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选择任一临床量表进行自测,并对测验结果以及此量表进行评述。
我选择的是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验。
经测验后,测评结果显示如下:适应与焦虑型你的得分为高分高分者:通常易于激动、焦虑,对自己的环境常常感到不满意,高度的焦虑,不但会减低工作的效率,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易患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内向与外向型你的得分为低分低分者:内向,通常羞怯而审慎,与人相处多拘谨不自然;内向性格无所谓利弊,而以工作条件为准,如内向者较专心,能从事较精确性的工作。
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你的得分为低分低分者:情绪多困扰不安,通常感觉挫折气馁,遇到问题必须百般考虑才能作出决定;但较为含蓄敏感,温文尔雅,讲究生活艺术。
怯懦与果断型你的得分为低分低分者:常常人云亦云,忧柔寡断,受人驱使而不能独立,依赖别人的扶持,因而事事迁就,以获取别人的欢心。
心理健康因素你的得分为中等,说明你的心理健康状态中等。
专业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你的得分为中等,说明你在专业上能够取得中等的成就。
创造能力个性因素你的得分为中等,说明你的创造能力中等。
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个性因素你的得分为中等,说明你对新的环境适应能力中等。
对测验结果的评述:十六种人格因子的解释:1、乐群性人格因子得分为4分。
乐群性得分中等,既不过分孤单,也不会过分依赖团体。
你思维较慢,抽象思考能力弱。
学习与理解能力不强,难以“举一反三”。
原因可能是智力因素,也可能由于情绪不稳定,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所致。
测验说自己不过分孤单,也不会过分依赖团体说的很对,因为自己一直有个观念,就是能自己完成的就尽量自己完成,不会轻易寻人帮助;但是第二点,我不这么认为,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不错的。
第三点说我难以“举一反三”,这点也算是说的对的吧,我在生活中的确较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2、聪慧性人格因子得分为5分学习能力中等,对事情的反应速度都较好,可以胜任大多数工作。
这点的话,我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确实差不多是在中等,反应速度的话,其实比别人要慢个半拍。
3、稳定性人格因子得分为1分通常不容易应付生活上所遇到的阻挠和挫折,容易受环境支配而心神动摇不定,不能面对现实,常常会急躁不安,身心疲乏,甚至失眠、恶梦、恐怖等。
关于这个稳定性,不知道自己的得分为什么会这么低,在现实生活中,我还是能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的。
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尽管开始的时候心情会很糟糕,但是我还是能很快恢复过来,所以这一点测出来的不太准确。
4、恃强性人格因子得分为1分很谦逊、顺从、通融、恭顺,他们的行为很温和,善于迎合别人的旨意。
也可能是由于认为自己的需求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即使他们正处于十分好的境地,也经常会有“事事不如人”的感觉。
看到这个结果,我在想自己在答题的时候,可能选择了比较极端的那个选项吧。
在生活中,我是个比较好说话的人,但是不会处处迎合别人的意思,也不会总觉得事事不如人。
5、兴奋性人格因子得分为1分通常行为温顺,迎合别人的旨意;也可能即使处在十全十美的境地,也有“事事不如人”之感。
自己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安静的,这个兴奋性的测验结果跟上面的恃强性差不多,就不再多作评述。
通常行动拘谨,内省而不轻发言,较消极、阴郁;有时可能过份深思熟虑,又近乎骄傲自满;在工作上,常常是一位认真而可靠的工作人员。
前面两句说的比较对,我面对生人时,显得很拘束,很不自在,也爱多说话,但是后面的“较消极、阴郁”,我不这么认为,其实我是个比较乐观的人,在熟悉的人面前也很开朗,爱笑爱闹;说我有时会深思熟虑,还是比较对的,我做事情的确喜欢三思而后行,有时会有点骄傲自满吧,不过做事还是比较认真的。
7、敢为性人格因子得分为1分低者通常缺乏远大的目标和理想,缺乏责任感甚至有时会不择手段地达到某一目的。
我的确对未来感到很迷惘,不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但是自己本身并不缺乏责任感,我对很多事都看得比较认真,做事情也会思考之后再去做,并不会不负责任的去做什么事情,最后一点说我会不择手段达到目的,我就不懂了,我不是这么狠的人呀。
8、敏感性人格因子得分为5分你在需要判断和决策时,倾向于注意事实以及他们的实用意义,同时也意识到有关问题的情绪性后果与价值。
实际上,判断事实倾向于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取平衡。
在考虑问题时,我是会偏向于考虑问题的现实情况。
9、怀疑性人格因子得分为4分你怀疑性中等,不会过分猜忌他人,但对他人言行也不会完全相信。
幻想性一般,既不会太过墨守陈规,也不会有很离奇的想法。
怀疑性人格因子分析得很到位。
我的确不会对任何人都完全相信,除了自己亲密的朋友;但我也不会随时随地都在怀疑他人,因为那样会过得很累。
我有时候会幻想,但也不是说是个极爱幻想的人,只是偶尔。
10、幻想性人格因子得分为5分你在关注某一事件时,既关注事件的事实和细节,又会从更广阔的思路去考虑。
我考虑问题一般考虑得都比较细致,比较久远,我会想得很深入,甚至会把问题在很久以后会怎么样也纳入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11、世故性人格因子得分为2分通常先要斟酌现实条件,而后决定取舍,不鲁莽从事,在关健时刻,也能保持镇静,有时可能过份重视现实,为人索然寡趣。
我做事情并不会鲁莽行事,而是会考虑一下现实情况,在问题突发状态下,我一般也能保持镇定,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可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对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似乎有较现实的认识,能为自己的失误承担责任,能够从这些失误中吸取教训。
在实际生活中,我有时候会反省自己,因为我觉得人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安静下来回想自己近期内的某些情况,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知晓自己的不足在哪,该如何改进。
