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作者:陈卫洋指导教师:张丽内容摘要:本文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市区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列举归类合肥话中的常见词汇,制作了合肥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
调查发现: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合肥方言中单音节词比普通话要多,合肥方言词汇具有轻声和连音现象;合肥方言中用“子”作后缀的词很丰富,且方言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手法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同时给合肥方言的研究带来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汇;调查一引言(一) 合肥及合肥市概况1.合肥的历史地理概况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安徽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早在夏商时期,境内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经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部落群体。
春秋时期,合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皆胜淮左”。
西汉时,合肥置县,东汉建安中(约200年),合肥为扬州治所。
自此后,历经1700余年,合肥一直为州府治所,名都要邑的地位始终未移。
三国时期,合肥曾为三国魏国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魏吴双方围绕争夺合肥的制控权,曾数战于此,以致使这块土地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
当年曹操点将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跃马飞骑桥的故事,仍为今人津津乐道。
合肥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自古人才汇兴,贤达代出。
包拯之后,见之于史志的历代合肥籍风云人物有余阙、陆遐龄、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范鸿仙、吴旸谷、王正藩、段祺瑞、卫立煌、崔筱斋、蔡晓舟、孙仲德、杨振宁等数众。
[1](P1-2)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
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
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
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铁矿石、石棉、瓷土、石墨等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肥东的东南和长丰的西北部。
全市土地面积7266平方公里,占安徽省总面积的5.2%,其中,市区面积458平方公里,所属长丰、肥东、肥西3县面积6808平方公里。
合肥市总人口为348.7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88.1万人,市属三县人口260.6万人。
[1](P10-11)2.合肥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目前我们认为,从语音特点来看江淮官话形成于唐宋之际 [2](P 183),那么合肥方言的形成应该是同一时期或略晚一些。
此外合肥历史虽久,但却没有底子,老合肥人现在不是这个城市的主要部分,大多数居民都是迁入不久的新人,因此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具有一些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在词汇方面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3]合肥方言的范围包括合肥市、肥东、肥西、舒城、六安等地 [4],但上述地区的词汇在发音和语法上各有各的特色,既互相联系,又有一些区别,而我们常说的合肥话主要指的是合肥市区内合肥人所说的话。
同时,合肥方言还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其中市区60岁以上人所说的合肥话比较完整保留了合肥方言的特征,30岁以下的青年人所说合肥话保留的方言特征则相对较少,开始向普通话靠近。
[5]近几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为了便于交流,普通话较为普及,以致方言成分大大减弱,只有离市区不远的郊区保留着纯正的合肥话,因此本次调查在合肥东郊展开。
(二)合肥市方言的语音概况合肥市古称“庐州”,解放后成为安徽省省会。
自古以来,合肥都是江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合肥方言区也成为江淮官话中的一个重要分区,除合肥市区及三县以外,周边县市方言也与合肥话有着相近或者相同之处。
对合肥方言的音系说明如下:[1](P3282-3283)1、声母。
合肥方言声母共21个,包括20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
如下所示:P 玻 p 坡 m 模 f 佛t 德 t 特 l 纳勒ts 低资鸡 ts体此起 s 私希t知t 痴诗日安t 九t 秋休k 哥 k月注:(1)合肥话不分n和l声母,这里统作l。
(2)t、t、、部位较后,阻塞也较紧。
(3)零声母的韵字,舌尖摩擦较强,严式可标作[z]2、韵母。
合肥方言共有42个韵母,如下所示:资鸡支 i 爷 u 乌 y 雨ɑ巴 iɑ亚 uɑ蛙E太 i E街 u E歪悲 u威 y靴猴 i油坡多科ã邦 iã将 uã光安展 i烟 y圆搬砖ən 根庚 in 金京 uən 滚 yn 军永əŋ蒙中 iŋ穷荣八百 i甲接 u袜握 y脚ə直不 iə急 uə谷 yə育3、声调。
合肥方言有5个声调(不包括轻声),如下所示:阴平 212 天高山阳平 55 唐平人上声 24 古草老去声 53 件放事入声 4 出白月(三)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的意义合肥自古就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及“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历为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正是因为这样,合肥方言词汇的调查对于合肥古老历史的调查和研究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今日合肥,是沿海之腹地、内地之前沿、“泛长三角”经济区天然成员,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覆盖中国东、中部7省1市。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合肥开始政府干预,推广使用普通话,合肥话在这种条件下开始消亡,特别是市区已少有人会说标准的合肥话。
