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十辈拳师雷登云、雷国卿碑文祥考
由于碑体年深日久,风化严重。
笔者用高象数的数码相机,把碑文分段拍照后,仔细辨认。
碑文是一篇文章,有上下句子,对看不清楚的字尚可揣摩,但名字就不能揣摩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效果还好。
现在奉献给梅花拳弟子及有兴趣的读者们。
一、雷登云思念碑
雷登云略传:雷登云,字凌霄,自幼谙练武功,娴习勇略于干戈之中,推绝技而操奇术。
由于东匪扰乱,雷登云与马统领订谋协议,立乡团剿捻匪屡建功劳。
本来要得到提拔,大有公侯干城之运,可是因“足底平”(平庶足)未果。
后甘守家居授生传徒,播扬梅花,联袂群而群至者不下数百人。
立碑时间:民国三年岁次甲寅年葭月中浣谷旦(☆笔者注:1914年农历11月中旬)
立碑人:门生刘法禹何锡棋刘景善王念恩等108人。
刘法禹(内黄县司马村),何锡棋(内黄县蔡村),王念恩(内黄县后化村)
背面碑文:
自古致治以文,戡乱以武。
不英明不可以言武,不果敢不可以言武。
英明果敢所恃者刚毅强勇之精神。
惟
前清雷公讳登云字凌霄,自幼谙练武功,娴习勇略于称干比戈之中,推绝技而操奇术等。
溯自东匪扰乱,公与马统领订谋协议,立乡团剿捻匪,虽屡被疮痍,而杀敌致果之恨终勃发而莫遏,倘蒙拨擢有人,其英武气概堪与起剪颇牧并美,衛霍英彭争趋,所谓公侯干城、公侯腹心者,非其流亚欤!惟足底平而后甘守家居,授生徒教门下连袂联群,而群至者不下数百人。
此其不慕仕进、不乐宠荣,上则光争日月,下则寿并河山,诸弟子心悦诚服愿为勒石记功,以扬徽号、以诩盛德云!斯为叙。
(标点为笔者所加)
笔者注解:碑文中大量引经据典,撰文者是何人不详。
简要注释如下
称干比戈——所谓称干比戈,就是要进行敌我武器优劣的比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屡被疮痍——疮痍,创伤。
出处:《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高帝蒙霜露,沫风雨,赴矢石,野战攻城,身被疮痍。
”也指受伤的人。
《后汉书.袁潭传》:“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于幽冥,疮痍被于草棘。
”
杀敌致果——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
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
起剪颇牧——“起剪颇牧,用兵最良”这是千字文里对战国时期名将的一个总结。
“起”是白起,秦昭王时其秦国大将,一辈子没有打过败仗;“剪”是秦国大将王剪,在统一六国的的战争中他功劳最大;“颇”是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廉颇;“牧”是赵国常年驻守北部代郡、雁门郡边境地区抗击匈奴的大将李牧,
衛霍英彭——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皆以武功着称,后世并称“卫霍”,英布、彭越是刘邦的猛将,以武勇著称于世。
公侯干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公、侯:古时爵位;干:盾;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
指为公侯抵御外侮的武将。
公侯腹心——出自《诗经·国风·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指公侯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流亚:指同一类的人物。
语出《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吕乂临郡则垂称,处朝则被损,亦黄、薛之流亚矣。
”
勃发:旺盛的样子;
莫遏——若决江河,奔流莫遏。
连袂——1. 姊妹的丈夫彼此互称。
《幼学琼林·卷二·外戚类》:大乔小乔,皆姨夫之号;连襟连袂,亦姨夫之称。
2. 比喻共同动作。
《文选·潘岳·藉田赋》:蹑踵侧肩,掎裳连袂。
亦作联袂、连襟。
二、雷国卿德教碑
雷国卿略传:雷国卿,字襄云,河南清丰县大屯乡雷家村人。
“少时性颖悟、志宁静,读书虽未成名,而于拳勇之术、技击之法,一经师授,无不心领而神会。
”少年时雷国卿就很聪明、沉稳,虽然读书未能成名,但是对拳勇之术、技击之法心有灵犀,只要一经老师指点便心领神会。
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
民国十三年(1924年)恰逢驻防滑县道口镇的安司令编制武术连,经友人推荐,雷国卿到陆军四十八旅武术连担任教练官。