13、实验性人格因子得分为1分通常有自信心,不易动摇,信任自己有应付问题的能力;有安全感,能运用自如;有时因缺乏同情而引起别人的反感。
有时候做事,我还是比较固执的,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原本的看法,但是如果是团体合作的话,就不一样了,在团体中,我会比较容易就放弃自己的观点。
14、独立性人格因子得分为5分你力求在融合于群体及独立于群体这两个极端中寻找平衡。
在与人相处中,我希望和自己的团体相处愉快,但又喜欢独立于群体,这点分析得还是蛮准的。
15、自律性人格因子得分为2分通常愿意与人共同工作,而不愿独立孤行;常常放弃个人主见,附合众议,以取得别人的好感;需要团体的支持以维持其自信心,但不是真正的乐群者。
第一句话说的不准,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独自完成事情的人,而不是团队合作;如果是团体合作,我的确比较容易就放弃自己的个人主见,但并不是为了取得别人的好感,只是自己不太会坚持自己的主张。
16、紧张性人格因子得分为6分心境时好时坏,顺利时心情愉快,遇到挫折即烦恼不安。
心境的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好的,并不会落差很大,时起时落那样子,自己本身还是比较乐观的一个人。
遇到挫折的时候,在一开始我会烦恼不安,但是能在短时间内振作起来。
总而言之,对于这个测验结果,在我看来,大多数说的还是比较准的,像是说自己不会过分孤单,也不会过分依赖团体,行为温顺,行动拘谨,做事深思熟虑,不鲁莽行事,不过分猜疑他人,也不轻易相信别人,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现实的认识,以及力求在融合于群体及独立于群体这两个极端中寻找平衡等。
但是在某些方面,自己在生活中并不是那样,像是容易受环境支配而心神动摇不定,较消极、阴郁,缺乏责任感,以及心境时好时坏等,所以测出来的结果也有不准确的地方。
我想,这是因为题目虽然有很多,但也不可能仅仅凭这些题目,就真的能准确无误的测出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样的,测验结果存在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
还有一个原因也会影响测验结果,就是题目数量还是比较多的,有187个问题,回答者在答题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不耐烦的情绪,可能在选择问题选项的时候,选的是比较极端的选项,这也会影响测验结果。
除此之外,测验者答题时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测验结果,如果是在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下,答题就不会很认真,胡乱答题必定会导致测验结果不准确。
所以,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显示的测验结果往往与测验者本身的实际结果存在误差,但是如果测验者有认真地回答这187个问题的话,测验结果基本上还是与实际相符合的。
对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验的评述: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验是测量人们的16种基本性格特质,这些特质是影响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因素。
该测验是自陈量表,其优点是高度结构化,实施简便,计分、解释都比较客观、容易。
16PF的适用范围广泛,它是评估16岁以上个体人格特征的最普遍使用的工具之一,广泛适用于各类人员,对被试的职业、级别、年龄、性别、文化等方面均无限制。
同时,我们可以利用16PF应用于很多方面。
首先,16PF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对孩子的个性有较全面和客观的了解,老师可以据此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家长则能客观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弥补其不足之处;通过测验,学生能对自身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有效地对自己进行改进。
其次,在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借助16PF了解病患产生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从而选择适合病患的具体治疗办法,而且知晓了产生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之后,医患之间能更好地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样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16PF也可用于对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预防。
最后,16PF也可用于人才选拔和培养。
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个性特点的人去做,个性特点适应其工作需要时,不仅能提高其工作效率,也能实现其个人价值,获得较大的成就感。
同时,该测验也可以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提供参考,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但是这并不是说16PF就是一个完美无缺,没有任何破绽的量表,我们在认识它优点以及功能的同时,也要对16PF存在的不足之处有所了解。
16PF的准确度易受到解释者水平高低的影响。
由于解释者之间的水平千差万别,对同一问题的解释甚至完全不同,所以解释者水平的高低极易影响测验的准确度。
另外,16PF测验过程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被试很有可能在答题过程中作过多考虑,导致测试结果并不是被试直觉判断的选择,也有可能将答案改之又改,这都会改变测验结果,影响16PF对被试人格的解释。
除上述之外,16PF的测试题目较多,总共有187题,费时较长,易使被试产生疲劳效应,从而也会影响测试结果的信效度。
尽管16PF存在种种不足之处,但如果被试可以做到按要求认真答题,解释者可以对测验结果作出专业水平的解释,那么16PF的精确度还是蛮高的,它能很好的解释出被试的人格特征,从而能让被试有一个很好的自我认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