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 课后习题 (理论与研究)【圣才出品】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 课后习题 (理论与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一、基本概念1.理论答:社会研究中的理论通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这些假设或命题可能属于同一层次,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层次。

大多数的理论,往往具有两层以上的假设或命题。

较低层次的假设或命题可以由较高层次的假设或命题演绎或推论而来,而这种推论所依据的则是逻辑法则。

理论有如下三种层次:(1)宏观理论,又称一般性理论。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

(2)中观理论,又称中层理论。

是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3)微观理论。

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

2.概念答: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其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来表示。

概念由定义构成,研究者正是根据概念的定义来理解和想象该概念所指示的现象的。

概念的抽象程度有高有低。

概念的抽象层次越高,其涵盖面就越大,特征也就越含糊;相反,一个概念的抽象层次越低,其涵盖面也就越小,特征也越明确。

概念在科学中的功能是:提供一种观察或勾画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方式。

3.变量答: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而那些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则叫做常量。

变量的分类如下:(1)根据变量取值的性质不同,可以把变量分为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间距变量和比率变量四种类型。

对应的测量层次分别称为定类层次、定序层次、定距层次和定比层次。

(2)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

4.自变量答: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

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并用z来表示。

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实验者主动操纵其变动的变量,即实验刺激;在调查研究中,自变量多为属性变量。

5.因变量答: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

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并用y来表示。

在实验研究中,因变量是受实验刺激影响而变动的变量;在调查研究中,因变量多为行为或态度变量。

6.中介变量答:中介变量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如图所示。

7.命题答: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命题具有不同的类型。

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

8.假设答: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

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而假设中的基本元素则是相对具体的变量;(2)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即可以通过经验的观察进行检验的。

假设的陈述方式有如下三种:(1)条件式陈述。

条件式陈述的表达形式是“如果A,则B”。

(2)差异式陈述。

差异式陈述的表达形式是“A不同,B也不同”。

或者“A不同,B 相同”。

(3)函数式陈述。

函数式陈述的表达形式是“A是B的函数:A=f(B)”。

假设的来源:常识;个人预感或猜测;现有调查资料;现有理论。

9.经验概括答: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

它是对一种由经验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者变量间关系的一般性阐述。

它适用于所研究的整个一类变量,而不是其中的某一种具体情况。

另外,经验概括所阐述的是整个一类变量的或然性,而非必然性。

二、思考与实践1.为什么社会研究中常见的理论只是某种“中层理论”,甚至只是陈述“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答:由于实践上的原因,研究者在一项具体研究中往往只能掌握数量非常有限的变量。

所以,他们在社会研究中所涉及的,通常并不是上述宏观意义上的理论,而是那种相对简单、相对具体、相对小型的理论,以及那些中观层次的理论。

2.如何衡量几种不同理论的优劣?列举实例说明。

答: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如下:(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这一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影响面或概括范围。

当一种理论的解释范围越大,说明它对多种不同的社会现象都具有解释能力,无疑比那种仅仅只对某一具体的现象有解释力的理论作用更大,因而其应用范围也更广。

(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这一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效果或精确程度。

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最为精确的理论具有更大的解释力。

这种理论的逻辑性强,概念确切,具有内在一致性,它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更令人信服。

(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这一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效率或节俭性。

对于同样的社会现象,哪种理论所用的解释变量最少、所附加的条件最少、理论本身的结构最简单,那么这种理论就最好。

3.理论的结构要素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1)不管各种理论在具体含义和层次上如何不同,它们都是由一些基本的要素构成的。

这些基本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①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其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来表示。

概念由定义构成,研究者正是根据概念的定义来理解和想象该概念所指示的现象的。

②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而那些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则叫做常量。

③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命题具有不同的类型。

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

④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

(2)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①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料”,正是经过逻辑地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理论。

②变量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③理论并不是直接由概念构成的。

直接由概念构成的是命题,而理论则是由一组命题所构成的。

如果把概念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的话,可以把命题说成是建筑理论大厦的“预制板”。

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④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如同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特殊形式一样,假设也是命题的特殊形式。

4.理论对研究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用实际研究中的例子说明理论的这些作用。

答: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如下:(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①理论的基础和背景的作用首先是从研究课题产生的角度来说的。

具体的社会研究课题有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来源:现实和理论。

许多经验研究都直接来源于理论并服务于理论。

②对于从具体的社会现实中所提出的研究课题,理论也通过提供特定的视野和概念框架来体现这种作用。

理论告诉研究者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应该去探讨什么。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在进行一项经验研究时,理论可以告诉研究者现实中哪些事实是与研究有关的,理论可以指导研究者去收集特定的事实,对于解释性研究就更是如此。

源于不同理论的不同视野关注到现象或问题的不同方面,产生出不同的相关事实,使得人们对问题或现象的认识更加全面。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在资料的分析过程中,理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看,理论通过对研究提供有显著意义的指导,通过将基本过程相似的分散结果进行合适的联系,以及通过对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各种联系提供一种解释,大大地增加了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

(举例略)5.默顿提出的经验研究对理论发展的功能是什么?结合实际研究中的例子说明其中的一个功能。

答: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认为,经验研究“至少执行四个主要功能以帮助决定理论的发展”。

他所说的这四个功能是: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廓清理论。

(1)经验研究中所获得的那些“不期而遇、异乎寻常而有关全局的资料”,常常成为某种理论的开创者。

而越是富有成效的经验研究,就越可能成为新的假说和理论的发源地。

默顿还特别强调,正是这种不期而遇、异乎寻常和有关全局的经验事实,构成了一种“偶发机遇模式”。

(2)“重整理论的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到目前为止被忽视了、但却是有着重要关系的事实上,正是这些被忽视的事实迫切要求扩展和改善原有的概念系统。

(3)经验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运用大大地拓展了研究者探索现实、建立理论和检验理论的能力。

(4)经验研究促使概念的澄清。

概念是理论建构的砖石,而概念含义的准确、清晰,则是进行理论建构的基础与前提。

经验研究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对概念进行界定,同时,经验研究还通过对所讨论的变量的选取和确定指标来澄清概念。

(举例略)6.找几篇描述性研究报告,看看报告中是如何对观察进行经验概括的。

试以其中的两个经验概括为基础,尝试建立解释它们的理论。

答:研究者首先从观察事实、记录事实入手,通过描述和解释他们所观察到的事实,形成经验概括并上升为理论。

然后在他们的理论的基础上作出预测,即对未知事物的假设,再通过观察新的事实以检验这种预测。

(举例略)7.在课堂上就上一题你所提出的理论进行讨论,比较不同理论解释的优劣。

答:一种理论解释的发展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或阶段:以归纳推理为标志的理论建构过程和以演绎推理为特征的理论检验过程。

理论建构过程以观察为起点,然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解释这些观察的理论;而理论检验过程则是以理论为起点,通过演绎推理,作出预言或预测,并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检验预言的正确性。

如果观察与现实不符,那么,不是理论解释不对,就是预言没有合乎逻辑地从理论中导出。

(具体讨论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