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国培的脚步,我们忙碌而充实,寒冬虽冷,我们却温暖如春,是国培让我们牵手相聚,我们在研磨中积累,研讨中成长,正所谓国培春意浓,研修快乐行辅导员寄语七模块总结 优秀作业集国培感言录 七模块之最 结束语有人说“国培”是一泓水,解我饥渴;“国培”是一座桥,联通你我;“国培”是一叶舟,伴我远航。
参与“国培”,在学习中收获,在交流中解惑,在探索中感悟,在研修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收获。
是呀,国培进行2个月了,我们已经进入第七模块了,在这七天的时间里我们能够认真聆听专家的讲座,解读赵震老师《生活中的负数》中有探究性学习的环节,仔细体味探究性学习的价值,自觉应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大家的努力取得了全员参与的好成绩,下面仅将第七模块的情况进行小结:1.全员参与自觉研修从本模块的整体情况看,经历了两个月的学习,我们对于国培已经驾轻就熟了,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主要表现在,有的老师在家里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利用晚间和假期到亲朋好友家或到网吧学习,每天学到深夜。
截止到12月8日,我班的100名学员全部登陆网站学习,参与度达100%。
有近70多名老师,每天都能上线坚持学习,很多老师为了更内化学习内容,每天学习将至深夜。
希望全体学员一如既往的,以饱满的学习态度完成后续学习任务。
2.答疑解惑研讨情浓我们班主页的“班级讨论区”是我们讨论班级事务、答疑解惑、发表自己感悟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大家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学员之间,学员与辅导教师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相互解答,便于我们及时了解学员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
在本模块的学习中大部分学员能够及时参与到研讨之中,有的老师有自己的独道见解,有的老师用案例进行说明,有的老师用理论做支撑,有的能深入浅出的进行论述。
本模块共发主题贴17条,回复研讨40多条。
令我们感动的是高文静、张凤、王琴、王文立、张影、庄德艳、李宏霞、赵长舟、姜海臣、李海艳、杨丹丹、单成英等几位老师以其优美的文字,发自肺腑的话语感染着我们,让我们觉得再苦再累也要和大家一路前行。
在此我由衷地说,有了你的参与,我们的19班才会充满欢乐和温馨。
3.认真学习成效显著本模块的作业要求是能结合观看《生活中的负数》的教学视频和课堂实录,选择并分析本课中两个以上探究环节的价值体现,并且能够做到观点鲜明,论述有理有据。
本次研讨主题倡导基于“证据”的观点和结论,这里的证据可以是你看到、听到、亲身经历的教学案例。
从上交作业情况看,大部分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每份帖子和作业都能认真去完成。
在上交的作业中,有的老师用一些实例、经历等真实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有的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并结合实践来解读。
因此本模块的优秀率达90%,在设置精华作业时,有十多名老师的作业被我设为精华贴,后因助理不让而忍痛撤去了5个,每每看一个好贴有如和一个智者在对话,每每欣赏一篇美文,自己的身心都陶醉其中,感同身受。
在第七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大家提交的作业总体表现优秀。
其中被评为精华贴的是刘旭军、刘秀文、李小丽、吴代艳、林守杰等老师,本次作业不仅符合要求,研讨题目很给力的老师有刘清艳的“从《生活的负数》体味探究性的学习”、杨丹丹的“观赵震老师的《生活中的负数》一课,反思探究学习活动”、周海青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享受“过程”的快乐”于清华的“探究活动有序有效,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邱艳娟的“探究学习,关注学生长效发展”杜力华的老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周淑荣的“探究性学习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李海艳的“开展有效探究活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赵启的“探究性学习演绎精彩课堂”、冯亚凤的“探究学习,关注学生长效发展”姜继坤的“生活中的负数》有感与我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认识和理解”等等,希望在今后的两个模块的学习中我们能以这些老师为榜样,在国培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和本领,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1.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有少数学员不能自觉在参与学习。
2.个别学员没有积极参与班级研讨,自开始学习就没有发表过感言,没有涉足过讨区。
3.在本次作业完成过程中,有的老师根本不看要求,主帖和回帖有应付现象,缺项严重,有抄袭现象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对在前几模块学习不主动的学员,要让他们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自觉向优秀学员学习,让国培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2.及时留意随时沟通关注每天学员的学习情况和登录情况,利用公告区、电话、QQ群、飞信等及时发布公告,使学员能随时的跟进学习。
3.鼓励先进,带动群体随着时间的推进,学员已感到疲惫,在此我们要引领大家向先进学习,继续坚持、坚守,将国培进行到底。
引导探究开放思维这样的教学给力由林守杰小学数学发表听了赵老师《生活中的负数》这一课例,使我感触颇深,整个知识探究的过程很值得我们学习。
新课伊始赵老师从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足球比赛、转学情况、账目结算引出本节课的教学。
赵老师选这三个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既把握了知识的本质,又有机的创设了探究情景。
教学中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记录这些情景,有的用数字记录;有的用文字记录;有的用符号、图标表示;还有的用正负号记录。
在这种情景下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真正达到了有效地探究。
教师利用这些有价值的资源适时点拨、适时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很有数学味。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欲望越来越强,最后由学生自己找到一种统一的表示形式来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于是负数的引入水到渠成。
观这节课既达到了探究的预期目的,又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
不但让学生经历了获取新知的过程,还让学生积累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经验。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不但从中有所发现,还能有所发明,甚至有所创造。
