“帼英”,因为热爱祖国,自己把“英”字去掉了,因为“艾帼”,叫上去就是“爱国”。
那时台湾和大陆还绝对不能来往,我本来就从心里喜欢她,就和她开玩笑说:“除非你和我结婚,我就能把你带回去。
”她红着脸打了我胳臂一下,她一向很拘谨,这种表示是她从来没有过的。
我就大着胆子,拉着她的手说:“你如和我结婚,回到大陆,就不能回台湾去了。
”她还是红着脸,低下头去说:“我台湾家里,上有兄姐,下有弟妹,我的父母是不会太想我的。
”就这样,我们在美国结了婚,一年后我们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一个叫“纪中”,一个叫“念华”,也是艾帼给她们起的名字。
也就是这时,钱宓从国内来了,他是自费留学的,也想学生物,知道系里有中国老师,便来找我,拉起同胞的关系来,亲热得了不得!但是他的英文程度很差,我就推荐一个急于找工作的女生,帮他补习。
这个女生叫琳达(她的母亲是个黑人,她长得却完全是白种人的样子,白皮肤,蓝眼睛,一头浅黄的卷发,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她便姓了母亲的姓),钱宓和她不久就恋爱上了,钱宓家里大概很有钱,因为我们看见琳达戴上了一只很大的钻石戒指。
(他们结婚后,钱宓还花了一大笔钱,把琳达的母亲送到芝加哥她的兄弟处去,因为他怕朋友看见他有个黑人的“丈母娘”。
)钱宓结婚后,两年中间也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琳达,一个叫露西,她们常到我们家来玩。
我们在家里都说中国话,琳达和露西都听不懂,因为她们的父亲,从来不教她们说中国话,哪怕是简单的一两个字!但是纪中和念华上的都是美国小学,她们可以用英语交谈。
在美国的十几年,匆匆过去了,在威尔逊博士的苦留和祖国母校的敦促下,我还是选择了回国的道路。
这时钱宓又来找我,问我能不能在我任教的这所大学里替他找个位置,他笑着说:“我听他们都亲昵地叫你‘钱’、‘钱’的,也许他们会让我这个姓‘钱’的顶了你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