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服务过程

第十一章 服务过程


研究服务过程的重要性: 可以将无形服务进行有形表达 有助于服务流程的设计和管理
把服务过程当作一个独立活动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然 要求,服务企业可以通过重构服务过程的方式来改变 服务交付的途径和效率。
一项服务过程可以分成相互联系的四个部分: 技术核心、服务人员和有形支持、服务的传递、 顾客。
顾客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顾客的服务过程参与
对于服务过程的管理除了对服务人员、服务系统进 行管理外还要对顾客进行管理。 传统的提高生产率的3种方式(253页)
改善人力质量; 投资于更有效率的资本设备; 将原来由人力操作的工作予以自动化;
而提高服务业的生产率还要加上以下这条: 改变服务生产者与顾客的互动方式;
服务传递是指服务提供者与顾客之间的服务生产过
程。
服务传递所要关心的是服务的地点、接触度、设备、能力、流程 设计、实施、有形展示、布局、提供者工作状况、质量保证等。 其中关键是有形展示、服务传递中的真实瞬间、服务质量等。
(二)服务过程分类 1、三因素分类法:
标准服务
服务内容差异小,业 务简单且过程重复的 可采用标准服务
依顺序做阶段式地移动,但这种作业会受到连接不足的限制,甚 至因此造成停顿现象(比如自助餐厅的结帐员动作迟缓);但这种服
务过程也可因专门化、例行化而加快效率。
线性作业过程最适合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并且有大量的持续性需 求的服务产品。
②订单生产(250页) 订单生产过程是利用活动的不同组合及顺序提供各 式各样的服务。这类服务可以特别设计订制,以符合不
2、顾客之间的互动
(1)顾客间的友好互动 (当企业的服务流程顺畅,组织行为严密规
范,顾客之间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小,顾客就能在和谐中共享服务环 境。如健身中心、商业性体育俱乐部、书吧等,顾客会把该服务企业 当作一个长期休闲、娱乐、会友的场所) (2)顾客间的非友好互动 (顾客之间的行为偏好差异,顾客数量)
高度接触性服务:指顾客必须亲自到服务现场,并且在服务传递的整
个过程中积极的配合服务组织和服务人员工作。如电影院、娱乐场所 、公共交通、学校等 部门所提供的服务。
中度接触性服务:指顾客需要到服务提供者的场地,但是在服务传递
的过程中他们不必一直在场,或者同服务人员接触很少,目的是限于 建立关系、面对面确定问题、送来或带走需要服务的实物,或者仅仅 是为了付款。(这类服务主要是物体处理方式,主要是为了物件、财 产或其他东西服务而涉及顾客)如银行、律师等所提供的服务。
工素质; 进行战略规划; 流程再设计、服务创新; 开展市场调研;
使服务运营合理化 建立预订流程:预订与违约的问题 减少等待时间,使等待变得有趣或至少可以忍耐; 给不同的等待顾客差别待遇: 顾客的重要性 工作的紧急程度; 支付溢价
等待心理:
服务价值与顾客可容忍的等待时间成正比; 空洞无聊的感觉使等待过程更加漫长; 焦虑使等待感觉更长; 不公平的等待比公平的等待更难熬; 单独等待的时间比群体等待的时间感觉更长; 过程前的等待比进入服务过程后的等待感觉更难 熬;
服务过程中的互动性
服务过程中的互动属于社交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交活动,它具 有服务互动的目的性、服务双方的互利性、服务范围的限制性、信息 交流的制约性等特点。
1、服务人员与顾客的互动
(1)缺乏互动
(2)友好互动
(3)非友好互动 (服务人员与顾客间的误会、疏漏、矛盾或恶劣天
气、情绪、设施出故障等原因) (4)过度互动 (服务人员过度友好或顾客过度友好)
技 术 核 心
有形支持 服务人员
服务A 服务B 顾客B
顾客看不见 的后台
顾客看得见 的前台
服务营运系统图
任何一项服务都可被看作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三部分
内容:服务运营、服务传递、服务过程的管理和营销
服务运营是指服务企业的存在、发展和日常运作。
它包括服务组织目标、顾客和员工接触管理、供求关系、产品设 计、服务传递过程、质量、营销、人力资源、利润情况等,是整 个一项服务的前台和后台运作过程。 营运管理所要考虑的是,产品的生产(服务的传递)、前后台协 调、对外营销,还有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装备、利润与财务等 。
建立高峰时段的效率性例行服务
使需求多元化(影院、旅游) 利用营销手段转移需求(如使
用差别定价、提高价格、减少优惠, 在高峰需求时段尽量利用营销宣传转 移需求疏散顾客,刺激非高峰期需 求);
(只做基本工作事项) 租用或分享设施和设备;
改良服务系统(如尽可能采用设
备取代人力) 增加生产过程中顾客的参与
了解顾客习性(有助于企业在服务过程改革中做到合理性)
测试新的服务程序和设备(通过试用了解顾客的反映和评
价)
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因素(了解消费者为什么会采取
某种行为)
教导消费者如何运用服务的各种创新