有了这样的一个探究过程,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学生对新知感兴趣,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当然是最佳了。
记得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给学生每人手中发一个年历(哪个年份都有),让学生观察每个月的天数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变开始了自己的探究,学生发现一年中有几个月是30天,有几个月是31天,还有一个二月是28天或29天。
经过学生自己不断的探究最后学生自己获取了新知。
我认为这样的教学真的是效果最佳了,确实给力。
探究性学习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由吴代艳小学数学发表《生活中的负数》这节课,赵震老师倡导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负数的引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听信息计数,记在记录单上。
(师:足球比赛,中国队上半场进2个球,下半场丢2个球;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10名同学,小明妈妈做生意,三月份赚6000元,四月份亏2000元。
)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我们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出示用正负数表示。
把负数概念的引入作为重点,让学生动手记录数据明确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把学生形成的个体认识作为生动有效的资源,使学生在对不同记录方法的分析、比较中,亲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不但建构知识(正负数用来表示相反的数),而且有活动,有体验,三维目标整体达成。
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这节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引入课题:“为了美化咱们的班级,老师想在班里养几条金鱼,同学们能设计制作出合适美观的鱼缸吗?”当一个与学生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积极踊跃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认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培养和提升。
这样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不仅知道了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还获取了学习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从课例看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由刘秀文小学数学发表赵震老师的《生活中的负数》这课堂中有三大教学环节: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赵老师都设计了一些探究性的活动。
赵老师在课堂开始之初,从足球比赛进丢球、转入转出学生数、账目结算三个问题引出负数,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学生采用文字叙述、图标、符号等在表格上表示出结果,再引导出负数,让学生知道了符号统一的必要性,这种探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了学生对负数的学前准备经验。
在接下来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赵老师又借助温度,完善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赵老师利用自制的学具温度计的操作,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了操作、思考、思维碰撞等过程,本次探究活动的价值在于:赵老师通过学生拨温度计这一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把播音、出示的量、负数与温度计上的表示的温度等有效结合起来,学生对正数、负数与0有了新的思考:零上的温度都可以用正数数表示,那零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表示;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所以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纵观这节课,达到了探究的预期目的,真正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了获取新知的过程,积累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经验,促进学生自我创新,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我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也选择一些有探究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几次效果还不错。
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四个人。
量出每个学生的身高,并根据测量的身高剪下一张纸条。
教师提出,“怎样知道四个人连起来一共有多高?”“四个人平均有多高?”然后教师说明什么是平均数。
并提出“如何求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怎样表示出这个平均身高?”学生说出可以把全班的身高加起来,然后再用总人数去除。
接着学生把表示每一个人身高的纸条贴在墙上钉的一张纸上,在平均数的地方画一条线。
发现有些在线的下方,有些在线的上方。
并分别用“-”和“+”来表示。
学生把高出来的部分剪下来,恰好可以补上低下去的那一部分。
学生感到非常兴奋,学的既主动又积极。
事实证明,这样的课堂体现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第一、老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素质提高;第二、学生经历了复习的过程,获得了复习的方法,积累了复习经验。
观《生活中的负数》谈探究性学习由刘旭军小学数学发表观摩了赵老师的《生活中的负数》这节课后,从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来看,个人感觉这堂课的设计以下两处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价值。
1、“填写记录单”这个环节就很好的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价值。
这个环节教师引导的非常好,在通过欣赏、肯定学生各种各样不同的记录方法后,教师说了学生心中的疑惑:“你用的符号你明白,他用的符号他明白,数学符号是一种数学语言,是帮助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那怎样帮助大家都明白呢?”学生于是想到了好方法“找到统一的记录方法”。
于是动态生成了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数。
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此时,不禁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
2、“让学生在温度计上表示出正负数”这个环节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