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对自由、平等的看法:自由应该是积极的自由;对个人主义的看法,凯恩斯还是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看法,认为它可以提高效率和保障个人自由。
充分就业的概念:充分就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常态,非充分就业才是社会经济的通常情况。
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就业不均衡。
有效需求的理论: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
国家干预的主张:一方面,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者设法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另一方面,设法提高消费倾向以扩大消费。
政府可以采用“财政赤字”的方式来调节市场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影响:1纠正放任自由主义的缺陷2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尤其是西欧福利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3对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影响:(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4对西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鼎盛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是国家财税的危机;二是滋生养懒汉的现象,相应的高税收也影响了企业家的投资意愿。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改革的三项基本原则:1制度的改革不是局部利益的调整,而是一次革命性变革。
2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政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成为综合的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3社会保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服务是一项全民性社会福利,必须由政府与个人的合作来实现。
主要措施:改善社会保险,提高社会保险的赔付标准。
1改善社会保险的目标,预防赚钱能力的丧失或降低。
2调节家庭收入,对儿童给予补贴。
实施社会保障的三种方式:为保障基本需要而实施的社会保险、为保证特殊需要而实施的国民补助、为满足基本需要以外的需求而实施的自愿保险。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险给付一律平等、缴纳保险费一律平等、统一管理、保险给付要符合受益人的基本需求、保险的全面性、保险的分类原则。
《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对战后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为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西欧国家纷纷对其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掀起了一个建设福利国家的浪潮。
提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福利体制的构想,以取代那些零散的分立的社会保障项目;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在制度设计上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种风险包括在社会保险之中;提出了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最低保障线的设想,保证所有社会成员生活在这个水平之上。
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启示1按照《贝弗里奇报告》有关社会保障普遍性与统一性的精神,我们应努力建立缴费标准、待遇水平和行政监管统一的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一个国家的经济和财政困难,不能成为推迟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由。
3社会保障需要政府责任和公民义务相结合。
4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划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协调委员会来完成。
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目的:1有助把握社会思想的发展变化2有助探寻各种社会思想的区别与内在联系3把握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规律(各国不同)4有助正确认识社会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5维护自己的社会福利权益社会福利思想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自助理念(15、16世纪-19世纪中期)1家庭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会慈善机构的服务是重要补充2家庭及慈善无法满足时,政府通过济贫法制度提供官方救助第二阶段:国家福利理念(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国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1社会救助制度2公共福利与服务制度3追求建立“福利国家”第三阶段: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柏拉图城邦的起源思想总结:整体福利观、城邦的建立是为了全体城邦成员的幸福、财产所有制是为了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亚里士多德城邦及其政体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理想状态的社会总结:1共和政体对实现公民福利有重要影响2中产阶级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直接影响3平等与正义是社会的核心价值4私有制、重视家庭及教育中国古代早期的灾害预防与救济思想:1、灾害预防:祈天消灾思想重农思想仓储思想2、灾害救济思想:赈济思想移民调粟思想减徭薄赋和节约思想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世俗性与政治性预防与救助并重伦理性空想社会主义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太阳城》《论公民义务》理想社会的福利状态:1财产公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2人人都要学习专门技艺,参与劳动,增进国家财富;3以务农为本,保证居民粮食供应充足;4进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规模;5提高卫生健康水平;6发展学术研究,推行国民教育,培养公民的知识素养,消除愚昧无知的犯罪现象。
康帕内拉——《太阳城》、《论最好的国家》一、主张公有制,实行按需分配和和谐的社会分工二、强调科学研究,重视国民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三、一夫一妻制家庭是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主张实行公妻制度。