可惜教练生涯苦短,莫展其才,无不令人扼腕痛惜。
雷国卿有“针砭法丸”之术,回乡后为乡亲们却疾疗灾,亲友徒得暴病,不管远近,都请其医治,无不立即痊愈。
立碑时间:民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桂月上浣谷旦(1932年农历8 月上旬)立,1984年8月补修。
立碑人:朋友郝凤仪、王凤来,11辈弟子陈金祥、刘景安、刘志明、张正申、田正忠、雷真印、雷国进、田双功、张致中、张镜中、张梅中、尹万全、董光仁、董光华、杨德兴、杨德学、董光和、董光前、邵法林、邵玉林、胡殿勋、胡殿举、周养言、申明正、宛国昌、秦志平、王学智、雷国录、雷正心、张时中、谢林梅、邵书青等;12辈弟子刘清莲、张冬玉、董清洁、杨金堂、杨升堂、何勤道、何鸿仪、杨春修、李炳烛、孙自田、董清淮等;13辈弟子张万钧、张青云、李耀信、杨殿卿、何万选、尹合义等。
董光仁、董光华、杨德兴、杨德学、董光和、董光前、杨春修、杨殿卿系内黄县丁庄人,何勤道内黄县蔡村人。
碑额:光照千秋
正面碑文:由清丰县庠生马寿仁撰文,清丰县庠生乔克魁校正,师范毕业生周万禄书丹。
碑文如下:
自周诗有拳勇之说周官载击刺之文武术一道由来久矣!兹有雷公讳国卿字襄云者县西北雷家村人也。
少时性颖悟、志宁静,读书虽未成名,而于拳勇之术、技击之法,一经师授,无不心领而神会。
当时同学虽众,而前程著鞭独自公先。
曾于民国十三年适道口驻防安司令编制武术连,经友人推荐,委公为教练官。
淌公由此大展其才略,亦何难与项庄舞剑以击沛公,敬德横槊以刺雄信并著功勋者,惜教练未久,素猷莫展,未尝不为公扼腕也!公尤善针砭法,凡远近亲友徒得暴症,延公医治,无不立愈,此又技艺之堪称者也。
公之子正源早亡,孙天锡仅十余岁,儿妇靳氏自主家政,仰事俯畜,备极周至,公颇慰怀。
今公殁三年矣,受业
门生等感其授受有方,行为可钦,愿列琐珉以志纪念。
笔者注解:
敬德横槊以刺雄信——见《尉迟敬德(尉迟恭)传》:“世充骁将单雄信领骑直趋太宗,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堕马”。
素猷莫展——素,平素,向来;猷,鸿图大略。
远大的志向还未实现。
仰事俯畜——《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
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琐珉——纪碑
背面:立碑人名单。
北左右两侧对联:
少林真传千载后重见斯土
和缓遗风一时间共推此君
笔者对此联句的解释:
上联所说“少林真传”梅花拳经过千年的尘封在豫北大地重新面世。
但梅花拳能否属于少林真传?值得商讨。
下联所说“和缓遗风”是什么?
春秋时有两个医生,一叫高和,一叫高缓,得过扁鹊传授,因其医术高明,后人就以“和缓”并称,作为称誉良医的代名词。
“和”、“缓”实质上是代表了一种平和务实,去除急功近利的思想作风。
江苏越进县孟河人氏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号砚云子,出身于医学世家。
年轻时考中秀才,因淡泊名利,不屑于仕途,故悉心钻研医术,继承家学,由儒而医。
后成为清代著名医家,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医术闻名于大江南北,方圆数百里外患疑难杂症登门求治者、各地医家质难问疑者络绎不绝,还先后为道光朝太后及道光皇帝诊治疾病。
其著作有《医醇剩义》、《医方论》、《怪疾奇方》、《食鉴本草》等。
《医醇剩义》中曰:“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
是即和法也,缓治也。
毒药治病去其五;良药治病去其七。
亦即和法也,缓治也”。
“和”则无猛峻之剂,“缓”则无急切之功,“和缓”乃先贤遗风。
费先生进一步指出:“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否则眩异标新,用违其度,欲求近效,反速危亡,不和、不缓故也”。
这里包涵着深刻的哲理,疾病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治疗过程也得遵循客观实际,讲究实事求是。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违背自然规律,一味追求新奇,往往事与愿违,加速危亡。
故费先生临床力求醇正,主张以平淡之法获神奇之效,最擅运用“轻可去实”之法,其处方用药大都以轻灵见长。
雷国卿师爷的碑文在写道:“公尤善针砭法,凡远近亲友徒得暴症,延公医治,无不立愈,此又技艺之堪称者也。
”可见他当时不仅是梅花拳名师,而且还“善针砭法”。
一时间被大家推举为具有“和缓遗风”的名医。
上联美其拳法,下联赞其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