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全球化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全球化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最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以及目前正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帮助中国企业更有效地进行反贸易保护,是一个特别值得深思的课题。
[3]赵瑾.当代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十大特点[J].世界经济,2010(5).
[4]高沛.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3).
[5]王磊.美国贸易保护措施的政治经济分析—以刚铁产业寻求”01条款”保护为例[D].北京:北京大学,2009.
[6]尹翔硕.国际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化解途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3-58.
[7]毛燕琼.WTO:全球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最佳平台[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11).2010(10).
[8]任荣明.打造内功: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J].探索与争鸣,2014(1):29-30.
[9]肖子拾.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12):25-27.
[10]李盛仁.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统计分析[J].金融时报,2012(2):1-3.
[11]史云庆.我国新能源汽车如何应对贸易壁垒[J].中国经贸,2014(5).
[12]朱春芳.论我国出口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系统构建[J].生产力研究,2护主义的理论依据为基础,着重研究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以及保护措施的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这些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如何对我国的出口造成影响,以及提出我国对此应对的对策。
3)赵瑾在《当代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十大特点》上也总结了国外关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中的一些典型的研究方式,其中,主要介绍了典型案例分析方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国际上发生过的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案例进行分析,其中,有代表性的案例有Magee和Baldwin对美国贸易法案的投票情况进行研究等。
而在国内,对于经济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也有自己的理论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通过对国外的文献综述或结合自己的思路来对国外的主流理论进行阐述,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贸易保护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和模型,主要有: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利用外资的安全性
(4)鼓励外资走向中西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5)调整利用外资的方式
五、结束语
第3章:分析当前国际贸易的一些新形势和新特点。例如:各国对于贸易保护措施的手段多样化;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增强和政府外交干涉的加大。而且,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措施被各个国家频繁的应用于贸易保护,构成了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同时,当前金融危机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也呈现了许多新特点,分别为:1.贸易保护主义的复合性,比如反补贴和反倾销结合的“双反”案件今年来急剧增加,则是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复合性的一个很好的体现。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广泛性,随着如今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断加剧,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的法案来给贸易保护主义提供法理依据。同时,在国际金融领域也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一些国家为了协助本国银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将从国际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抽离开来,从而有可能造成新兴市场的资金短缺,反过来更会加重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3.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了集团性,随着国际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一些国家纷纷联合建立一些贸易组织、贸易集团,在这些贸易组织和集团内部相互取消关税,实现生产要素和产品的自由流通,而对组织外的国家则实行贸易限制政策。因此,可以说,这些所谓的贸易组织具有天生的排外性和贸易保护性。但是,当今世界,欧盟、安第斯条约组织、东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贸易组织或集团遍布全球。4.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合法性”,因为尽管国际贸易规则已经过了数十载的完善,但是仍有不少缺陷,因此各国纷纷利用其中的灰色地带,为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保驾护航。
第4章:研究分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出口的影响。总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反倾销贸易保护手段受害最大的国家,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7起反倾销的案件中就有一件事针对中国产品的。而且,今年来,这种趋势越演越烈,可以说,中国正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反倾销的调查和投诉,其调查范围涉及到所有的出口产品。据了解,我国目前有66%的出口企业正在遭受着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并且有将近一半的出口商品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一个数据更令人触目惊心,就是中国每年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并且,世界个主要的经济大国,如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都已经或正在制定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
3)而毛燕琼在《WTO:全球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最佳平台》一文中则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一国政府为实现国内所谓的“民主”而做出的抉择,在文中也提到,国内的学者如耿伟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分析着手,介绍了其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论点:他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国内政治经济和国外政治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如果采取完全自由的贸易政策来达到帕累托所谓的最优的这些假设入手,认为假设过于严苛,如果放宽这些假设,贸易保护主义则会在一国的政策抉择中以少胜多,因此,可以说,国际政治市场的不完善和经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导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根源所在。
国外经济学家已在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国际贸易上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且也已经形成了许多关于贸易论证方法,现有的国外的研究一般会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验证贸易政策。总体而言,国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Elisa Gamberoni和Richard Newfarme在《Trade Protection: Incipient but Worrisome Trends》上提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要按跨国或跨地区的研究论证,而这个方式主要是通过多国的调查论证样板来考察分析贸易保护结构所包含的国际政治经济的决定因素。同时,该文也要要求针对一国单个个体进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即通过对一国进行跨地区和跨部门的研究论证,这种方式主要考察一国中不同行业获得的该国贸易保护的程度以及其政治经济包含的决定性因素。
1)高沛在《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程》一文中提出:国际贸易保护有可能是一国政府实现该国社会保险和福利指数的重要途径,国外发达高福利国家为了保证本国福利水平不受国外贸易的冲击,而采取了庇护本国企业的政治经济策略。
2)而王磊先生的《美国贸易保护措施的政治经济分析—以刚铁产业寻求”01条款”保护为例》和尹翔硕先生的《国际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化解途径》等文章中则提到:之所以出现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方式多样化,并且屡禁不止的情况,是一国政府特别是民主国家政府为寻求连任或政治支持而为少数利益集团所作出的政治妥协。
2)Carlota Perez在《The Double Bubble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echnological Roots and Structural Implications》一文中提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要按不同时段进行研究论证,这种方式需要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区间内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结构进行考察其政治经济因素。这种方式讲究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行动态研究,因为在不同历史其实,贸易保护主义的实现方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因此,只有获取足够长的历史样本,才能总结出其共同性,才能更加客观准确地研究分析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
文献综述(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纵观国际贸易的实践来看,迄今为止,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真正实行过完完全全的自由贸易主义,相反,贸易保护则被定为一些国家贸易政策的“潜规则”。可以这么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际间的合作分工不断加深,各国各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性会不断增强,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无疑会给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带来很多的负面作用。尤其是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贸易保护主义不断的涌现,各国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例如:近些年来,美国国会通过了《购买美国产品法》,法国国会通过了创建抵御国外资本的外来抢夺者的“战略投资基金”计划,以及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过程中不断提高进口的关税和将本国货币不断进行贬值等等。着说明了贸易保护主义总是和自由贸易并行不悖,并且贸易保护主义经常以各种不同的新面目和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国际贸易当中。
3.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
4.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5.有利于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
1.贸易保护主义的复合性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广泛性
3.贸易保护主义的集团性
4.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合法性”
4、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对策
(1)加强市场环境建设,提高引进外资水平
(2)加强对外资产业投向引导,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5年12月20日
设计(论文)题目
经济全球化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战后,世界各国纷纷利用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大力发展经济,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中。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以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企业间的技术转让为基体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全球经济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其相关的学术思潮也开始涌现,具体而言,经济全球化提倡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自由分配资源,要求减少政府层面上的干预,在对贸易的态度上则是鼓励自由贸易,反对内部的贸易保护主义。
参考文献:
[1] Elisa Gamberoni, Richard Newfarmer. Trade Protection: Incipient but Worrisome Trends[J]. TRADE notes, 2014(3):1-6.
[2] Carlota Perez. The Double Bubble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echnological Roots and Structural Implications[J].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9(4):779-805.
相关主题