四、注重通过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来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人类科学概论》《论实业体系》《新基督教》圣西门的“按劳分配”的社会福利观:人类发展分为五个时期:人类“开化初期”、古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中世纪神学和封建制度、封建制度解体的“过渡”时期、未来的“实业制度”。
1、社会发展的思想2、为民造福的思想主张3、“实业体系”的社会蓝图傅立叶——《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的行为方式》《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主要思想:和谐制度论欧文:1、社会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贫困的直接原因是人类劳动不值钱社会问题的真正原因在于私有制度呼吁社会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问题2、社会改革计划与理想社会制度——“公社”制度思想3、社会福利思想的空想性自由主义: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国富论》1以自由竞争实现社会福利,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市场。
2强调整体幸福3主张社会有责任关心劳动者的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4实行最低工资以保护劳动者5重视普通人民的基础教育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劳动价值论2劳动工资论3增进国家财富论4自由竞争论5国家职能论6自由贸易论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人口法则》1人口与贫困理论2现行济贫法制度的弊端3解决社会问题的三种措施:首先,完全废除现有的济贫法制度;其次,鼓励人们开垦新地,尽最大可能鼓励农业而不是制造业,鼓励耕种而不是畜牧;最后,各郡可以为极端贫困者建立济贫院,由全国统一征收的济贫税提供经费,收容各郡贫民。
二.功利主义三.边沁——《政府片论》《道德和立法原理》功利主义原则判断一种事态是否合于功利,一种行为和一项政策是否正当,标准就是它们能否增加个人或社会的幸福,并且这些增加幸福的趋势大于引起人们痛苦的趋势,这就是功利原则。
最大幸福原理(福利最大化)边沁提出了区分简单的乐苦和复杂的乐苦他认为社会利益就是个人利益的集合,因而每个人的利益的实现就是社会利益的实现,而个人幸福的总和就等于社会的最大幸福。
穆勒——《论自由》《代议制政府》《功用主义》自由论政府论功利论: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1相对人口过剩理论2国家干预3劳动立法4实行劳动保险新自由主义思潮中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1最大限度的减少国家的保障责任2市场成为社会福利服务提供的主要方式3反对以再分配为目的的社会保险制度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自由选择》《价格理论》1负所得税:划定一条收入线,收入高于这条线的人,高出的部分按一定的比例向政府交税,低于这条线的人,差额部分按一定的比例从政府得到补贴。
两个衡量标准:收支平衡的收入标准最低生活的标准2教育凭单计划布坎南——《财政理论与政治经济体系》《一致性的计算》《自由的限度》公共选择理论1政府权力不受制约会导致寻租的产生2政府干预产生福利赤字,舍弃福利国家3如果比赛规则公正,比赛结果也是公正的,国家应尽量保障公正的比赛规则,而不是进行事后再分配。
社会民主主义费边社1早期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渐进渗透2贫困问题:贫困问题是资本的少数人所有造成的结果、也是社会不平等和剥削制度带来的结果、土地的不平等所有也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办法:主要办法是把土地所产生的地租以及资本所带来的利润当作公共的或社会的财富用到公共事业上3失业问题4工厂法、最低生活标准及其他对功利主义的评价边沁和穆勒的功利主义学说,都是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一切人的集团的利益”等增进社会总福利、超阶级的功利主义口号下提出来的,其实质是为资产阶级自由竞争、自由剥削做辩护。
当然,功利主义思想也有极大的局限性。
它们都存在将人的幸福物质化和庸俗化的倾向。
但是他们有关政府职能的定位、国家立法原则等方面的论述,对后人还是颇有启示的。
对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1、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将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
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分别对私有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揭露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虚伪性。
2、理论上提出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更为深刻,更触及根本。
3、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4、这一时期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比较完备的时期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评价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有许多值得重视的思想。
它强调最低工资必须保障工人及其家庭的基本需要;它主张建立守夜人式的国家,尽量减少政府机构和行政环节,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国民财富;看到了国家与市场之间的矛盾,认为过于庞大的政府国家机器会导致经济效率递减,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并造成政治腐败。
古典政治经济学不仅在经济学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在近代以来的社会福利思想发展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古典经济学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立场反映了欧洲自宗教改革以来强调劳动、反对懒惰和反对国家救助穷人的自由主义倾向。
其次,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是西方现代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开端。
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主义新历史学派:对德国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流派强调精神的作用推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提倡实行有效的社会政策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出现的理论基础激进自由主义:英国激进自由主义认为自由具有有限性和可共享性主张国家对社会经济与生活实行干预把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加剧归因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主张社会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个人而应靠国家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