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
文本探究:
1、在莫言的笔下,过去的年有哪些特点?分 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美食的诱惑、神秘的气氛、 纯洁的童心。
2、阅读第3段,思考: 对于过年,大人、孩子的态度是否一 致?为什么?
孩子盼望过年,因为那意味着又长了一 岁,又向自己生命中过程中的辉煌时期 进步;大人不喜欢过年,因为在困难时 期,过年意味着一笔开支,意味着正向 衰朽的残年滑落。
3、阅读第四段,思考: 作者为什么会向往“施粥的盛典”? “我经常幻想着我就在等待着领粥的队 伍里,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 满了欢乐。”表现了怎样的含义?
•
幼年时的作者,还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没有意识到解 放前庙里或慈善大户的施粥行为是为了解决穷人们的温饱问 题,只想到用巨大无比的锅去熬腊八粥,众人饿着肚子,冒 着寒风,排队焦急等待是一个盛况,所以幻想自己也能加入 盛典中,可以暂时忘却饥饿和寒冷,但内心却是欢乐的。 • 补充“腊八粥”的相关知识: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 粥”,传自印度。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 清朝为盛。各地有不同的做法,北方尤其讲究。搀在白米中 的食物一般有:红枣、莲子、核桃、桂圆、红豆、白果、花 生、杏仁、松仁、榛子等。腊八粥熬好后,要先祭神敬祖, 然后赠送亲友,最后全家一起食用。 • 归纳:对孩子们而言,在腊八这天的乐趣也许更多的是 来自美食的诱惑。
春
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 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 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 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 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提问】:文中写到了过年前后的几 个日子,分别是什么? 【提问】:每个日子对应的内容分别 是哪些段落?这其实是文章主体部分 的层次。
通观全文,文中写到了过年前后的哪几个 重要日子?
腊八 辞灶日
除夕
春节
•
在每个习俗里分别写了那些事? 完成下表.
时间
内容
熬粥,放八样粮食。想象解放前 接济穷人的景象。 下饺子,祭灶,供关东糖,贴灶 马头。 女人包饺子,男子上坟,挂家堂 轴子,摆香炉、蜡烛和供品,穿 新衣,吃年夜饭,放鞭炮,祭神 祇,磕头,吃饺子。
注(1)拮据:形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少钱,境况窘迫。 释(2)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
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 (3)名讳:应该避讳的尊长的名字。 (4)斟酌:反复考虑推敲。 (5)神祇:“神”是天神,“祇”是地神, 泛指神灵。 (6)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 紧迫。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了解结构
【提问】:在这些习俗中,哪些是你们家 过年时也会做的,哪些没有?请自由回答。
【提问】:在这些习俗中哪些表达 了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心理?请一一 找出来。
上坟——邀请祖先回家过年 拜家堂轴子——祭祀祖先 放拦门棍——拦住祖宗的缧马 不高声说话,不说不吉利的话——与一家人来年 的运道密切相关 做年夜饭不拉风箱——会破坏神秘感 烧花柴、豆秸等——孩子长大后会有出息 放鞭炮、盛饺子、烧纸、磕头——祭祀天地神灵
(一)朗读文章:提问:
文章哪一小节开始具体写“我”小时候怎样过年, 又到哪一小节结束?
这部分毫无疑问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此为 界,文章的思路也就梳理出来了。
全文结构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节)总起,说年与春节的关系及 春节的意义。 二(3—9节):主体,写“过去的年”是 怎样的。 三(第10节):结尾,今昔对比, 发出感 慨。
走进作者:
代表作: 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 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 长篇小说《天堂蒜苔之歌》、《檀 香刑》等。 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 学奖。
注音
奢侈(shē)(chǐ) 拮(jié)据 黏(nián)稠 名讳(huì ) 吝啬(lì n)(sè) 骡(luó)马 冠冕(miǎn)堂皇 斟酌(zhēn)(zhuó) 神祇(qí ) 祭祀(sì ) 富庶(shù) 三绺(liǔ) 咀嚼(jǔ)(jué) 拙(zhuō)劣 轴(zhóu)子 刽(guì )子手 豆秸(jiē) 扑棱(lēng) 烟熏(xūn)火燎(liǎo)
腊八 辞灶日
除夕
【提问】:文章是以什么为顺序来组织这 些众多材料的?为什么?
全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过去的年。因为“年” 是一个时间概念,过去的年也与现在的年有些差别, 要想把过去的年写清楚,时间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元素。“年”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它是有程序的, 所以要想把这个节日说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 节日客观的进程。 (小结)
春节传统习俗
贴春联 放鞭炮 包饺子 祭祖 年夜饭 守岁
过去的年
莫言
教学目标:
• 1、欣赏作者对过去的年的精彩描写,领略 传统节日浓浓的民俗风味。 • 2、体会并理解作者简约朴实、恬淡平静却 韵味无穷的语言风格。
走进作者 莫言(1955-
)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 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 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 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 “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 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 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 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4、阅读第8段,思考: “如此黑暗的夜再也见不到了,现在的 夜不如过去的黑了”。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 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岁月的浓浓 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了对现 在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5、对比今昔,体会情感
过去的年有它的过法,现在的年也有它的 过法。本文是作者对童年时过年场景的回忆, 但在行文中也会把思绪收回到现在。请大家找 找看,文章将过去和现在的年放在一起比较的 语句有哪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