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黄虹霞上饶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11教2摘要本研究应用自然观察法通过对新入园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状况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观察,并应用观察记录法、科学实验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一系列调查研究方法,探讨了新入园的幼儿离开父母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入园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研究从幼儿家庭、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以及幼儿自身的其他方面探讨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因素,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更快的发掘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更明白地认识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更客观的利用从外部环境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帮助小班幼儿更好更快的发展语言能力。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小班幼儿;家长;教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交际性和工具性。

正如柏拉图所说的那样,语言是教育的工具,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工具。

语言对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是要求幼儿在0--6岁加强听说读写的能力,还重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皮亚杰认为:社会化适应的主要工具,及惹急交往的工具是语言。

这就是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重视幼儿语言运用的能力,强调了“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的表达自己想说的事,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1]。

在儿童心里的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小班幼儿处于3---4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已经掌握了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些词语,所以小班的儿童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条件。

但是,因为每个儿童存在着个体差异,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对来说,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于幼儿愿意用语言进行交流,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表述一个事件,表达的内容可以让别人听得懂。

希望通过我这次相关的研究,让大家更客观有效的对于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做出更加准确的回应,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1.研究内容与方法1.1 研究目标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语言是最为广泛、最为公平,而为人类所共同拥有和分享的一种用来交流的能力工具。

语言表达能力则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然而,很多的大学生及身居高位的领导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畸形,这类高智商低能力的发展现象,为我们目前对孩子的教育拉响了警铃。

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涉及:幼儿自身、家庭环境、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及其他原因等因素。

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受家庭及幼儿园的影响,家园的内外环境结合可有效甚至高效的促进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决定先从这两方面入手研究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此研究过程中给出部分建议供家长及教师们参考。

1.2 研究方法及过程1.2.1 研究方法:1.2.1.1 调查对象上海市闵行区贝贝幼儿园小一班幼儿30名、小二班幼儿32名,共62人。

其中男孩32名,女孩30名。

1.2.1.2 调查方法(1)基础情况调查问卷开学两周后对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对幼儿入园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情况有所了解并且做出相应的分析,求得研究的部分结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幼儿入园前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水平、家长是否针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相对应的培养、幼儿对于语言表达的态度、家长对幼儿在园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何期望。

(2)观察记录法观察幼儿每天在幼儿园内的语言表达能力状况,将结果以列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小一班及小二班幼儿研究初期和研究末期分别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调查。

(3)访谈法对部分的幼儿进行家访,更直观的了解关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相关方面。

(4)科学实验法在幼儿小班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几近相同的幼儿,分成两组。

A组进行外在教育的干涉,探究幼儿园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B组无干涉,让其自由发展。

1.2.2 研究过程1.2.2.1 家庭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在开学最初阶段(开学的起的后两周作为幼儿调查的开始阶段,其结果视为入园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结果)我对小一班及小二班幼儿做了入园前语言表达能力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1-1 小一班幼儿入园前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百分比统计表1-2 小二班幼儿入园前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百分比统计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幼儿在入园之前,小一班与小二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相差并不是很大,从表格中可观察了解到大多数的幼儿在入园前,说普通话的频率,礼貌用语的掌握,碰到伙伴会主动打招呼,喜欢告状等方面,语言表达次数较多,即非学校的环境更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意愿。

在教学的理解,回答问题的完整性,讨论的积极性,上课认真听讲的积极性和与老师交流的意愿中,语言表达的次数较少即学校环境促使幼儿表达的意愿减少。

只有少数的幼儿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

这就很明显的得出结论,在幼儿入园之前,影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因素中,幼儿园的影响作用更大。

家庭对于幼儿入园以前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不明显。

即学校的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影响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此展开了对于父母的调查,统计对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现状的态度。

因此我对幼儿家长进行了对于幼儿现在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态度的调查,得到有78.4%的家长赞成幼儿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他们认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受到重视,尤其是在现在,大多都为独生子女,应该多多的介入,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12.2%的家长对于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表示无所谓的态度,觉得幼儿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有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有9.5%的家长则不赞成对幼儿语言表达的培养,他们则认为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各方面的成长应当顺其发展的自然状态,不应该过多的干涉,以免影响了他的自由成长。

案例一: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幼儿大部分是因为父母对宝贝的语言教育不重视,宝贝出现了不良语言习惯时未被及时纠正,因而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和发音不准、口吃等问题出现,在这种状况下,当孩子有了想要表达的意愿时,却因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阻碍,因此意愿会渐渐的减弱。