因此,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问题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到了2004年,在国际世界语大会上,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先生在谈到汉语方言时说:“方言是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基础,比如中国数百种地方戏曲和说唱形式都是以当地方言为依托的。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情结,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6]所以,调查研究合肥话的词汇对于保护方言具有指导性意义。
近几年来,合肥话似乎有重振之势,街上网上处处可以听到合肥土话的RAP 《挖芋头》,满口地道合肥方言的徐世银先生坐到了《大话娱乐》栏目主持人的位置上,方言剧《我爱饭米粒》也搬上了电视银幕,受到电视观众的热捧。
[7]由此看来,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对于显示语言的多样性和增加民众对语言文字的乐趣同样具有帮助作用。
另外,研究方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和对应规律,不但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意义,对在方言区工作的外地人掌握方言,密切与当地群众的联系也有重要意义。
[8](P187)随着合肥开放程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合肥创业、安家,研究合肥方言能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合肥这个大家庭中来。
二合肥方言词汇调查表(一)具体操作方法本次调查的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市图书馆和有关资料室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同时对合肥市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并做好相关记录,收集大量合肥市常用方言词汇,结合调查方向、参考资料和文献,进行归纳、分类、整理,作出合肥方言和普通话对照一览表。
在特定语境中列出普通话和合肥话调查词汇;有音无字或者本字有待考证的,用“□”表示,并用国际音标注音;本调查表只列出字音差别较大的词汇,其它则不列举;有在调值方面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则标出调值。
对于可能出现的一些有音无字的语词,本文则借鉴董同酥先生《四个闽南方言》中的方法,请调查者相互对话或者说故事、背童谣,从而记录、录音,进而用音标写出来。
(二)合肥方言词汇和普通话对照一览表[9](P 15-138)左照三合肥方言词汇特征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得出合肥方言词汇的若干特征,由于合肥方言区属于江淮官话的一分区,合肥方言的词汇特征就具有江淮官话的共性,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中间发现一些合肥方言自身所带有的特性。
下面就从语音和词汇语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一)语音特征1、合肥方言中的声韵调配合关系。
合肥方言中开口呼韵母有p 、p ʻ、m 、f 、t 、t 、l 、ts 、ts 、s 、t 、t 、 、 、k 、k 、x 、零声母字,例如:本旁毛飞东团楼再剃色中船沙让格口海二。
齐齿呼韵母有p 、p 、m 、t 、t 、l 、t 、t 、 和零声母字,例如:标片民笛铁列家秋雄样。
合口呼韵母有p 、p 、f 、t 、t 、l 、 ts 、ts 、s 、t 、t 、 、 、k 、k 、x 和零声母字,例如:布铺夫夺脱落足粗缩主床水弱瓜快黄弯。
撮口呼韵母有l 、t 、t 、 和零声母字,例如:略脚群靴元。
此外合肥方言声韵调配合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不送气清塞音声母以及清塞擦音声母没有阳平字;第二,带有喉塞音 尾的韵母只有入声字。
2、合肥方言词汇中有许多变调现象。
合肥方言在音调方面也有其特点,如将合肥方言的5个单字的音调进行各种情况的两字词的组合,那么组合后的词中,字的调值就会发生改变,主要的改变形式有以下五种:第一,阴平加阴平的情况(212+212),在这种情况下,前字调变12,后字调变21,例如:机212 12关21221。
第二,阴平加其他调(212+?),那么前字调就变为21,而其他字调则不变,例如:青212 21年55 、鸡212 21蛋53。
第三,其他调加阴平(?+212),在这种情况下后字调变为21,例如:农55 村212 21、电53 灯21221。
第四,遇到上声加阴平、上声加上声、上声加入声这三种情况时,前字调由24变为33,后字调则保持不变,例如:老34 33婆55 、紫24 33色 4。
第五,遇到上声加阳平、入声加上声以及入声加入声的情况时,前字调变为21,并且失去入声韵尾Ɂ,后字调值仍保持不变。
例如:“角色”一词中,“脚”原调值为4,而在整个词中,“脚”的调值就变为21,音标末尾的“Ɂ”被省去;而“色”的调值则仍是4,没有变化。
3、合肥方言词汇中的轻声现象。
在合肥方言的一些特定的词语中,某个字可能会读成轻声,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情况。
第一,助词“的、地、得、着、了、过”读轻声,例如:合肥的、你的、狠狠地、疼得要命、忙着、看了场电影、到过合肥。
第二,语气词“咾、唻、啵、哻”等读轻声,例如下雨咾、快走啵。
第三,表示方位的“上、里、下”等读轻声,例如:天上、家里、底下。
第四,作为一个词的后缀的“子、头、们、个”读轻声,例如:沫子、老鼠子、里头、他们、大前个。
第五,在亲属称谓词中,有叠音的,那么后面的一个音节就读轻声,例如:爹爹、奶奶、哥哥、舅舅。
第六,单音动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读轻声,例如:看看、拍拍、闻闻。
第七,在合肥话中有一些口语双音节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这些词后一个音节也读轻声,例如:眼睛、后年、蜘蛛、咳嗽、晓得。
总体上说,合肥方言词汇中轻声字读音的情况都是在阴平、去声字后为21弱短调,在阳平、上声、入声后,为42弱短调,这种读法是合肥方言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4、合肥方言中的合音现象。
这是合肥方言中既独特也有趣的一个现象,指的是在合肥话中,有一些因为急说而形成的,将两个字音连说成一个音节的合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