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情况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情况

附件1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情况
一、集体基本情况
集体名称: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
集体性质:事业单位
集体人数:15
集体所在行政区划:东城区
集体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集体所属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
集体负责人姓名:曾朝辉
二、主要先进事迹
北京自然博物馆在接到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通知后,馆领导十分重视,迅速成立了以李健文书记为组长、标本部为主体的藏品普查工作小组,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商量工作方案,并认真布置了相关工作。

经过近2年的努力,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于2016年6月前,确认上报藏品照片185368件/套,出色的完成普查任务。

推进的工作效率如此之高,总结经验如下:(一)馆领导对藏品账目清查和藏品数字化工作的重视
2008年开始清点核对馆藏标本,到2010年已全部完成账目清点,账物相符,账目清楚。

2013年申请并获批北京市财政专
项《北京自然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搭建起藏品数字信息管理平台,在开发过程中获知国家文物局将启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充分考虑了可移动文物普查指标,所有藏品均已录入到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中。

2014年12月19日北京自然博物馆在中国文物信息中心上传藏品账目185368号,260000件,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完成藏品数据全部上报系统的博物馆。

早在博物馆的十二五规划里已经制定了每年拍摄10000件藏品的工作目标,2013年完成了藏品摄影室的建设,在2014年北京市财政专项《北京自然博物馆藏品数字化采集加工》的大力支持下,拍摄馆藏标本15200件,照片数量:37966张,照片容量 1.8T。

领导高度重视,全力从软件、硬件上支持藏品数字化、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需求,这是保证此次文物普查数据采集能按时顺利完成并上报到数据平台的关键因素。

(二)普查工作组制定了完善的工作流程和采集标准。

普查小组根据自然博物馆藏品特点,按标本类别分成了六组植物组、昆虫组、化石组、鸟类假剥制标本组、液浸标本组、兽类标本组,每组人员由1名藏品保管员、1名摄影师、1-2名摄影助手、1名后期修图师组成。

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鸟类假剥制作组和昆虫组,在保证标本安全的情况下,又加派人员增加拍摄组,多组同时进行。

最高纪录是一天各组拍摄标本总件数就3669件。

每天这么大量的标本拍摄量,为了确保标本的安全和拍摄质量,普查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工作流程:藏品挑选、办理出库、拍摄前的清洁和整姿、藏品核对、尺寸测量、拍摄照片命名、
后期修图、数据核对、录入系统。

每天收工前检查当天的数据,统计拍摄标本数量,每周向普查小组长汇报本周工作完成情况。

在整个普查过程中没有出现标本丢失、损坏的现象。

(三)注重项目管理,确保采集质量。

为了确保拍摄质量,在启动数字化采集项目前,多次请北京博物馆摄影协会的祁庆国研究员和故宫博物院的胡陲研究员前来为北京自然博物馆参与普查的摄影师进行指导培训,培训合格才能上岗。

定期召开工作经验总结会,讨论普查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摸索出来的经验,简化流程,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

比如为了确保采集数据的安全,要求普查小组将每天拍摄的照片录入到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中,上报时从数据库中批量导出,确保数据安全和准确。

在普查工作小组和数字化采集加工中标服务商共同努力下,2015年共投入工作人员38人,历时10个月,拍摄标本170368件。

(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北京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接近20万号,藏品数字化是从零开始,要在2年多的时间内拍完,这是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普查任务必须完成,北京自然博物馆普查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清楚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意义重大,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每天中午尽量少休息,下班加班一小时,每周末加一天班。

时间长,任务重,这对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个考验。

在完成普查工作之外,藏品保管员还要完成馆内展览标本的提取、研究人员
查阅标本的工作,这其中要付出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

工作开始之初,每天摄影工作室内闪光灯不停地闪,工作小组的同志们眼睛红肿,影响工作进度。

考虑工作实际需要,北京自然博物馆为工作组的成员购置了太阳镜,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工作顺利进行。

(五)充分考虑自然类藏品特点开展普查工作
在制定普查工作方案时,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每位藏品保管员都达成一致,那就是此次普查任务固然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证今后少返工,少重复提取标本,要做数据测量、拍摄照片等工作要尽量一次完成。

因此为了让拍摄的照片即能满足普查的需要,同时又能满足今后科学研究的需要,每一门类标本的照片需要拍摄的角度都要求基于各个门类藏品的特性制定,而且要带比例尺、色卡、藏品标签。

比如昆虫标本,要拍摄正面、腹面、侧面三个角度;螺类标本,要拍摄螺壳口、背面、螺尖;鸟类化石,除了拍摄整体照片外,还要根据研究需要,拍摄头部、四肢、爪等细节。

结合普查工作,还要求为每件标本增加了条形码,便于今后提高藏品管理效率。

(六)普查成果显著
普查任务的完成,再一次彻底清查了馆藏标本,账物相符,实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所有藏品的数字化,利于藏品保管,减少不必要的查阅提取,便于藏品研究、展览策划、科普活动,提高了藏品管理的效率。

而且普查过程中摸清馆藏标本的实际保存情
况,将对今后有制定有效的标本维护计划起到指导作用。

另外普查所拍摄的照片对北京自然博物馆2016年博物馆纪念品开发、馆藏标本图册编辑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普查工作的成果,将对今后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