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宝贝所在的家庭充斥各种方言,没有一个通用的“语音标准”,在这个环境下,幼儿很难辨认哪种发音是正确的,因而导致开口说话相对较晚,发音也很难清楚。

随着这种说话而导致的消极心理产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就停滞不前。

倘若幼儿看到自己与别人的语言差距逐渐显露时,自信心也会渐渐地下降,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父母对于幼儿过多的包办,也会造成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

家人包办让幼儿没有表达的动力。

孩子为什么要有语言表达能力,最基本的动力是要满足自己的需要,比如喝水、吃饭、出去玩、等等。

有些家长对孩子照顾得特别周到,孩子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他们就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就帮孩子做到了。

如果这些需要和愿望不用语言表达就立即能得到满足,孩子就失去了语言表达的动力。

案例二:对于语言能力的幼儿也进行了一些调查了解。

小女孩心心(化名)由父母照顾,父母所受的教育程度较高,很注重对小公主的各方面的培养。

家长不断的学习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

对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父母从小就给她塑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经常给孩子念书听、讲故事。

在这期间,不仅培养了孩子对书的兴趣,而且孩子在听的过程中也会不知不觉地积累许多的知识,并扩大了词汇量,同时也激发孩子想要表达的愿望。

在此期间,心心的父母还通过让孩子看图讲述,或复述,概括刚刚讲过的故事等方式,直接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经常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提供一些话题,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及时进行鼓励和纠正。

1.2.2.2 教师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幼儿入园两个月后,通过对小一班和小二班幼儿在幼儿园内语言表达情况的调查,得到结果统计如下:表2-1 小一班幼儿入园两个月后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百分比统计表2-2 小二班幼儿入园两个月后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百分比统计言表达能力明显好于小二班的幼儿,小一班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各项基本都超过班级人数的92%,而相比之下,小二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统计甚至低于小一班级的8%,两个班级的幼儿几乎一整天都是在幼儿园里共同生活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如此巨大的差距,只与两个班级幼儿生活的的教学环境息息相关。

那么,又是怎样不同的教学环境造成了两个班之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截然不同的呢?我们真的需要好好透过两个班级教学环境来找出原因。

案例三:在小一班两个月的观察。

小一班的老师首先展开的工作是在幼儿入园后不久进行鼓励来的除幼儿对于幼儿园焦虑情绪。

上小班的幼儿因为刚进入幼儿园,离开了父母,面对一个看不到熟悉的家人和朋友的陌生环境,幼儿缺乏安全感而表现出异常的焦虑,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无助和反抗,或者不爱说话,因此语言表达的意愿基本丧失。

在这种情况下小一班的老师都会以鼓励和赏识的方法来帮助这些孩子,把消除他们焦虑的教育契机融入到每个教学活动的环节中,孩子们在愉悦的环境中熟悉着,慢慢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产生了想要表达的愿望。

然后在教学模式中,进行着小互动、课间游戏的模式,由此展开了口语交际的学习,形成了一个发展语言能力的大环境。

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小,语言简单,在他们的生活中,动作往往多于语言,所以小一班的老师常常采取给孩子提供教互相交际的平台,具体的做法是经常性的主持区域活动,并且活动多样化,让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会用语言来沟通,比如"过家家"、"我是小医生"、"建筑课"。

在各种活动中,幼儿语言表达的意愿得以刺激变得强烈,语言表达的兴趣就浓厚。

除此之外,老师还经常性的鼓励幼儿回家后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交流,说说自己在幼儿园的一天,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父母及时纠正幼儿表达中的错误,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案例四:对小二班的幼儿进行同期观察。

观察发现,小二班的老师在对于幼儿语言发展能力方面,并没有像小一班老师那样花很多的时间对于幼儿入园前焦虑的去除采取措施,只是简单的进行入园后的安抚。

在教学活动中,尽管一样采取多样化的区域活动教学,但是由于小二班老师个性上有些孤僻,对于幼儿在课堂提出的问题,要么不带感情色彩的回答,要么不耐烦的应付。

在教学模式中。

与幼儿互动的次数相对于小一班的次数少了很多,因此幼儿语言表达的机会就比小一班少。

通过两个班的对比观察发现,两个班的幼儿开始的语言表达能力处于几近相同的水平,但是由于后期的教育,让两个班的幼儿处于不同的教学环境。

因为环境的影响,幼儿语言表达的渴望度、所能获取的表达机会不同,就从根本上拉开了两个班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差距。

1.2.2.3 幼儿自身因素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案例五:小一班一位小男孩名叫可可(化名),从刚进入幼儿园,就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渴望,喜欢和伙伴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在同龄儿童中处于较好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