利益促进及试用激励
监测并评估成效
四、质量控制(255页)
质量控制是服务过程管理和控制的又一个重点。许多适合 于制造业的质量控制原则,也适用于服务业,这些原则包括 下述三项: (1)质量控制关系到服务作业中的每一个人,也包括看得见 或看不见的各种任务; (2)各种质量控制制度应能够确保质量水平并促进质量提升; (3)以机器替代人力,尤其是取代那些例行性的服务工作, 应有助于质量控制;(医院的化验、取单) 服务企业在进行质量控制时, 可以在服务递送过程中建立质量控制标准;
服 务 过 程 分 类
服务流程 差异程度 服务作用 的客体
定制服务 物品、 资金、权益
顾客物品
公司物品
自助服务、储 蓄柜台现金业 务
人、信息
直接参与
顾客参与 服务程度
委托理财、 保管箱
间接参与
无参与
网上查询银 行余额
2、按过程形态分类(250页)
①线性作业 线性作业是指各项作业或活动按一定顺序进行,服务 是依据这个顺序而产出的。 如自助式餐厅就是这种作业顺序的标准形态,在自助式餐厅,顾客
提高顾客感知质量 (至少是控制) 满意的顾客更多
增加销售收入
改善公司形象
工作氛围改善
(二)影响服务业生产率衡量的因素(257页)
许多服务业的生产率要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天气等的影响) 服务业的生产率要受顾客的影响
很多服务产品都要顾客直接或间接参与,有效的顾客参与对产出的质量 (如减肥、保健、教育培训)和数量影响都大(准备不足的顾客)
设备,政府和保险业可能朝此方向发展; 可以极大减轻员工的工作量。
总裁的看法:犹豫
新设备对原工作流程的影响?
培训投入?
是否聘请计算机咨询师和故障维修人员?
对服务质量改进的影响? 裁员;
营销副总裁看法:不赞成
新设备不一定带来服务质量的提高,病人特
别是老年病人更喜欢与人接触,而不是复杂 的机器。
3、员工之间的互动 (它与企业的管理方式有关)
如何成功实施作业管理的变迁?
(企业所做的这些变革是否是顾客想要的改变)
某卫生组织计划引入新的设备:
安装在接待室的计算机设备,由计算机代替人员接 待病人,计算机根据病人回答的病例情况、问诊 缘由等,引导病人会见合适的咨询师。
设备情况:目前已有两家卫生组织安装了该
服务作业中可以用许多改善生产率的原则也来改善服务质量;
如机器的采用、标准化作业形式、科技的利用等
本节主要内容
服务过程的概念、分类
如何实现供需的均衡?(252页)
顾客的服务过程参与
质量控制
第二节 服务业的生产率
一、服务业的生产率
(一)定义
服务生产率:指服务企业的一种生产过程的产出相对于投
案例 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奔驰汽车销售商,在其经销 地内部设有咖啡厅、儿童娱乐区、休息室和一片 绿草地。他们还将休息室予以划分,顾客既可以 选择在一处看书,也可以到另一处去看电视。该 销售商采取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全 新的环境,以调节顾客修车时的抑郁心情。
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顾客在汽车维修时, 50%的顾客倾向于等待而不是稍后来取。受此感召, 洛杉矶的汽车销售商们也在逐步改善顾客的等待 环境。
差异也较大,企业为什么要对高度接触性服 务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251页)
二、服务业目标和产能的利用
服务的易逝性、“易腐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服务无
法库存、意味着建立库存具有很多限制。 服务作业管理中要进行的最基本决策是:
想要提供的产能水平是多少?
如何实现供需的均衡?(252页)
春运
非典下的家电卖场、冷冷清清的房交会
设备带来的可能是工作效率的提高,但不一
定会使顾客感知的质量得到提高。 组织现有的顾客满意度很高。
首席信息官看法:赞成
组织不能忽视高科技的发展,如果顾客知道
组织不能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会对组织的 能力产生怀疑; 现有的顾客满意度未必反映真实情况; 顾客不一定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
以下7个步骤可以促成作业管理变迁的成功(253页) 取得顾客信任
以实物必须在服务传递现场。
脑刺激处理方式。这种服务自然要求顾客在场,
但服务针对的是顾客的精神思维系统,是顾客的大脑 参与整个服务过程。如文娱、艺术类作品对人的感染 、影响等。
信息处理方式。指顾客所需要的各种讯息等服务,
服务由无形力量或能力的供给构成。
接触度高低不同的服务业,它们的服务过程
低接触性服务:不涉及顾客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直接接触。主要指信息
服务或通过信息处理方式的服务。其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仪器设备进 行的,如信息、邮电业等提供的服务。
服务的接触方式
人体处理方式。指在整个服务传递的过程中,顾客
必须到场参与服务过程。 (一般对人体处理方式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